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 教育学精选题(9)
教育,能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新人。 (2)集体教育的思想。(2001年论述题)
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1998年填空题)它的集体教育体系简单说就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他认为,集体应有共同的目的、组织机构、自觉纪律、正确舆论、优良传统和作风。他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和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前景教育原则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旺盛的力量;平行教育影响就是“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 (3)劳动教育的思想。
马卡连柯指出,劳动教育即人的劳动品质的培养。他认为,劳动如果“没有与其并行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教育,就不会有教育的好处,会成为不起作用的一种过程,”他重视劳动对于体力、智力发展的意义,但他更重视劳动在精神和道德上的作用。他强调劳动教育应和生产教育相结合,认为“不注意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会成为教育的积极因素”。 (4)纪律教育的思想。
马卡连柯的纪律教育是与集体教育、劳动教育密切联系的。他认为,纪律是到达集体目的的最好方式,纪律可以美化集体。在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时,教育谈话和教育者的以身作则是重要的方法,同时又要正确合理使用惩罚和奖励。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手段。惩罚应体现对人的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他反对滥用惩罚,坚决反对体罚。 5.论述涂尔干的德育思想。
答:(1)个体品德社会化和道德内化过程。
他认为教育对促进人的社会化有特殊的作用。他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意志自由三要素组成。道德内化就是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这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即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2002年、2004年填空题,2005年名词解释)
(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是要根据儿童习惯性和暗示接受性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其次是启发自觉,要求适当,切忌苛求和压制;再次是奖惩结合,切忌体罚;最后是学校教育力量要协调统一。 6.谈一谈杜威的德育思想。 答:(1)道德价值论。
杜威认为,价值来源于经验,因而价值是相对的。他还认为道德评价没有客观标准,道德没有绝对的道德价值,没有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戒律,所有道德规范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的。他还认为,人的行为的善恶是从“实用”标准评价出来的,能满足人的愿望、需要和兴趣的就是有道德价值的。但“实用”并不是指对我有用而是指对全社会有用。因此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社会利益为标准,学校应该教给学生那些能促进人类福利的价值观,学生应该学习如何作出道德方面的决定,而不是依照固定的准则。 (2)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
他提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道德生长。他试图从“道德生长”切人,阐述道德教育如何植根于儿童个体道德水平的发展而增益社会,实现资本主义的道德理想。他认为个人善和社会善是紧密联系的,是可以互相促进的。 (3)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他认为“德行之数目无穷”,进行不同分类教育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因为品德的内容与意义也是不固定的,道德教育应首先将儿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他主张在尊重儿童道德人格的基础上进行道德教育。他提出的道德教育内容是: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和勇于负责的精神、与人合作的态度、新个人主义、宗教教育。
(4)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
他主张通过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进行道德教育,认为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三位一体。他指出学校的社会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道德教育不能只是直接传授道德知识,学校不必专门开设道德教育课程,而主要通过学校生活来进行。他提出学校生活不能脱离社会,应组织儿童直接参加社会生活,把他们置于必须自己作出道德选择的具体情境中,采用适合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方法,用探究、商量和讨论的方法代替强制和灌输。 7.阐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思想。(1999年论述题)
答:班杜拉提倡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关于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和榜样强化等是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学习论者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和言行一致等方面。
关于模仿学习,他得出结论认为: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是从模仿他人的行为模式中得来的。榜样影响作用高于赞扬强化作用,说明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由于社会学习和榜样的影响造成的。
关于抗拒诱惑,他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抗拒诱惑能力可以通过榜样的影响作用而加以学习和改变。奖励或指责的榜样具有一
种“替代强化”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儿童对诱惑的抗拒。(2001年选择题) 关于言行一致,他得出的结论是:成人和同伴言行不一的榜样对儿童品德形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8.阐述柯尔伯格的德育思想。(1999年选择题) 答:柯尔伯格吸取了杜威的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说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的思想,在明确区分道德和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道德教育模式。 (1)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他认为,一切文化中儿童的道德发展都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固有顺序。
首先是前世俗水平。它包括: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其次是世俗水平。它包括:第三阶段,人际间的协调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2002年选择题)第四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最后是后世俗水平。它包括: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2)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
他依据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提出以下一些道德教育观点。 第一,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第二,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 第三,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巨大刺激作用。 第四,倡导“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第十章 学校班级活动与课外活动 一、填空题
1、班级活动可分为日常性班级活动和(阶段性班级活动)。(2005年填空题)
2、课外活动具有灵活性、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 3.(班级)是学校系统的细胞,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且稳定的基层组织。 4.(班级晨会与班会)日常性班级活动包括(值勤)、(班级自办报刊等舆论宣传活动)。 5.阶段性班级活动包括(工作型)、(竞赛型)。 6.学生的自我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集体成员间的自我教育)。
7.在班级活动中自我教育的重点在(班集体)层次上。 8.班集体最初建设的重点是(建立班级常规制度)。 9.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日常的班级活动),这会产生一种真正强有力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10.课外活动有(灵活性)、(综合性)、 …… 此处隐藏:523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建筑文档]2018年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
- [建筑文档]2013年福建教师招考小学数学历年真题
- [建筑文档]高中信息技术课flash知识点总结 - 图文
- [建筑文档]电工实训 - 图文
- [建筑文档]最高院公告案例分析100篇(民商篇)
- [建筑文档]南开中学高2017级14-15学年(上)期末
- [建筑文档]五粮液集团战略分析
- [建筑文档]鲁教版(2012秋季版)九年级化学 酸碱
- [建筑文档]超星尔雅2017中国哲学概论自整理题库答
- [建筑文档]关于成为海口金盘饮料公司材料独家供货
- [建筑文档]LNG学习资料第一册 基础知识 - 图文
- [建筑文档]四年级品社下册《好大一个家》复习资料
- [建筑文档]现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建筑文档]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嵇康
- [建筑文档]坚持追求真爱是理智的行为 正方一辩稿
- [建筑文档]湘西州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存在的
- [建筑文档]园林工程试题库及答案
- [建筑文档]计算机长期没有向WSUS报告状态
- [建筑文档]日语最新流行语
- [建筑文档]B62-016 景观进场交底专题会议
- 2018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专题复
-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
- C语言基础题及答案
- 电气控制及PLC习题及答案
- 都昌小学家长学校汇报材料
- GMAT作文模板正确使用方法
- 俄军办坦克大赛:中国99式有望与豹2A6
- 成本会计练习题
- 酒店餐饮业最流行的5S管理方法
- 2014-2015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下)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说课、
- 2013年结构化学自测题 有答案版
-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游览解说词(附
- 窗口文明单位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总结
- 2018满分超星尔雅就业课后练习期末答案
- 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
- 苏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 第4章 曲轴模态分析
- 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的思考
- 武汉CPC导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