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高等教育 >

2011高二政治学案: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训练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6
导读: 第六课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结合实例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学习重难点】(1) 真理的特点;(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及

第六课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结合实例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学习重难点】(1) 真理的特点;(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教法、学法】结合实例分析整理的特点和认识的特点,把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完成基础训练第六课知识填充(课前完成) 二、课堂学习:

(一)真理的含义及特点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 ,是 。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真理面前 _ 。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超出就会变成__________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一 4、谬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总是___________。

真理的特点原理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表现: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认识具有反复性: 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才能完成。

(2)原因: ①从认识的主体看受________________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看:

(1)认识的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识具有无限性: (2)认识的主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识的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而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归纳:

原理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论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A 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2、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 A 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 真理与谬误先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 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

A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 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 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 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4、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线复杂性决定了( )

①人的人是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这说明了( )

A 真理是普遍的 B 真理是有条件的 C 真理是主观的 D 真理是绝对的 6、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和永恒使命。关于真理和认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 ③两者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属于认识,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抗生素是人类同细菌感染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一些医生认为,抗生素是特效药,一用就灵。在治疗时动不动就用抗生素多数时候能够较快的治好病。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多种伤害等于慢性自杀。关于抗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④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8、从孟子的“民贵君轻”到唐太宗的“君存百姓”再到谭嗣同的“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丰富。这说明了(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过程 ④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9、从上世纪90年代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国强民更富”。党对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探讨历程表明( )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真理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10、(2010天津高考文综)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答案:

1-5 DCBDB 6-9 BBCC

10、参考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

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

…… 此处隐藏:119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11高二政治学案: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60866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