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研究 >

清入关前对汉文化的初步吸收_以努尔哈赤推行的文化政策为例(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4
导读: 人君无野处露宿之理,故筑城也。君明乃成国,国治乃成君,至于君之下有王,王安即民安,民安即王安,故天作之君,君恩臣,臣敬君,礼也。至于王宜爱民,民宜尊王,为主者宜怜仆,仆宜为其主,仆所事之农业,与主共食,而主所获之财

  人君无野处露宿之理,故筑城也。君明乃成国,国治乃成君,至于君之下有王,王安即民安,民安即王安,故天作之君,君恩臣,臣敬君,礼也。至于王宜爱民,民宜尊王,为主者宜怜仆,仆宜为其主,仆所事之农业,与主共食,而主所获之财及所畋之物,亦当与仆共之。如是互相关切,天欣人爱,岂不各成欢庆[15]哉!

值得注意的是,努尔哈赤把“有才德”、虚心纳谏、遵行君道作为“有道明君”的标准,并以此标准来确定自己的后继人。天命七年(1622)三月初三日,八固山王问努尔哈赤关于王位继承的问题:“上天所予之规模何以底定,所赐之福祉何以永承?”他回答说:

  继我而为君者,毋令强势之人为之。此

等人一为国君,恐倚强恃势,获罪于天也。……尔八人可为八固山之王,如是同心干国,可无失矣。八固山王,尔等中有才德能受谏者,可继我之位,若不纳谏,不遵道,可更择有

63

努尔哈赤的汉化政策

德者立之。

在选择政治继承人的问题上,努尔哈赤把“有德者”作为抉择的标准,说明儒家“德治”思想对他已经有所影响。

努尔哈赤对儒家关于“以孝道治天下”的信条十分欣赏,视之为约束臣民的伦理规范并加以提倡。天命八年(1623)二月,努尔哈赤谕侍臣:“人君之心,能贞固不二,感召天和,风雨时,黍谷登,民安物阜,则永保天位,世祚绵长。凡为民者,能持敬谨之心,罔干国典,急公奉上,孝弟力田,则

[17]

获福而家道昌矣。”“孝弟(悌)力田”就是他对臣民的一种道德要求。

努尔哈赤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儒家某些思想观念,而且还对史书颇感兴趣,注意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他的不少谕令和书信都相当准确地引用了出自《史记》、《资治通鉴》例,以警诫属下)日,,其中心难,虚心纳谏,,以固江山社稷。其中多处引用典籍与掌故之处,如称:

  昔卫鞅云:“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又《忠经》云:“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既形者下也,违而不谏则非忠臣。”凡事勿谓小而无害,不知由小及大,有

坏于国者多也。凡我训言,莫非成就汝等,岂贻累于汝等耶?昔宋刘裕谓群臣曰:“自古明君贤相,皆由困而亨,舜发畎亩,傅说举版筑,胶鬲举鱼盐,百里奚食牛,天意何居?”群臣对曰:“君相之任大任也,故天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心志,使之遍虑事物,而内不得安;劳筋骨,使外不得逸;饿体肤,使食不得充;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人而为君,必能达国事,是人而为相,必能悉民隐,天意如

[18]

此而已。”若人之言,诚为善识天意者也。在率领女真族崛起和实行民族统一的过程中,作为一代雄主的努尔哈赤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与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本民族的迅速兴起。吸收汉文化、改革本民族内部的落后面,这是努尔哈赤之所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努尔哈赤对汉族先进文化进行了认真的吸收,包括实行“各守旧业”的经济政策,以促进从牧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仿照明制改革礼仪服制,起用明朝降将降官,迈出了后金政权封建化的第一步;注意从中原文化传统中吸取精神营养,接受了天命思

64

[16]

想、君权神授观念和忠直、孝道等道德理念,并承认孔孟为圣人,显示出对儒家思想的某种认同。这一切对协调民族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吸收先进民族文化要素、实现女真族社会从牧猎阶段向农耕阶段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努尔哈赤实行的汉化改革仅是初步性的和不彻底的。就总体而言,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后金政权、女真族社会在经济生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各方面,都保留着大量的牧猎氏族社会的落后面,多数族人对汉人及汉文化抱有很大偏见,尤其在女真族贵族上层排斥汉人及其文化的保守势力相当强大。这不能不对努尔哈赤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努但实行的却是”(1621)六月,努:

