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学前教育 >

中央集权的加强完美版 - 图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4
导读: 第4讲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中央集权的加强 [高考大纲]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目标解读] 1.概述西汉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2.通过从汉朝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第4讲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中央集权的加强

[高考大纲]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目标解读]

1.概述西汉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2.通过从汉朝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西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难点:概括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预习案

A.预习内容:阅读教材识记本课基础知识。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及政治制度: 1、西汉:

(1)汉高祖:推行 制。

原因:以为依仗刘氏“”格局, , 。 结果:导致了 。

(2)汉景帝:①采纳曹错建议,着手 。( ) ②“”后, 。将诸侯王的军事、政治权力收归中央。 (3) 汉武帝:①目的:解决_____________问题,加强_______________。

②举措:A、实行___________。 结果: ,加强了。

B、监察地方,设立 。 C、 。 ③影响: 。

2、唐中后期:形成了 局面。

(1)原因:唐朝中叶遭遇了“”,叛乱平定后,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掌握行政、财政和军事大权。唐代置节度使,本意是由中央派全权大使去剥夺地方职权以强化中央集权,结果适得其反。。

(2)结果:发展成为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严重削弱 3、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措:①兵: 。禁军统兵权归_____,但发兵权归。实现了的分

离。有利于

②权:__________。宋初削弱或剥夺了 、 、

的权力。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 ,实行监察。派出任州郡长官。

③钱:__________。各州郡的 ,大部分运往 或者 。消

除 。

(3)、影响:

①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②消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元代:措施:在地方实行 。 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有学者称元朝的行省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京畿周围(称“腹里”,今京津晋冀鲁一带),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西藏由中央宣政院直辖,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直属于宣政院)管理。

※ 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忽必烈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促进了各民族交流和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加强;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划分行政区划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5、明:(了解)洪武九年(1376),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元朝行省制度,在地方设“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分立,相互牵制,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后逐渐被巡抚制度接掌,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明代在全国设十五个省级单位,布政使司以下,改元朝的路为府,成为主要的二级行政区划,但是同时又有直属于省的直隶州,行政级别等同于府。

6、清:(了解)划山海关内为18个行省。省下设道、府(州)、县。 同时在北方设立五个将军辖区,管理广大的东北和西北地区。(人民版内容):①设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兼管蒙古、新疆、西藏行政。②确立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及其继承人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用掣签于金瓶以确定活佛转世人选),同时确立驻藏大臣制度(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③改土归流。从明朝开始,已经出现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清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土归流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④土尔扈特部回归,说明中华民族有很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⑤雍正皇帝还在通常的奏章之外,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B.预习检测:

1.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

2.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分封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C.推恩令 D.“附益之法” 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4.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有①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危机④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③

5.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 二.课中案[课堂探究]

1、(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41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总结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特点

三、课后检测与巩固

1. 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

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下列各项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合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 D.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完全消失 2. 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

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 …… 此处隐藏:203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中央集权的加强完美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59375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