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政务民生 >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 图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0
导读: 综合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专业 : 地理科学 年级: 2012级 姓名 : 秦纪锋 学号: 2012447047 实习小组:第四小组 小组成员:蒙朦 罗宇梅 秦纪锋 黄宝 王 友 闫 寅 指导老师:鲁礼新 李茂林 杨廷峰 蒋焕洲 顾永泽 吴显春 2014年7月3日 1 报 告 目 录 第一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专业 : 地理科学 年级: 2012级 姓名 : 秦纪锋 学号: 2012447047 实习小组:第四小组

小组成员:蒙朦 罗宇梅 秦纪锋 黄宝 王 友 闫 寅 指导老师:鲁礼新 李茂林 杨廷峰 蒋焕洲 顾永泽 吴显春

2014年7月3日

1

报 告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舟溪实习基地建设概述 第二节 凯里舟溪地理概况

第三节 实习区(舟溪)区域地质背景 第二章 实习的任务和目的

第一节 实习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实习内容

第三节 实习路线及工具准备 第四节 实习准备

第三章 野外实习实践具体内容

第一节 岩溶地区与非岩溶地区第一个观察点——岩头 第二节 岩溶地区与非岩溶地区第二个观察点——里禾水库 第三节 岩溶地区石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

第一章 第二章 绪 论

第一节 舟溪实习基地建设概述

1、关于岩溶与非岩溶的地质(地理)含义

岩溶亦为喀斯特,“喀斯特”一词源于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地名,因地貌的特殊性而闻名。岩溶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生态脆弱带之一,其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全球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欧洲地中海沿岸、美国东部、中国西南部)中连片裸露碳酸盐岩面积最大的地区。“非岩溶”亦为“非可溶性岩区”一词在文献中尚不多见,这是根据与岩溶区地质岩性有别的表征现象而提出的。曹建华,袁道先等(2004)在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一文中,用各省岩溶县与非岩溶县的人口密度、农民纯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作对比研究,王克林等(2008)在西南喀斯特典型生态系统土壤特征与植被适应性恢复研究中也有过非岩溶的谈及。因此,本文将引用此“非岩溶”概念,即指非可溶性岩,而非岩溶区域则指非可溶性岩分布区。

2007年贵州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中,采集不同时代不同岩性38件样品,分析测试Mn、Mo、V等62种微量元素和P、K、Ca、Mg、Fe、Si以及Al 7种大量元素,发现贵州碳酸盐类岩石中石灰岩、白云岩的CaO、MgO、Cr呈高背景分布,即岩石富钙镁,土壤贫钙镁,农作物缺钙镁。而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Fe、Cu、Zn、Mn、B、N、V、P、Co、Ni、K等则常常缺乏。非碳酸盐类岩石中SiO2、A12O3远高于碳酸盐类岩石中含量。对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以及碎屑岩、变质岩等非碳酸盐岩类岩石中元素含量统计对比,碳酸盐岩岩石中微量元素含量为35.322 7×10-4,仅是非碳酸盐岩108.942×10-4的三分之一,大量元素和有机质含量也远小于非碳酸盐岩,pH值更偏碱性,而非碳酸盐类岩石则偏中酸性。可见,岩溶与非岩溶是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地质背景。

2、舟溪实习基地的典型地理现象

岩溶与非岩溶区域是两套具有明显不同的地质基底,其小区域地质构与造地

3

层岩性也各异。实习区内大体以南西—北东向的龙井街断层为界主要分为东南非岩溶区和西北岩溶区两块基础地质背景(图2)。分布的主要地层有:

(1)东南非岩溶区主要分布地层为:前震旦系(Pt)、震旦系(Z); (2)西北岩溶地层区主要分布地层为:奥陶系(O)、志留系(S)、泥盆系(D)和二叠系(P)等。

区内再约河与舟溪河汇集于舟溪镇中,注入清水江。两条支流皆分别流经龙井街断层线。非岩溶区以变余砂岩为主,构造运动上升形成了众多的“V”形沟谷地貌,两岸冲沟发育,呈树枝状分布。区域土壤发育较好,植被长势茂盛。岩溶区发育于可溶性岩石地段,区内以灰岩为主,岩石普遍出露地表,土壤呈间断性分布。区内峰林地貌分布广泛,由于人为影响较深,地表植被人为破坏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溶沟发育较好,有成群的石芽地貌分布。

不同地质背景下,其发育的土壤类型与肥力、植被类型与覆盖度皆出现明显差异,是导致生态环境系统分异主要原因,形成两套不同的生境。经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①非岩溶区域土壤质地较岩溶区域粘重;②样区的土壤均偏酸性,而非岩溶区域的酸性更强于岩溶区;③岩溶区域土壤含水量比非岩溶地区低;④区域有机质含量均较低,而非岩溶区域的有机质含量普遍高于岩溶区域;⑤非岩溶区域的水解性氮和速效钾都比岩溶区域高,但速效磷的含量则正好相反;⑥岩溶区域土壤肥力低于非岩溶区域;⑦非岩溶区域的物种更为多样化,但植物数目则相反;⑧岩溶区的生态群落比较简单,稳定性较差,而在非岩溶区域乔、灌、草三个层次非常明显,生态群落复杂多样,生态稳定性良好;⑨非岩溶区的植被多样性较岩溶区高,种类之间个体分配的均匀性较岩溶区高,群落物种数量分布较岩溶区均匀,但岩溶区的优势种地位突出;⑩两样方的植物相似性系数为21%,表明两区域的植被差异比较大。

3.舟溪实习基地的目的

调查舟溪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加强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兴趣。

4、舟溪实习基地的社会实践意义

根据岩溶与非岩溶的地质背景存在明显不同而引起地质、水文地貌和土壤植

4

被的巨大差异事实,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开展两种地质背景下地质地貌现象和土壤植被差异性调查研究,探索两种生态环境的性质和差异性。通过此实习基地建设与调查研究,不仅为地理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实习实践环境和增长知识能力平台;也为人们提供岩溶与非岩溶差异性的科普知识;更为社会生产更好的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生态资源,有效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科学指导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节 凯里舟溪地理概况

凯里市舟溪镇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距凯里市中心19km,地处北纬26°24′32″—26°31′35″,东经107°49′38″—107°59′39″,东临三棵树镇,南接雷山望丰乡,西抵丹赛县南皋乡和麻江县下司镇,北与鸭塘镇相接,方圆115 km2(如图1-1)。全镇人口2.3万人,耕地面积9321.14亩,林地面积4338.6公顷,森林覆盖率34%。区域位于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的过度地带,地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山体逐步增高,海拔410~1320m,地形以山地为主。再约河与舟溪河从镇中心两边穿过,交汇后注入清水江。本区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雨日多,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集中在5-7月,为阵性降水,暴雨多,强度大,占年降水量75%以上;11-4月降水量明显减少,仅占年降水量的5%以下。该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年均气温13.6~16.2℃,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零下4-7℃,年均日照1255h,年均降水量1140~1290mm,无霜期282d。

图1-1 研究区域区位图

5

…… 此处隐藏:131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4695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