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的探讨(2)
(1)同学甲的猜想是K纸片,一张揉成一高度下落 硬币同时从同一和一枚硬币同时
A B C D 图1
的玻璃管中,让小从人同一高度落
=K1+K2,同学乙认为
111=+KK1K2。其中有一位同学的看法是对的,请判断出谁对谁错,并写出判断依
据。
(2)为了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可通过实验来完成。实验所需的器材除弹簧A和B,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
(3)探究弹簧C的劲度系数,实验需要一个数据记录表,请你填写记录表的测量物理名称。 (4)请写出完成实验的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表及解答:略(中等)
点评:本题包含了新课标对探究性实验所提出的所有过程,对学生探究能力要求较高,而实验来源于教材,但又进行合理改进并增大难度,未来高考探究实验的命题可能就是这样。
样题12.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中,小明获得了高一级100m绩是12.01s。按照你的估计在图2中画出他在比赛过程中的最有考提示,不需要回答:小明赛跑的速度从始至终都是不变吗?怎样变化?把这种变化用图线表示出来时,要考虑哪些描述运
解答:略(易)
点评:本题即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对过程与方法提实践紧密相联,此题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很好的把新课题之中,此类命题虽然在高考中不会大量出现,但却是未来高向标,也为备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本题在《考试说明》对大部分师生来说,本题仍然是难题,因为师生很少进行此类图线与坐标的围成面积求位移,是本题的创新之处,也是学生点和失分的重点。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t/s v/ms-1 赛跑的第一名,他的成可能的v-t图像。(思如果有变化,你估计是动的物理量? 出较高要求,还同生活标理念渗透到高考命考发展方向的一个风中本题是属易作题,但题型的训练,特别是由答卷中很难思考的疑
图2
5.2007年高考将加大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力度
从《新课程标准物理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可以看出新的高考将加大考查“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力度,其中“知识与技能”也是传统教学理念下高考考查的重点,“情感与价值观”很难在高考命题和答卷中得到体现,因此未来高考变化最大的应当是加大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力度。在《新课程标准》中对过程与方法要求有5条: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
证物理规律。2.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4.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5.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研读中我们不难发现,“实验与探究”包含于“过程与方法”之中,“过程与方法”在新课改理念下高考中的重要性在《考试说明》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在样题中能够体现对“过程与方法”考查的命题有样题1、2、3、4、5、8、9、10、11、14、15,可以说几乎每道题都对 “过程与方法”进行了考查。
【样题15】如图3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间距离为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1=0.22,A、B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素数m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
2mg的恒力F,假定木板A、B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粘连在一起,要使C最5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给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长度至少为多少?
解答:略(难) 点评:本题从命题都属常规题,但涉及到过程和方法要求较高,涉及到的知识点:○1摩量守恒;○4动能定理等知识点。
涉及的物理过程
形式和物理情景看
C A d 图3
B 的知识点较多,对属难题范畴。本题擦力;○2功;○3动力学中的四个重要与解题方法:○1A
与C共同加速运动,A与C之间的摩擦力小于C所受的外力,需讨论,这是本题设置的第一个难点;○2A与B碰撞瞬间动量守恒;○3选三个物体
4C相对于B运动,最后同B有共同速度。题目在设置时没有提C与B的摩擦系数,但用A、B为研究对象动量守恒,这是解题的第二个难点;○
5对C整体应用动能定理。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木板来说明B与C的摩擦因数与C与A之间的摩擦因数相同,这是本题设置的疑点;○
二.在《考试说明》出台后对2007年高考命题趋势的探讨
由于原始分的引入,高考招生政策的变革,为了创设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改变历年来物理学科高考原始分偏低的现状,2007年高考试题的难度同上一年比将大幅度的降低,全省总平均分会比上一年的原始平均分有很大的提高。那么2007年高考将如何拉开学生之间的距离,命题方向将有那些变化?
1.试题难度的合理安排,做到入门容易,降低起点,有一定数量的送分题,逐渐加深难度,层层把关,逐渐淘汰;
2.知识点分布合理,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很多试题表面上看均属常规题型,对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但学生在审题、分析推理、解答时还需下一定功夫;
3.更多的体现知识是基础,是载体,立足知识点的落实。思想方法是核心,能力是目标的考查原则。在考试中将留给学生较多的答题时间,以达到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4.控制分值的分布,尽量争取正态分布,但适当增加中层生和中低层生的得分率和分值,达到提高总体平均分的目的;
5.命题将更注意能力和创新点,更多创新题型将在未来高考命题中出现。试题将更多涉及到现实生活、前沿科学、科技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开放性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命题将更多的出现;
6.探究性命题将成为新高考命题中将在新高考的各类题型中出现,尽管这一变化趋势不会太大,但对未来高考的具有领航作用。
7.注重新课改理对高考的领航作用,增大考查“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新的高考将更多的关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将更有利于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未来应当重视考查“过程与方法”的命题,这将是以往传统高考命题与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命题的分水岭,我们必须特别注重高考命题对“过程与方法”考查力度加大的变化趋势
三.针对2007年《考试说明》出台后的备考策略
现在各校备考已经接近二轮,在二轮复习中应《考试说明》作为重要依据,根据《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和能力要求进行备考,突出做好以下几点。
1.我们关注到《考试说明》的变化,但高考选拔人才,以能力为主导,全面考查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宗旨不会变,传统的、经典的以基础知识为主线,以习题为载体的复习方式应然是备考的重中之重。备考还是要立足扎实的基础,突出中档题,少量难题。特别是尖子生,更应注重中低档题的练习,尖子生往往在做中低档题时易丢分。
2.重视课堂训练的效果,做到讲练结合,练是重点:高考是一种应试能力 …… 此处隐藏:370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学前教育]MC9S12XS256RMV1 xs128芯片手册4
- [学前教育]安东尼语录经典语录
- [学前教育]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 [学前教育]苏教版2022-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
- [学前教育]装修公司推广 营销
- [学前教育]家政服务合同(完整版)
- [学前教育]湖北省2016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 [学前教育]爱立信无涯学习系统LTE题库1-LTE基础知
- [学前教育]揭秘大众柴油车作弊软件原理
- [学前教育]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 [学前教育]房屋建筑施工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学前教育]国际贸易实务试卷A卷09.6
- [学前教育]校园废品回收活动计划方案书范文格
- [学前教育]电大成本会计试题及答案
- [学前教育]大学物理实验 华南理工出版社 绪论答案
- [学前教育]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 [学前教育]液压冲击的危害、产生原因与防止方法(
- [学前教育]学生工作总结高一学生期中考试总结_020
- [学前教育]人民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大全
- [学前教育]阳光维生素的巨大抗癌潜能阅读题答案.d
- 马云在云锋基金江苏论坛闭幕式的发言
- 试论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
- 语文A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乐园一》教学
- 2021四川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
- [人教A版]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
- 终端网点销售返利协议书
- 江苏省2015年眼科学主治医师青光眼考试
- 2017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十一中学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7Howmuchar
- 以赛促教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机制建设实践
- 平凉市崆峒区2015七年级下生物期末试题
- 琶洲(地块五)A、B塔楼1、2#塔吊基础
- 一级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 2018北京西城区高三二模理科数学试题及
- 炒股密码线技术 - 图文
- 职高学生生涯发展辅导教案
-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8 世界地图引出的
- 最新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 2017高考英语全国2卷精彩试题(有问题
- 普通心理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