  为什么把所有的人分为阿哈、主人、大人、小人呢?被他的国痛恨,归顺我方,如能贡献出有限的力量,贡献出有限的智慧,那就不论是阿哈、小人,立刻任用给予官职,成为

大人。那样就有更多人来归附我们。为他的皇帝立功,给他的官员们财物,成为官员的人,原来就是大臣,就是官员,对我们不出力,不贡献才能,仅是窥视脸色沉默无为的人,那

[19]

是什么僚友呢?努尔哈赤招纳的对象主要只是汉官中的基层人员,而对其中上层人员则怀有很深的猜忌,可见,他起用汉员的政策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更为严重的是,在努尔哈赤晚年发生过屠杀汉人的惨[20]案,恶化了后金政权统辖下的满汉民族关系,使他实行多年的吸收汉文化政策几乎夭折。

综观清朝入关前之历史,努尔哈赤作为后金政权的开创者,在政权建设、社会发展的一些方面注意吸收汉文化,开创了“清因明制”的先河。但他对汉文化的认识毕竟肤浅,所推行社会文化政策重在保存满族习俗,对汉文化的吸收比较有限。由于多种原因,在其晚年甚至出现了倒退的情况。皇太极执政后,对努尔哈赤推行的文化政策进行了继承与革新,初步形成政治上推行“武功”与“文治”并举、文化上提倡儒学的治国思路,为清朝入关后实行的统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皇太极去世后的第二年即顺治元年(1644),清朝入关,定鼎中原。终顺治一朝的统治者,无论

努尔哈赤的汉化政策

是摄政王多尔衮,还是顺治帝,都延续了皇太极吸收汉文化、文武并用、笼络汉人的施政方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崇儒重道”的文化政策。顺治十年(1653)四月,清廷在给礼部的上谕中宣称:

  国家崇儒重道,各地方设立学宫,令士子读书,各治一经,选为生员,岁试科试入学肄业,朝廷复其身,有司接以礼,培养教化,贡明

[21]

经,举孝廉,成进士,何其重也。“崇儒重道”四字出现在煌煌上谕之中,表明它已经被统治者确立为实行“文治”的基本政策。顺治朝,清统治者实行尊孔崇儒、笼络汉员、科举取士、编纂儒书等政策与措施,固然是出于应付现实的需要,但如果追根溯源,都可以从其入关前的政治活动中找到根源,尤其皇太极时期采取的一些重视“文治”的做法,接的影响。

历史证明,任何一个落后的民族,如果能够以虚怀若谷的精神吸收他族之长,弥补自身之短,不断改革内部的落后方面,就能转弱为强,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清朝崛起的历史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努尔哈赤、皇太极所向慕的汉文化,是寄身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传统文化。对于处在从牧猎社会向农耕社会转变的满族来说,这种文化自然有其先进的一面,而如果从另一方面看,此时的中原传统文化已经处于发展的后期,其弊端已经充分暴露,封建性、落后性的因素体现得非常突出。对新兴的满族而言,吸收,在吸,,从而不可避免地。

[ 考 文 献]

[1]谢国桢:《》,1982年版,第78-79

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39页。

[11]《尚书 汤誓》。[12]《左传 僖公五年》。

[13]辽宁大学历史系:《重译满文老档(太祖朝)》第3分册。天命

页。

[2]辽宁大学历史系:《重译满文老档(太祖朝)》第2分册,清太祖

天命六年(1621年)四月条,第20页。

[3]辽宁大学历史系:《重译满文老档(太祖朝)》第3分册,清太祖

十一年(1626)五月二十日条,第184页。

[14][15][16][18]《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入关前史料选辑》

天命八年(1623年)九月条,第95页。

[4]辽宁大学历史系:《重译满文老档(太祖朝)》第3分册,清太祖

第1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364-365、

374、383页。

[17]《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清实录》第1册,第118页,中华书

天命八年(1623年)三月条,第13页。

…… 此处隐藏:316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清入关前对汉文化的初步吸收_以努尔哈赤推行的文化政策为例(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5055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