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文档 >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30
导读: 专题十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绿色教育联盟学考押题)春秋战国时期,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思想家属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 B 解析“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专题十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绿色教育联盟学考押题)春秋战国时期,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思想家属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 B

解析“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统治者若真能行仁政,将无敌于天下。

2.(2017·浙江绿色教育联盟学考测评)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 B

解析孔子是“仁”的思想;孟子是“仁政”思想。故选B。

3.(2017·浙江绿色教育联盟学考测评)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孟子主张( )

A.君权神授B.以民为本

C.天命有常D.天人感应

答案 B

解析主张“君权神授”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家董仲舒而非战国时期的孟子,故A项错误;

1

根据材料“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孟子极为重视“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故B项正确;“天命有常”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哲学观,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同样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故D项错误。

4.(2017·浙江绿色教育联盟学考评估)“少则得,多则惑”“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些观点出自先秦(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 A

解析材料通篇讲的都是“少”与“多”、“得”与“惑”、“损”与“益”之间的一种相互转换,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明显是春秋时期道家老子的思想观点,故A项正确。5.(2017·金华名校联盟学考交流)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

2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B

解析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既符合“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也符合“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故B项正确。

6.(2017·浙江学考满分加餐练)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向社会下层扩展

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答案 D

解析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是集中于中央的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太学设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项正确。

7.(2017·绍兴学考满分加餐练)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是( )

A.强调制度与秩序

B.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重视道德与人伦

D.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答案 B

解析从孔孟儒学开始,儒学都强调“礼”,讲究的是社会秩序,是其相同点,故A项错误;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汉代儒学的特点,不属于孔孟儒学的特点,故B项正确;儒学家一直提倡“仁”“仁政”,重视道德与人伦,故C项错误;从孔孟到汉代,儒学家都强调要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故D项错误。

8.(2017·温州学考命题交流)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后来,适应这一“需要”的是( )

A.“民贵君轻”说B.“五德始终”说

3

C.“知行合一”论D.“天人感应”说

答案 D

解析“民贵君轻”说认为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因而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A项错误;“五德始终”说认为“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这个学说一般是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因而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论是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因而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说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因而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D项正确。

9.(2017·台州查缺补漏)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而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里的“儒术”指( )

A.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B.糅合了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儒学

C.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D.吸收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思想的儒学

答案 A

解析董仲舒新儒学是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故A项正确;汉朝时西方民主、科学思想还没传入中国,故B项错误;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是理学,故C项错误;汉朝时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没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

10.(2017·浙江名校联合体选考评估)(加试题)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年( )

A.思想一统B.佛道主导

C.三教并存D.儒学式微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三个代表人物,博士徐旷、沙门慧乘与道士刘进喜体现了三种思想并存,故A 项错误;材料未突出佛教的地位,故B项错误;三教并存与材料中体现的三个代表人物并存的主旨相符,故C项正确;“式微”出自《诗经》,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显然与汉代后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不符,故D项错误。11.(2017·浙江名校联合体学考评估)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所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4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C

解析“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棉花由边疆传入内地”“沿海港口城市日益繁荣”是在宋朝,故A、B项错误;“儒学的思辨化”是指宋明理学,故C项正确;表格的前三项都是宋朝的,故D项错误。

12.(2017·嘉兴查缺补漏)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答案 A

解析南宋时儒学吸纳佛道融合生成理学,因此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故A项正确;宋朝时儒学统治地位动摇的说法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南宋统治者推崇理学,故C项错误;南宋社会相对稳定不是促成题干变化的原因,故D项错误。

13.(2017·金华查缺补漏)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了起来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答案 B

解析“将人性与天理对立了起来”是南宋朱熹的思想,故A项错误;黄宗羲从明朝灭亡的教训出发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而清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所以《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故B项正确;“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并不是《明夷待访录》的内容,故C项错误;李贽质疑孔子的权威性,故D项错误。

14.(2017·富阳选考评估)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 …… 此处隐藏:266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3285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