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质量检测
单元试卷
【三维设计】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封建礼制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穿戴赤色画龙的衮衣和冠冕,诸侯穿戴黑中带红的衮衣和冠冕,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穿戴裨衣礼冠,位次于大夫的士则穿皮弁之衣。材料体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序列,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故选A。 答案:A
2.右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 ) A.功臣封国 B.姬姓封国 C.商族后裔的封国
D.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晋国是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故选B项。A、C、D三项都与材料不符,均排除。 答案:B
3.《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载,屡建功勋,忠孝两全,被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这主要体现了古代哪一制度的影响( )
A.世袭制度 C.宗法制度
B.分封制度 D.皇帝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分析材料中“忠孝两全”“孝烈将军”所隐含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C项。 答案:C
4.西周一诸侯的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能继承该诸侯爵位的应是( )
妻室 妻(正配) 妾一(侧室) 子嗣 A.二哥(20岁) B.四弟(15岁) C.大哥(23岁) 单元试卷
妾二(侧室) D.三哥(18岁)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有资格继承该诸侯爵位的是妻所生的“二哥 (20岁)”。 答案:A
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某一官职“金印紫绶,掌武事”。该官职应当是( ) A.丞相
B.太尉 D.廷尉
C.御史大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三公九卿制。从“掌武事”来看,该官职应当是太尉,因为秦朝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答案:B
6.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D.宗法制和郡县制
解析:“周之失,在于制”,是指西周分封制后来导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出现,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是指秦亡于暴政,而不在于郡县制的推行。 答案:A
7.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出现“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 ①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 ②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④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①④
解析:从材料信息不难看出分封制不利于中央权力的加强,而郡县制虽然够强化中央集权制度,但不能消除内乱。故③④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8.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 ) A.秦朝 C.唐朝
B.汉朝 D.元朝
解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开创了省制,不同于A、B、C三个朝代的郡县制。 答案:D
9.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
单元试卷
A.按军功选官
B.按门第选官 D.按品德选官
C.科举考试选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从题干来看关键信息即选官标准注重文化素质,四个选项里只有C项能够体现。 答案:C
10.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
A.三公九卿制 C.二府三司制
B.内阁制 D.一省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明代废除丞相,设立了内阁,A属于秦代,C属于宋代,D属于元代。 答案:B
11.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行省制的推行 C.内阁地位的上升
B.丞相制度的废除 D.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本题考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乾纲独揽……大权无从旁落”反映了君权的空前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军机处的设立。 答案:D
12.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解析:从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出中央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单元试卷
材料一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材料二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三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乾隆(1736~1796年)
(1)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下一代“皇帝”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最后负责实施的是哪个职能部门?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有何影响?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区别? (10分)
(3)材料三中乾隆的言论反映出我国古代君臣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分)
解析:本题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题,组织三则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可得出“意图”;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皇帝是世袭产生的。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可知工部负责工程建设;第二、三小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中“从无旁落”等信息,可知君臣是一种主仆关系,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1)强调功绩,神化皇权。皇帝产生方式:世袭。
(2)工部。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掌政令的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 (3)关系:主子与奴才的关系。基本特征:君主专制。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
单元试卷
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 …… 此处隐藏:169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高等教育]公司协助某村精准扶贫工作总结.doc
- [高等教育]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 [高等教育]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 [高等教育]仪器分析课程学习心得
- [高等教育]2017年五邑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333
- [高等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 [高等教育]2018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7Howmuchar
- [高等教育]2017年八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小结
- [高等教育]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
- [高等教育]四年级下册科学_基础训练及答案教材
- [高等教育]城郊煤矿西风井管路伸缩器更换施工安全
- [高等教育]昆八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 [高等教育]项目部各类人员任命书
- [高等教育]上市公司经营水务产业的模式
- [高等教育]人教版高二化学第一学期第三章水溶液中
- [高等教育]【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四.压强与
- [高等教育]金坑水电站报废改建工程机电设备更新改
- [高等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简易版
- [高等教育]2017年西华大学攀枝花学院(联合办学)44
- [高等教育]最新整理超短爆笑英文小笑话大全
- 优秀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 阳历到阴历的转换
-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 华师17春秋学期《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布置
- 测速传感器新型安装装置的现场应用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创业个人意向书
- 山东省潍坊市2012年高考仿真试题(三)
- [恒心][好卷速递]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
- 多少人错把好转反应当成了病情加重处理
-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资料整理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中学2014-201
-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 广西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统计
- aympkrq基于 - asp的博客网站设计与开
- 建筑业外出经营相关流程操作(营改增后
- 人治 德治 法治
- [精华篇]常识判断专项训练题库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
-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试卷(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