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复习提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8
导读: 篇一: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复习提纲 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阐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共有的基本特征。 描述历代政治制度变化的大致轨迹。 难点: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以往所学得的知识,充分利用课外获得的诸种相关信息,以充实和深化对教材

篇一: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复习提纲

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阐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共有的基本特征。 描述历代政治制度变化的大致轨迹。

难点: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以往所学得的知识,充分利用课外获得的诸种相关信息,以充实和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帮助学生从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精华的立场出发,锻炼研读古文的能力,也应当指导学生学会查阅有关的工具书。

(一)、1、“王”的出现与“帝”的传说 (1)、早期国家的出现

氏族(按血缘关系结成的集团)—部落(若干氏族组成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2)、早期国家的突出标志

金属器具的使用、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 (3)、“王”的出现与“帝”的传说

①、“王”的出现:早期政治权力是一种强权,早期的政治领袖兼有军事首长的身份;城的出现不仅带有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而且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化的社会现实;

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反映社会权力集中,体现出早期政权和神权的集合。

②、“帝”的传说:神话史料价值值得重视,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是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黄帝通过战争平定四方,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2、夏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公年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后,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公年前约1600年为商所灭。

3、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宗族关系)都是政治实体;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公年前约1046年为周所灭。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主要的封国有鲁: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晋:成王弟唐叔虞的封国。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齐:周王的舅舅姜氏师尚父的封国。燕:文王庶子召公世的封国。

3、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 (三)、西周的宗法制

①、目的: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固。 ②、内容:是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

③、实质:a、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④、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周天子为天下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于是,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这种宗法制度,是由父系家长制的氏族组织变质和扩大而成】;b、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c、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⑤、作用影响:宗法制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的等级尊卑观念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在家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

(五)、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六)、礼乐制度

“礼”是西周文化的主构架。“礼”讲究敬天法祖,也对现世人提出了要求,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乐”是辅从于“礼”的,在维护“礼”的同时,对“礼”进行了文化装饰,使等级森严的“礼”得以具备征服人心的感染力。“礼”“乐”合用,曾被看做是维护等级差别的统治阶级的工具。礼的内容是尊崇上天和先祖,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礼乐的使用范围是有严格的限制的。礼的作用是维护政治安定,保证社会和谐。

(一)、1、秦的统一及意义: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王朝。

2、帝国版图扩大

(1)扩大: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加强了北部边防;修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平定岭南,设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平西南夷,开“五尺道”,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2)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国家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1)内容: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分掌行政)、郡尉(分掌兵事)、监御史(负责监察)。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基层地方行政机构,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区别: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而分封制中受分封诸侯国君主可以世袭,且在封国内有官吏任免权。 (3)郡县制实施的意义:是中央集权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使大一统政体更加巩固。 (三)、百官公卿(秦朝的中央行政制度) (1)、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①皇权至高无上,大权总揽一人之手;②皇位世袭制。赢政自称始皇帝,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并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等。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三公九卿制):为了管理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秦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协助丞相并负责监察。他们各有分工,互相钳制。中央各部门具体事务的“九卿”,主要有掌管礼仪制度议论政事的“奉常”,有负责持从警卫的“郎中令”,有主管司法侦察审讯的“廷尉”,有管理国家财政经济的?治粟内史”,有管理皇室财务和官营手工业的?少府”等。

(3)、议政方式:国家有军政要务,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参与讨论,供皇帝用作裁决的依据。 (四)、挟书令

焚书坑儒目的:防止有学识素养的人士对时政展开批评。挟书令:与焚书令一脉相承,都与法家专制思想有关。强化思想的统一;钳制了思想,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五)、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如西汉的“汉承 …… 此处隐藏:358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zuowen/95847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