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学前教育 >

[最新]高中物理72功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2 - 图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4
导读: 第二节 功 教学设计 任务分析 功是本章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为进一步提出“能”这个概念服务的,是初中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学生对于F与L同向时功的求解掌握很好。对于F与L有任意夹角的情况能接受但应用时对各量的物理含义理解不深,另外对功的正负含义

第二节 功 教学设计

任务分析 功是本章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为进一步提出“能”这个概念服务的,是初中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学生对于F与L同向时功的求解掌握很好。对于F与L有任意夹角的情况能接受但应用时对各量的物理含义理解不深,另外对功的正负含义的理解存在困难。 根据以上分析,在教学时通过两个例子提出能量的转化过程就是做功过程而引入新课,通过复习初中所学,然后拓展到F与L有任意夹角的情况自然进入更深层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选用例1和例2一是强调公式W=FLcosα的理解应用,二是引入下一部分的教学,力争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达到理解并会简单应用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 理解功的含义,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3、 正确理解并应用公式W=FLcosα计算力的功。 4、 明确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 5、 会计算总功,知道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在功的概念理解和求解功的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遇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功的概念理解及公式W=FLcosα的理解应用。 功的适用条件及正负功的理解 设计说明 新课程引入功强调能量的转化过程就是做功过程。因此在上节基础上选择两例引入新课。 通过复习自进入功的教学。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设计 单摆、带细线的滑块、PPT等。 演示单摆运动,分析小球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是因为小球受重力作用并且在重力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出示水坝图片,水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同样是因为水受重力作用并且在重力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从而说明能量的转化过程就是做功过程(板书),引入新课。 一、功 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学,回答功的定义。然后实验演示:(1)水平拉力拉动放在桌面上的木块; (2)用竖直向上的力提着木块沿水平方向移动。 学生思考总结做功的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最后让学生计算两次实验时功的计算公式。 F F F L L 用心 爱心 专心

F

W=Fcos? ·l

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还有其他方法吗?(若学生回答不了,提出两种处理教师可以进行提示:;力F是矢量可以分解,而位移L亦是矢量,方法既是为了能否分解?若能应如何分解?)经讨论或提示,学生能够想到还拓展学生的思可以将位移L分解到沿力方向和垂直位移方向即: 路,也可以帮助 学生加深对公

L2 式的理解。

F

α L

L1 得出:

教师总结: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

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即 求弹簧弹力的W=FLcosα。然后让学生说出功的单位J及其意义。 教师提出问题:弹簧(劲度系数为K)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功目的是为了端连接一水平面上的滑块,用力将弹簧拉伸X后放手,弹簧恢复说明公式的适

用条件,但是对原长过程中,求弹力做功。 有学生会提出W=KX?X,教师引导提示学生:弹簧弹力有什学生来说有点

难度,需要教师

么特点?W=KX?X对吗?并由此提出W=FLcosα的适用条件:适引导到位。 学生计算后,提出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不一致,如何计算功的大小?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经过讨论学生可以想到将力F分解到沿位移方向和垂直位移方向即: 得出: F α α F l F α α F l W=F·lcos 用心 爱心 专心

通过例1主要是为了引入第二部分的教学。 00当0???90时,cos?为正值, W为正值,称为力对 物体做正功,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0W当??90时,cos?=0,=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 物体不做功。 00当90???180时,cos?为负值, W为负值,称为力 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功的正负表示方向吗?换句话

说,即功是矢量还是标量?如何证明? 学生猜测结果:功是标量,原因可能是 (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是标量,所以功是标量,学生功也应是标量; 很容易回答,但

(2)用水平力F向左拉物体运动L,功是W=FL,用水平力理解并不深,所F向右拉物体运动L,功也是W=FL,由此说明功是标量。 以需要学生说

(3)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明原因并证明。

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说明功是标量。 教师引导提示:矢量和标量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提出矢量 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而标量遵循代数加减。请同学们计算证明: 一个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同时受到两个沿水平方向且相互 垂直的3N和4N的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10m。分别求出

两个力的功和合力的功。 学生通过计算证明功遵循代数加减,所以是标量。 教师接着提出:既然功是标量,那功的正负又表示什么含义

呢?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最后得出结论:功的正、负不表示功的 大小,也不表示功的方向。从运动角度说明这个力是推动还是阻 用于恒力做功。对于变力做功请同学们课下思考。 例1、图中表示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了一段位移l,分别计算这两种情形下力对物体做的功。设这两种情形下力和位移的大小都相同:F=10N,l=2m。角θ的大小如图所示。 F F θ θ Oθ=150 通过此例题说明功的计算式中的α指F与L的夹角,与题中所给角度不一定相同。根据计算的结果提出功的正负由什么决定?从而进入正功和负功的教学。 二、正功和负功 首先由α的范围讨论cosα的可能值进而得出W的情况,并总结如下: 用心 爱心 专心

碍物体的运动。 例2、 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度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1=1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2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2=4.2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学生计算并总结总功的求解方法。 三、总功 教师总结: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可以用下述方法求解: a. 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则总功等于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W总=W1 + W2 + W3 +…(注意要把各个功的正负号代入运算). b. 先求出各力的合力, 再用W总=F合Lcos?求总功。 最后教师进行小结: 1.对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的主要内容作必要的重复(包括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2.对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的主要问题再作些强调。 课堂练习: 1、 用力F拉动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上加速运动l;在粗糙水平面上匀速移动l;沿斜面向上减速移动l,哪种情况下力F做的功多? 撤去力F后,物体继续运动了一段位移,那么F做的功又是多少? F F F F F F l μ=0 l μ≠0 l 2、关于功的论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力做的功多。 B、+5J的功比- 5J的功多 C、物体加速运动时的功比减速运动时的功多。 D、+10J的功比+5J的功多。 3、 质量为1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成53?的拉力F=5N的作用后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0.25, sin53?=0.8, cos53?=0.6, g取10m/s2, 求在最初2s内: ①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②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③摩擦力 …… 此处隐藏:1157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最新]高中物理72功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2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59375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