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政务民生 >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 图文(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0
导读: 3 石灰岩 草本植物 约90 约5米 腐叶土 天然草本植物 苔藓 天然灌木丛 松树 4 石灰岩 苔藓 以灌木为主 以乔木为主 腐叶土 5 砂岩 约80 约20米 黄壤 6 砂岩 约85 约10米 黄壤 21 22 23 里禾水库地区实习总结: 在里禾

3 石灰岩 草本植物 约90 约5米 腐叶土 天然草本植物 苔藓 天然灌木丛 松树 4 石灰岩 苔藓 以灌木为主 以乔木为主 腐叶土 5 砂岩 约80 约20米 黄壤 6 砂岩 约85 约10米 黄壤

21

22

23

里禾水库地区实习总结:

在里禾水库,我们看到岩溶与非岩溶有很明显的差异。岩溶山体呈现出很陡峭的山崖,植被主要为灌丛,几乎没有土层,从水库的大坝前可以看到,岩溶那边的山体被切割的很弱.然而,非岩溶这边则出现阶地,河漫滩等。这说明了非岩溶地区受流水作用强。在非岩溶地块,岩石多疏松,且含水多。在那里可以看到,同种类的植物在非岩溶这边长得高大,这与岩溶与非岩溶岩性的软硬度有关。岩溶地区岩石坚硬,受外部因素侵蚀风化作用弱。而非岩溶地区岩石较软,受风化作用强,成土也较快,所以整体植被、土壤土层厚度都比岩溶地区优越。

第三节 岩溶地区石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一、 自然条件: 1. 地质环境:

碳酸盐岩广泛分布且岩质坚硬、至纯为石漠化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主要分布在灰岩、灰岩与白云岩混合型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中。区内大面积出露为碳酸盐岩。

特殊的岩溶地貌格局为石漠化提供了良好的发育空间。新构造运动为岩溶石漠化的发育提供了动力。在地形切割大、地面坡度大的丘陵谷底、峰丛洼地、峰林洼地等地貌背景条件下,石漠化分布面积及是谋划的发生率均较大。

新构造运动为岩溶石漠化的发育提供了动力。自西向东大面积、大幅度倾斜上升的同时,伴以断裂、断穹的差异上升和某系断陷盆地的相对下降,并继承老的地质构造再次活动,而整个上升运动又具有间歇性。新构造的强烈活动加速了岩溶地貌的演化,地表的切割深度较大,加快了水土流失,为岩溶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

2. 水文、气象条件:

24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热配套,有利于碳酸盐岩的溶蚀、沉积,有利于岩溶的发育,更有利于岩溶水温地表、地下双层结构的形成。

碳酸盐岩分布区,地下水发育,大量基岩裸露,地形切割强烈,各种溶蚀裂隙洼地落水洞发育,地表水往往妹有完整的排水系统,使雨水和地表水极易漏失到地下。地下水埋藏深,岩体中包气带厚度大,近地表浅出岩体常处于疏干状态,不利于植被生长。

岩溶石山地区大部分区域降暴雨多、河流落差大,水土容易流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化学溶蚀作用强烈,岩溶作用以溶蚀作用为主,溶蚀作用使碳酸盐岩的成壤率远远小于气溶蚀率,加速石漠化形成。

3. 成土条件差、水土保持能力弱及植被覆盖率低加速了石漠化的进程。岩溶地区岩质坚硬、至纯,极难被分化分解,风化壳形成慢,成土过程缓慢,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壤易遭受侵蚀。岩溶作用造成地表岩石“千窗百孔”,雨水和地表水容易漏失,土壤持水能力极低,缺水少土使植被生长缓慢,森林恢复周期较长。

4. 其他自然灾害:

罕见的冰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使林木被压断,幼小树苗死亡,森林覆盖率日趋减弱。加剧石漠化形成。

二、 人类活动:

1. 纵火烧山、过渡开垦、过度放牧,使植被减少,土地撂荒严重,土壤退化加剧。

2. 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破坏生态。岩溶地区很多地方的矿产露天开采,使大量固体物质离开原地,对地表植被和地貌造成严重的破坏,形成了土地荒芜、水土流失、基岩裸露的矿业荒漠化景观。

3. 岩溶地区土地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土地质量差,人口压力大加上不合理耕种而使土地负荷压力增大,刀耕火种破坏岩溶地区的森林资源,使岩溶生态环境恶化。据分析,土地石漠化的发生比例与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比例及耕殖率呈正相关。

4. 人类生活燃煤释放的大量烟尘,造成许多植被、藻类、苔藓死亡。

5. 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缺乏燃料能源供应,大多以林木为燃料。伐木造房,砍材供炊,加上植被保护意识不强,没有及时植树造林,使植被没得到有效恢复。

简而言之,石漠化的形成就是岩石较难风化分解破碎,成土缓慢,使土层较薄,植被稀疏矮小,加上岩溶地区沟壑纵横,持水能力弱,雨量充沛,水土流失严重,以及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使土壤严重退化,大量基岩出露地表,形成石漠化。

实习体会和感想:

本次舟溪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为期一天,尽管过程很累,但是收获颇丰,其中过程的辛苦是值得的!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学会了野外的基本学习以及研究方法,锻炼了艰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意志,也体会到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及同学间互帮互助的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魄力,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微妙之处,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沧海桑田,不断转化。虽然在我们的短暂得一生中不能亲眼见证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大自然在我们身边留下了痕迹,等着我们探索发现。自然地理学无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不仅仅要求我们了解地质、地貌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求我们深入探寻为什么,

25

在实践中分析大自然。这次野外实习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也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推断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对大自然产生的影响势必在人类自己身上也会有所体现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 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 有 助 于 密 切 师 生 关 系,为 教 师 开 展 教 书 育 人活 动 创 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26

…… 此处隐藏:135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 图文(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4695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