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出路和方向
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出路和方向
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的难题。目前农村大多数劳动力仍然从事农业,收入的源泉也主要是农业活动;而我们的农业又受人多地少之困,难以开展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技术落后,人均劳动收入也非常低;扩大农业产量,市场容量又有限,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不能提高;遇到天灾,价格上升,产量却下降,收入也不能提高。结果,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收入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成为今后发展的一个潜在隐患。
要想改变农业或者说农村的落后现状,关键问题就是解决“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关键中的关键就是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但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里面的制约因素很多。归根结底概括为:观念问题、创新问题、政府政策因素、自然条件因素、人口素质因素、产业结构组合问题。先说观念问题:由于历史和生产力等诸多原因,农民普遍存在“以粮为纲”的落后农耕思想,粮食生产始终摆在农业生产的首要位臵,多年来以粮为纲、农民就是种地、尤其是种夏粮的农耕思想影响较深,而发展经济作物,从事多种经营,农民怕风险、怕赔钱,这就导致了在经营理念上,存在许多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制约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创新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当然
农业
也是农业发展的动力。长期以来,由于农民长期沿用老的生产模式,即“农户(生产)+公司”,这种模式在现在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农户提供了较高的经济收入,但农户仅仅限于初级原料的生产,更多的农产品生产附加值被生产公司赚走,这也无法从根本上使农民富起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农民应当发扬创新意识,从思想上打破原有的生产模式,参与农产品深加工,获得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过程增值部分的分配权利,使公司让利于民,与农户形成有利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合作关系,带动农户整体进入市场,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政府政策问题: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慢的地区,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工作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策主导的方式上,或者局限于宣传、参观、考察;或者采取行政指令,强行推广,过多的参与到农业发展当中,而忽视了市场规律的自发调节,这样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是市场情况一变,产品销售不畅,导致农业和农民受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日益需要经营的自主权,所以应当改变传统管理方式,逐步把“政府+农户”模式转变成为政府引导下的“企业+农户”模式,来适应市场的要求。农业作为特殊行业,是受自然禀赋和市场需求双重制约的,面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要减少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风险损失,降低结构调整和经济优化的成本,必须强化政府引导职能和服务角色。自然
农业
条件因素:由于我县地域广袤,光照充足,水土光热资源充足、土地肥沃。这一系列的自然资源,在养育了一方百姓的前提下,同样也滋生了他们的依赖和懒惰。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使得发展动力不足,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人口素质问题: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农业弱,即脆弱。弱就弱在,其天生就脆弱。病不得旺不得,旱不得涝不得,热不得冷不得。农产品多了也挣不了多少钱,少了自己还要吃又不能换钱。加之,我们的农业基本上还处于原始的靠天吃饭阶段,产业化还未形成,水利、农机、防病等外部条件,还远远不够。农村穷,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虽有很大改善,但与生产、生活、生态之需差距很大。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管理和服务虽有较大改善,但与农村之所需差距很大。“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随处是厕所,常年不洗澡”,“农村象非洲”,就是穷的生动写照。农民苦,苦就苦在,油、盐、酱、醋、肉、蛋、奶等基本生活条件,在“凑合”的档次上摇摆。衣、食、住、行、教、医、保等基本生存条件,在“将就”的标准上徘徊。今天能够温饱,明天不一定能够小康,甚至还返贫。从早到晚,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日子仍然难过。 这么多的制约因素摆在我们面前,可见要想从更本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难度很大,但是农业产业结构不调整又不行,所以,在这里我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出路和方向,总
农业
结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农业,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农村,根本出路在于城镇化;农民,根本出路在于非农化。就三农抓三农不行,必须跳出“悟空圈”,跳出三农抓三农,只有这样才能有质的突破。任何片面地、单打一地解决农业,或者单打一地解决农村,或者单打一地解决农民问题,也不行,还要组装搭配,必须打组合拳,打套路拳。形象地说,解决我们的三农问题,不能演“独角戏”,不能跳“独角舞”,要唱“大合唱”,要跳“集体舞”。
