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小学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14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第一讲绪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为学生的心理成长而教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参考书目:1 、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科学教育出版社 2、江光荣著《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第一讲绪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为学生的心理成长而教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参考书目:1 、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科学教育出版社 2、江光荣著《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

3、樊富珉著《团体心理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4、李维榕著《家庭故事》 5、张日昇著《咨询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张德芬著/2008年01月/华夏出版社遇见未知的自己7、萨提亚 著,聂晶 译/2007-06-01/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家庭治疗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一、为学生的心理成长而教——心理健康教育 的根本理念(一)问题的提出(一) 目前,我们的中小学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 都与学生的心理有关((《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的儿童教育 观的反思) 。有些学者据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把问题大概归 纳为这样几种: 1 、自我观念的问题(自我意识)包括自尊、自卑和自负。人 要客观地认识自己。 2 、与家长的沟通问题孩子与家长无话可说,与同学有聊不 完的话题。如青春期的问题,不听话,逆反等。 3、青春期萌动带来的心理困惑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生理发展: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发育;为此感到难 为情和自卑。 心理发展:独立的倾向;喜欢关注异性;认为自己是对的。 4、逆反心理 偏与父母对着干; 5、明星崇拜 (带有时代特点) 6、外部环境的诱惑 多元价值观 网络,各种刺激,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 7、人际交往技巧 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被排斥,不遭人 喜欢,不懂得交往技巧。 8、办事能力的培养,不够独立,依赖父母。大学毕业仍然 需要父母帮着找工作。 9、创造潜能的开发 创造性不够。孩子拥有的权利。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10、学习中的焦虑(害怕上学,害怕放假,害怕考试, 更害怕成绩单公布。学校恐怖症) 11、挫折中的奋起。 考试不及格就自杀,与父母斗气自杀,孩子的心理很脆 弱,缺乏挫折教育。特别是所谓的好孩子乖孩子往往更 让人担心。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可怜现在的孩子,理解现在的孩子 五天完成父辈们六天所完成的学业——负担变相加重 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比父辈更多、更难的作业——教学内容难 度加大 12岁面临父辈18岁所面临的分层竞争——竞争低龄化 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被当作产品批量培养——差异被 忽视 在学校应付老师们的车轮阵,体力和智力极大消耗——累得 筋疲力尽 回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的嬉戏,面对的还是枯燥无味书本与作 业——生活单调 一人集几代人的恩爱与呵护、承受几个家庭的希望——家庭 期望的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发展需要是多元的可学校评价是唯成绩的——

总也不全 面 学校里学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但现实社会并非如此— —总也搞不清 不谈学习活泼可爱,面对书本只有发呆——普遍厌学 从成人世界学到各种道理,无法在自然界获得一些启 示——没有实践 会按图示垒起精美的积木,再也造不出一把木枪和苇 笛——不会创造 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而童年的记忆却是没有色 彩——彼此悲哀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勇敢体现在摔家里的东西以及和爸爸妈妈顶嘴,在老师 目前温顺得像小绵羊一样——校园压抑 学习时间是有限性的,知识“爆炸”的时代决定了学习 内容是无限的——总也学不完 生活在今天的孩子,读着昨天的书,明天到社会上去应 用——总也赶不上 孩子是无辜的,孩子是无助的, 我们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二)这些问题需要老师的帮助,而一般来说,老师处 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包括 1、言语疏导(做思想工作) 2、责任转移(有问题就交给父母或是班主任去解决。) 3、奖惩约束。 4、行为疏导 5、拒绝、忽视 6、情感关爱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而没有针对心理的健康教育措施。 (三)那么由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学校领导,班主任,任 课教师。 (四)对老师的素质要求(专业要求和其他要求) 由此,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教师必须系统学习心理健 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问题的提出(二):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学会生存”教育与“学会关心” 教育的整合;1972年,法国总理富尔首先提出了“学会生存” 教育概念,主要因为:(1)政治斗争;(2)经济竞争;(3)科技竞争;

我国现状是:(1)属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2)市场经济正在建立;(3)科技相对落后。

国家选择:生存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问题:教育选择生存是否恰当?结果:(1)道德水平下降;(2)社会治安秩 序混乱;(3)人际关系冷漠,(4)“性自由” 泛滥等。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又提出 了“学会关心”教育;主要针对:(1)精神文明相对薄弱;(2)个性发展与社 会的进步不相适应;(3)智育与德育的脱节; (4)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二)教育的经济取向与教育的 社会价值取向的整合教育的经济取向的理论基础:美国经济学家 舒尔次的理论:(1)劳动者通过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是资本的一种形式,它同物质资本一样是可以通过 投资生产出来的; (2)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 (3)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资本增长的速 度; (4)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生产率,因而是劳

动收 入增加的根本原因; (5)人力资本的投资同样受市场供需规律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教育经济观的产物--教育产业化; 出现了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工业反哺教育; 教育的经济主义思潮犹如一把双刃剑,给教育 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缺点:(1)孤立看待教育与经济; (2)忽视教育的政治和文化功能; (3)忽视教育与经济收入、经济体制的关系等。

出现了“掠夺性教育”;

结果:教育再次回归注重社会价值取向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三)国家主义教育与国际化教育的 整合国家主义教育:(1)强调民族主义; (2)强调国家的利益; (3)强调教育在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所以,德育是第一,爱国是根本。 国际化教育:(1)贯彻和平、平等、全人类道德原则; (2)理解、宽容和尊重异国文化、多元文化; (3)能与外国人一道顺利开展工作、研究; (4)掌握外语; (5)能与外国进行学校和文化交流,接纳留学生、访问学者等; (6)为国际社会做贡献。

所以,外语地位上升,中国教育成为“留学预 科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

(四)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整合核心是: (1)人生一个阶段的教育改变为终身教育; (2)制度化教育转变为个性 …… 此处隐藏:138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54731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