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实践
--汶川地震带来的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实践
--汶川地震带来的启示
乐山市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 距离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已经两个月时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此次地震给我们造成的巨大伤痛逐步平息,但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事实无可辩驳地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全民参与的悲壮实践,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第一力量的作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地震中岿然不动。对于在地震中逝去的生命,这是最真诚的告慰;对于幸存的灾民,这是最有力的支持;对于外族异国,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华民族人格与形象最直接的展示。在经历此次巨大的灾难后,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一项急迫的理论工作,也是一项急迫的实践工作。
在继承与发展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历史的选择 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价值要素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先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系列重要命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凭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对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体系进行全面的理论总结与概括,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框架。
1
--汶川地震带来的启示
精神的力量如此巨大反映出对精神的培育至关紧要。“十年磨一剑”、“梅花香自苦寒来” 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格言正好道出了对人的精神培育的一些基本规律。强大的民族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某个领导人物在某个特定时间与场合振臂一呼就产生出来的。这次抗震救灾中所展示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等饱含人格魅力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艰辛积累和共产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果的大爆发。当我们看到温总理在小黑板上为灾区的孩子写上“多难兴邦”四个意味深长的汉字时,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立刻就引起了强大的共鸣。翻开历史,中华民族几千年一路走来,自然的灾难与人为的灾难频繁发生,不过,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中国作为人类现在存续下来的少数文明文明古国之一,在灾难之后,总会迎来民族新的繁荣。那么,多难何以兴邦?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从进入文明时代起就完成了自发民族向自觉民族的演变,就懂得培育民族精神,就懂得礼义廉耻孝悌忠义,就懂得以德治国,就懂得建立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易经》中“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对民族精神与民族人格培育的典范之作。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里,尽管文人志士的口中笔下还没有“价值观”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字样,可我们依然能清楚地看到古人在治国理念、民族大义、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所做出的较为完备的理论探索与总结。当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解放与民族复兴目标而努力奋斗时,继承本民族价值系统中的一切合理要素,按照当今时代的先进理论和多元世界的要求重塑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无疑成为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 2
--汶川地震带来的启示
领导集体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革命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这是他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开启之功。在那个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高涨,社会道德规范具备刚性的约束力,体现出显著的时代特点。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在许多领域发生深刻嬗变,日益富足的物质生活和较为迷茫混乱的精神世界成为若干社会成员生活的写照。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及时而果断地作出了一系列事关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大战略安排,成功地解决了中华民族向何处去的问题。在理论层面,邓小平还开创性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些重要命题。比如,“老祖宗不能丢”,“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成功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中国人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辱为最大耻辱。”这些论断句句切中要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开始全面转型的时期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个领域进行了部署。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全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通过领导干部“三讲”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以及在全社会广泛地开展弘扬抗洪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其中,“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依法治国和以德 3
--汶川地震带来的启示
治国结合起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等重要论断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铺垫。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凭着高度的理论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所形成的已经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心灵的价值观念要素,立足于世界新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目标,提炼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思想等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时代价值要素,并对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体系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总结与概括,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框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也切实推动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实际工作的步伐。
在实践中检验与巩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强大精神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有社会成员理性的认同与自觉的实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身先士卒,主流媒体必须注重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制机制必须建立,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千千万万社会成员的主导价值观,升华为全民族全社会的精神动力。
继承、发展、创新,每一步走来都不容易,领会、认同、践行更需自觉与毅力。理论的建树只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伟大工程的第一步。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强大的物质力量。如同其他正确的理论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正使命在于入脑入心,内化为千千万万社会成员的主导价值观,并进一步升华 4
--汶川地震带来的启示
为全民族全社会的精神动力。把理论转变为实践,既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又是一个生动的过程。在转变的过程中,理论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经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理论获得更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此次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对社会成员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程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检验,也对社会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程度和实际效 …… 此处隐藏:474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互联网资料]2022年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824机械设计
- [互联网资料]东南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
- [互联网资料]能源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 [互联网资料]初三英语下学期 中考英语 语法填空训练
- [互联网资料]2022内蒙古选调生行测常识备考:新事物
- [互联网资料]自驾必备!在新西兰租什么样的车自驾游
- [互联网资料]佛教素食菜谱44页未完
- [互联网资料]盈利能力分析外文翻译
- [互联网资料]2022年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736马克思
- [互联网资料]优选外贸跟单实习报告总结(精品版)
- [互联网资料]银行新员工培训总结
- [互联网资料]2_year_visa_new_guidance_190316
- [互联网资料]天津市五校宝坻一中静海一中杨村一中芦
- [互联网资料]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数学宁波市
- [互联网资料]Chromatic framework for vision in ba
- [互联网资料]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心愿树》含
- [互联网资料]2022年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820微型计
- [互联网资料]硬盘坏道的表现 __硬盘使用久了
- [互联网资料]江苏省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
- [互联网资料]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试卷全解
- 高级英语第一册所有修辞方法及例子总结
-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城市发展
- 沃尔玛的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 美国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介绍
- PEP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6How do you fee
- 最齐全的中国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名单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八—哈夫曼编译码
-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通知)
- 七年级语文成语运用专项训练
-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课后习题
- 对_钱学森之问_的思考
- Excel_三级联动_下拉菜单
- 办公用品需求计划申请表
- 对外汉语教材必须要知道的发展史
- 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
- 举办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 太阳能路灯项目设计方案
- 2013年八年级上最新人教版新教材Unit3I
- 【历史】 6-4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课
-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二节 探讨加酶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