一、产业化,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首先,农业不仅天生就脆弱,而且利润很薄,甚至无利、亏本。道理很简单,不加工不升值,不包装不值钱,不销售变不了钱。即便是包装了、加工了,由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黑毛猪家家有”,“你有我有他也有”,都是大路货,难以形成独家优势。什么叫产业化,通俗地讲就是:产品、加工、销售、商品一条龙。没有卖出去的农产品都叫产品,不叫商品。只有卖出去的产品才叫商品。只有嫁出去的女儿,才叫媳妇。没有嫁出去,就不叫媳妇。之所以要对农业实行“产业化”改造与提升,其真谛、其窍门、其“祖传秘方”在于:只有进行产业化,才能把“产品”变成“商品”,把“贱的”变成“贵的”,把“小生产”变成“大产业”。对于我们,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只有产业化才
农业
能够把“绺绺田”的千千万万个“小农户”接到、联到、推到“大市场”。只有进行产业化,才能通过“链条”由“园子”延伸到“贩子”,延伸到“厂子”,延伸到“盘子”。另外,由于农产品还有“工业原料”、“生物质”、“生物基”的功能,同样的,也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由“园子”延伸到“厂子”、延伸到“罐子”(化工生产)、延伸到“盒子”(医药)、延伸到“车子”(燃料),等等。唯有“产业化”,唯有动“大手术”,才能从根本上将剪刀差之差尽量减小。才能将农业变成可以在市场中立得住、活得旺的,会游泳、经风浪的成熟产业。
其次,要突出重点龙头企业建设,抓好龙头企业带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抓龙头、建基地的工作思路,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强化服务功能,创新工作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扶持壮大农产品企业,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兴订单农业,让产业结构调整在
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变成农民自觉的、积极的、自愿的行为。 围绕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最后,倾力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必须加强
农业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教育和引导,切实改变我县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名存实亡的状况,使各合作组织真正运转起来,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通过教育引导,促使农民协会组织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为行业服务的广度和深 …… 此处隐藏:264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教学研究]2012西拉科学校团少队工作总结
- [教学研究]建筑工程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 [教学研究]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和面
- [教学研究]ERP电子行业解决方案
- [教学研究]钢支撑租赁合同范本
- [教学研究]预应力自动张拉系统用户手册Rev1.0
- [教学研究]MOOC课程:金瓶梅人物写真(每章节课后
- [教学研究]追加被执行人申请书(适用追加夫妻关系)
- [教学研究]2014年驾考科目一考试最新题库766
- [教学研究]2013-2014学年度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
- [教学研究]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下26课-客
- [教学研究]小导管注浆施工作业指导书
- [教学研究]一般财务人员能力及人岗匹配评估表
- [教学研究]打1.2.页 小学一年级暑假口算100以内加
- [教学研究]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
- [教学研究]2012年呼和浩特市中考试卷_35412
- [教学研究]最简易的电线电缆购销合同范本
- [教学研究]如何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
- [教学研究]工作分析与人岗匹配
- [教学研究]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
-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小学三年级
- 台湾宜兰大学互联网交换技术课程 01_In
- 思想品德:第一课《我知我家》课件(人
- SAR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点目标仿真报告(附
- 利辛县“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15-2020年中国手机APP行业市场发展趋
- 广告策略、创意表现、媒体方案
- 企业如何申请专利的的几点思考
- 《中国教育简史》网上作业
-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
- 年终晚会必备_精彩的主持稿_精心整理_
- 信息工程专业自荐书
- 2019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练习:第十二单
- JAVA俱乐部管理系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 2016-2021年中国小型板料折弯机行业市
- (人教新课标)六上_比的基本性质课件PPT
-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网申论备考技巧:名言
- 神经阻滞麻醉知情同意书
- 施工企业信息填报、审核和发布的相关事
- 初一(七年级)英语完形填空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