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概重点词(天津师大中文系课件)
课件 中文系
1 驱使作家创作的那些个人生活经历或心理体验需求,是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不平则鸣”说,认为人心中有所不平才会通过创作来表达。 P131
2 对于文学艺术的认识性特征,人们很早就有了自觉认识。孔子称“诗可以观“(《论语·宪问》),即认为诗歌可以反映社会的盛衰、民风的好坏。 P76
3 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情感、以情动人,情感因素在文学中具有主导性质,因此,情感性成为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重要特征。南朝诗论家钟嵘《诗品序》中对文学的情感性有生动而精辟的描述,诗歌的创作目的在于“陈诗以展其义”,“长歌以骋其情”。具体的说,就是为了表达人类在与四季自然景物相遇时产生的各种心境,抒发人类在离合悲欢、死生穷达等不同社会境遇中产生的种种情感。文学是个人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进行社会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能使穷贱者获得心灵的抚慰,也能是孤独者排遣内心的烦躁。
审美活动对应的主要是人类的情感领域,但在实际上,很多美的事物和艺术不仅与情感有关,而且会涉及认知和道德。情景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审美艺术是人类在一定思想观念指导下的创造活动,其中既表现了创造者的感性直观,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因此是直观与认识、情感与理性的相互统一。
在文学中,情感与理性的统一应遵循文学创作的特殊规律,不是简单拼凑和机械相加,而应该达到水乳交融、浑然无间的状态。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这样描述二者的关系,他认为文学与抽象的书本知识和理性观念无关,需要一种“别材”和“别趣”。“别材”和“别趣”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审美性质的特殊内容和趣味。但同时,文学又不能完全离开知识和理性,否则不能做到“极甚至”,即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严羽主张“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即要求知识和理性不着痕迹地融化在“情性”之中,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形成一种情理交融的“兴趣”,是作品具有一种似实而虚、言近意远的空灵蕴籍之美。 P88~89 经典一句话
4 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P92
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审美艺术,而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区别则在于它是一种语言艺术。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6 文学价值多种多样, P105 7 文学重视社会功能
P115
8 “诗人的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诗艺》 P126 9 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P135
10 直觉是什么,审美与科学的区别(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的区别):
科学直觉主要表现在一般认识活动与科学研究过程中。它的结果常常是知识或科学发现,如牛顿从苹果落地感悟到万有引力。科学直觉具有直接的、无逻辑推理过程的、创造的等特征。作为艺术创造重要方式的艺术直觉也同样具有这些特征,在心理机制上与科学直觉有诸多相近之处。
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科学直觉主要把握事物内在的特质或规律,艺术直觉则把握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第二,科学直觉排斥个人偏见,艺术直觉则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性。科学直觉的任务是揭示对象的固有的客观属性,在这里个人偏见会破坏主体对对象
课件 中文系
的正确把握。艺术直觉则面对事物的审美价值,对不同的人来说,一件事物的审美价值是不尽相同的。第三,科学直觉较少带有情感色彩,艺术直觉则有着强烈的情感性。艺术直觉由于主要是对事物审美价值的把握,属于一种在情感而不是逻辑思维推动下的心理活动,所以它的发动必然以情感为基础。
11 文学的体裁: P184
文学作品的体裁,简称文学体裁,是指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明显特征的文学作品类型。 第一种是二分法(我国古代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
第二种是三分法(欧洲古典文学)分为叙事文学、抒情文学和戏剧文学
第三种是四分法(我国五四运动以来的文学发展)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剧本)和散文
12 文学作品的主层次: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文学通过语言塑造语言构造艺术形象,文学形象构成文学作品结构的第二层次;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由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 P161
13 文学语言与形象的特点:
☆文学语言特点: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表意的意蕴性和丰富性
☆文学形象特点:一.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是作家精心塑造和想象的产物,寄托着作家的主观情思,因此具有主观性。同时,作家塑造文学形象又必须有一定的客观性;二. 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假定与虚拟是文学形象生成的主要途径。但是假定性要合情合理,即指文学形象要符合客观规定性,要合乎理想,能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表达着人民群众真诚美好的愿望。能反映人们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和真诚的意向;三.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文学形象使用语言塑造的,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一方面,文学形象必须具备一些确定的因素,成为读者理解文学形象的基本依据,另一方面,文学形象也必须具备不确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从不确定中去想象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 14 15 作品意蕴的层次划分:
第一,审美情韵层。指由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中流溢出来的美的情感和韵致。
第二,历史内容层。指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相,趋势和意义等历史意蕴,
第三,哲学意味层。最深层,描写的事带有普遍性,就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的道理,其中包含“哲学意味”。是融合了生动形象和真挚情感的道理,蕴含在感性、具体的场景和氛围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6 文学接受中有孟子:“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词,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知”的观点,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要求读者以自己之意去“逆”(即“迎受”)作者之志,因此“逆”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读者通过这种还原,退想到作者之志,并从中接受教诲。 P200 17 文学的历史演变:
☆游戏说:认为艺术发生于人类的游戏活动,主要代表有康德、席勒、古鲁斯等。最早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这一学说被的国美学家席勒系统地继承并加以发挥。席勒具体分析说,人的“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动物的游戏还局限在身体运动的方式,而人还有想象力的游戏,艺术活动就是这类游戏。席勒假设,人有着相互对立的两种冲动:“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也即理性冲动)。前者“使我们身内的必然转化成现实”,后者要“使我们身外的现实服从必然的规律”。人必须依靠“游戏冲动”才能使被现实分离的这两方面重新达到统
一。正是在游戏里,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统一才能使人恢复自由。游戏冲动的对象是活的形象,即广义的美。在审美游戏里,人成为了自由而完美的人。德国学者古鲁斯随后也沿用游戏说,但又认为“过剩精力”难以解释人在游戏类型上的选择性和专注程度。他认为,游
课件 中文系
相关推荐:
- [实用文档]李践-有效提升销售的12大黄金法则8-大
- [实用文档]党支部换届工作方案
- [实用文档]2013年下期电子商务专业部宣传工作计划
- [实用文档]方庄一矿通风、钻探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
- [实用文档]项目一 认识企业物流认识企业物流
- [实用文档]MBI_Display_产品蓝图规画
- [实用文档]北京市建筑业劳务作业人员普法维权培训
- [实用文档]锅炉燃烧调整与运行优化
- [实用文档]4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
- [实用文档]米什金_货币金融学_第9版各章学习指导
- [实用文档]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实用文档]钢筋工程安全技术交底书
- [实用文档]关于公布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 [实用文档]太原市园林绿化施工合同范本 2
- [实用文档]周日辅导 初中英语分类复习单项选择题(
- [实用文档]第四章 文化经纪人的管理形式 第二节
- [实用文档]学宪法讲宪法竞赛题库
- [实用文档]《数值计算方法》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二
- [实用文档]爱词霸学英语:每日一句( 十月)
- [实用文档]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
- 新课程主要理念和教学案例分析汇编(24
- 英国人的快乐源于幸福的家庭生活
- 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模拟数学试卷
- 真丝及仿真丝的种类有哪些?
-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
- 高中英语3500个必背单词
-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
- 最近更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
- 绿化工作先进乡镇事迹材料
-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 英语音标的分类
- 地下室底板无梁楼盖与普通梁板结构形式
- 美容师黄金销售话术
- 雅思写作满分作文备考方法
-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
- 1度浅析装修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 2017-2022年中国汞矿行业深度分析与投
- 计算机二级VB公共基础知识
- (何勇)秸秆禁烧_重在寻找出路
- 内外墙抹灰工程分包施工合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