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高等教育 >

对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探析(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5
导读: 3. 民间融资手续简便、信息内部化 民间借贷多以信用贷款为前提,以人际关系为基础,一般都要抵押品、信贷担保,双方之间的借贷一般只需要打个欠条,没有固定的还款期限,所以灵活性强,时效性高。那些中小型企业在

3. 民间融资手续简便、信息内部化

民间借贷多以信用贷款为前提,以人际关系为基础,一般都要抵押品、信贷担保,双方之间的借贷一般只需要打个欠条,没有固定的还款期限,所以灵活性强,时效性高。那些中小型企业在创业之初对资金的需求周期短、频率高的特点,因此民间金融是他们理想的融资“蓄金池”。

民间借贷大多是在内部小团体之间或者是通过亲友介绍发生的借贷关系,彼此清楚对方的为人,容易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程度、资金实力、经营状况;信息内部化为民间金融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4.直接融资渠道萎缩,促进了民间间接融资渠道的扩张

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多数农村由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原因吸引不了大企业、外企的投资,民间融资成为他

们新的“救生圈”。自从正规金融机构改革以后,那些大型银行为了防范风险,逐渐从县城小地方转移到经济发展好的大城市去,吸引更好地优质客户。据统计,福建地区截止到2010年底,县及县以下正规金融机构和营业网点减少了80%,县域城乡金融体系均严重萎缩,即便是留下的银行大部分也是只存不贷,或贷款限制很苛刻的。企业虽然可以从资本市场融资,比如发行股票、债券,但是发行门槛太高,那些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所以通过直接渠道融资太难,所以他们更偏向于民间资本,这是民间金融组织迅猛发展并快速成长。

5.国家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银行在信贷方面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这就意味着银行面临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为了规避风险,他们不会轻易放贷,一定会首先核实借款人的信用度。民营中小型企业很难具备银行信贷的条件,尤其是一旦国家实行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中小型企业更难融资。国家为了防止投资过热,提高利率,控制信贷扩张速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禁止出售土地、对项目投资进行合并,使得农村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民营企业的生存越来越困难。在这种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甚至是县乡级的小型国有机构也纷纷求助于民间借贷,这为民间金融的活跃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三、民间金融存在的风险

(一)民间金融风险较大,影响社会的稳定

民间金融具有非正式性和隐蔽性,游离政府管辖范围,缺乏一套完整的金融风险控制制度,这意味着一旦发生信贷危机,危机的“火势”就无法控制。民间金融易于被一些非法组织利用,为这些组织洗黑钱、放很高的高利贷、贩卖军火、走私等等,扰乱社会正常经济和生活秩序,危害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此外,民间金融容易导致经济纠纷。民间金融的“合同”主要通过两种形式签订,一种是口头约定;另一种是简单的“一纸之约”。民间融资程序极其简单,且极不规范,决定了道德风险的存在。由于民间借贷发生在熟悉人之间,因此借款人一般不好意思催促还款日期,或者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息不论债务人是否有还款的能力都出借,结果就是借出的钱“一去不复返”,引发借贷双方之间经济纠纷,甚至发展为民事纠纷、刑事纠纷。

(二)民间金融干扰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

为了市场更好的、更健康的运行,政府往往干预经济市场,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规律指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称,其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等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等。民间借贷的资本在政府监管范围外运行,资金创造的收益也只是“地下”收入,干扰了国家统计局统计的GDP,不能为制定政策提供精确的数据,这就会导致相关人员制定的政策有偏差。此外,民间借贷的资金大部分以现金形式流出银行体系外,因此央行很难看控制实际的货币流量,这就难以控制利率的变化,导致投资不正常,引发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

(三)民间金融尚未法制化和缺乏政策的保护

民间金融早在周朝时就存在,一直在民间默默无闻地发展。而到新中国成立后二十年里,政府为了倡导集体经济,一度打压民间金融的发展,民间金融的发展处于停滞期。改革开放后,虽然民间金融可以正常活跃起来,但还是处于“地下”状态。目前,民间金融虽然得到了重视,但是政府部门人员还是没有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它,没有认可这种融资的方式,尚未为其筑造一个合法的平台供其运行。近些年来,因为民间借贷发生的多起金融案件(高利贷、金融诈骗、金融投机、地下金融组织组织资金外逃等等)没有相关法律的制约,从而债权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地方政府为了避免麻烦严厉取缔民间金融机构。总而言之,民间金融正规化的道路还很长,这意味着我国金融体系得不到完善,金融市场运行不顺畅。

(四) 民间借贷不利于中小型企业的长期的稳定发展

民间借贷是一种短期行为,需求和供给双方发生的经济关系只是暂时的,关系的性质也很脆弱。借方是为了弥补短暂的资金缺口,贷方只是单纯的为了寻求高利益。二者“一拍即合”,但是他们并没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及危机的存在。贷方没有具体实在的考察当前市场行情,比如借款人企业所处的行业是否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当前市场整体利率变化大体趋势、债务人的债务偿还能力以及

对未来市场预测。缺乏融资前期的具体考察,这意味着债权人随时有可能收不回自己贷出的本金。同时,虽然中小企业借到了钱可以购买设备、人才等企业发展急需“燃料”,但是没有长期的企业成长规划。这意味着一旦这种短期借贷链断了,企业的发展就会陷入澡泽中,甚至是破产,危害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四、规范发展我国民间金融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信用建设,改进民间金融生存环境

据2010年温州统计部门对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信贷关系的250家中小型企业的调查,被评为B-3B级企业占38.5%,C级企业占40%。可见,我国目前中小型企业的信用度普遍偏低,破产歇业常见。融资的经济关系相比于其他经济关系更注重于诚实、信用原则,因此信用度不够就会增加民间借贷的不确定性和融资的难度系数。所以,加强信用建设志、深化信用意识、改善中小型企业自身实力、改进民间融资环境志在必行。首先,债权人、债务人应该严肃地对待相互之间的契约,制定订立过程中、履约期间的各种规则、原则;其次,订约、履约都应该本着自觉的心态遵守诚、信二字;同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公司应该定期加强员工的诚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建设;最后,成立一个由权威组织发起的协会,会员应该由大型银行、消费者协会、工商局、各种金融中介机构领头带领,为民间金融组织奠定坚强的信用基础,那些需要借贷的企业、个体户必须要强制加入协会,受会规管理、管制,这样可以通透的了解借款人的相关核心信息,维护了债权人的利益。

(二)加强金融创新,完善金融体制

目前民间借贷发展的十分旺盛,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纷纷求助于民间金融。相比之下,大型银行现在的存贷款业务也正在快速减少。竞争驱使着正规银行大跨度的改革,大型银行开始着手加快金融创新,开发出更多、更好地金融产品,尤其是为中小型企业开发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吸引他们闲置的资金帮助银行壮大实力。正规银行应该改变原有的传统贷款流程,可以根据企业或者是个体户具体情 …… 此处隐藏:307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对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探析(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61660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