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资格考试 >

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常规要求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9
导读: 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常规要求 (2013修订) 为了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要求。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基本方针。以党的教

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常规要求

(2013修订)

为了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要求。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基本方针。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德育课堂为主渠道,以德育系列活动为载体,立德树人,立体育人、全员育人、全时育人。

第二条 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大德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力度,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素养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条 基本要求。“四化”要求:德育保障配套化,德育目标具体化,德育活动经常化,德育途径多样化。“七有”目标:有规范的德育管理体制,有成熟的德育工作模式,有科学的德育课程体系,有优秀的德育师资队伍,有专业的德育研究组织,有完善的德育工作网络,有明显的德育工作成效。

第四条 基本方法。以人为本,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适应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需要,分段要求,梯次推进。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五条 工作责任。中小学德育工作由校长负总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学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德育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第六条 职能机构。中小学日常的德育工作由德育处负责,团队协同配合组织实施,没有职能机构的由校长指定专人负责实施。主要任务包括:制定德育工作规划和学年、学期计划,确定分年级的具体目标,形成系列工作方案;协调校内各部门配合开展德育工作;组织检查学生日常纪律;组织全校性的德育活动;调研学校德育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检查德育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期末完成德育工作总结及表彰奖励等。

第三章 常规制度

第七条 学校德育日常制度。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学校德育工作常规、德育岗位职责、升国旗制度、国旗下讲话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德育评价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师生联系制度、班(团、队)会制度、检查评比制度、奖惩制度等,并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适时修订。

第八条 学生自主管理制度。要发挥班委会、团支部、学生会、少先大队的作用,组建学生互助小组,缩小管理模块,让学生提醒学生,用学生发展学生,并进行星级小组评比,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着力实现由“管好学生”向“学生发展”转变。

第九条 德育队伍培训制度。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德育专题培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德育工作能力。重视班主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交流,通过管理案例研讨、观摩,提高班主任的实践能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班主任队伍。

第十条 评选奖励制度。中小学应定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等,并进行表彰奖励。还应设立特长生、进步生等单项奖,形成有本校特色的奖励制度。

第十一条 德育经费保障制度。中小学校要不断完善、优化教育手段,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设施和设备,为德育课堂教学和教职工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要确保德育日常活动、大型活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以及表彰奖励等工作经费。

第四章 队伍建设

第十二条 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领导,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建立健全班主任竞争上岗制度和例会制度。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和考核评估机制,鼓励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教职工晋职晋级、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 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让教职工成为育人导师,进一步落实教职工一岗双责责任;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教职工为成员的德育共同体,使每位教职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导师;建立首遇责任制,即任何教职工在遇见学生权益受侵害或学生违纪时,都应担负起保护和教育的职责,并及时进行协调和处理,同时报学校德育职能部门。

第十四条 建立校外德育队伍。学校要聘请有关部门或行业的杰出人物担任校外辅导员,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和先进表率作用,定期请他们到学校参与德育活动。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配备专兼职法制副校长。

第五章 德育内容

第十五条 民族精神教育。中小学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发扬延安精神为重点,把爱国主义教育同国情教育结合起来,同拥护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鲜明的国家观念和高度的公民意识。

第十六条 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开展国情教育和市情教育,结合开展“我的中国梦”、“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节”(节水、节电、节粮)、国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每学年要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

第十七条 优良传统教育。通过定期升国旗、国旗下讲话、爱国主义知识竞赛、诵读传统经典名篇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孝亲敬长和社会公德、劳动技能教育等,引导学生弘扬中国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第十八条 诚信法制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纪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开展网络道德、毒品预防、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等教育活动。

第十九条 守则规范教育。借助各种宣传媒介,通过各种查找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活动,落实《中学生守则》、《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等,引导中小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第二十条 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职工。推进心理健康咨询室向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转轨,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服务。

第二十一条 审美艺术教育。认真开设好音乐、美术课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六章 实施途径

第二十二条 德育课堂教学。德育课堂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功能,加大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德育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采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开设好《可爱的榆林》等德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积极鼓励中学生开展关于社会政治类的研究性学习,在教职工引导下,学生提出感兴趣的政治类研究选题,以小组或者个体形式,进行社会调查、信息收集、讨论分析等方面的学习活动。

第二十三条 学科德育渗透。学校对学科教职工在各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提出具体要求,定期召开各学科德育渗透联席会议,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落实德育目标,努力提高各科教职工渗透德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此处隐藏:264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常规要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0755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