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笔记(6)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 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2.记忆是一个过程
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3.记忆的脑学说理论:
(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他用实验的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3)SPI理论:功能模块。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独立(Independent)的缩写。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在一个记忆模块中的编码依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也就是说,一个记忆模块的输出提供给另外模块的输入。信息以并行的方式存储在各个特定的记忆模块中,提取一个子系统的信息不会牵连其他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4.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这改变包括相邻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变化、神经元胶质细胞的增加和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数量的增加;长时程增强作用对长时记忆有重要意义;记忆是由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来承担的,认为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是记忆的化学分子载体。并且激素能够影响记忆的保持。 5.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图象记忆是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斯伯林的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2)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它最大特点是其保持的容量是有限的(大约5-9个单位,7±2),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入长时记忆;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也可以进入短时记忆,并得到进一步加工。复述是短时记忆的存储信息的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发生遗忘。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其他信息的干扰引起的。 (3)长时记忆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和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没有限制,良好的编码能够改善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保持和提取。 ①长时记忆保持所需条件是:
A.组织有效的复习。与遗忘斗争的首要条件是组织记后的复习,没有复述的信息是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的,因此我们要复习要及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B.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C.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②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提出了艾宾浩斯曲线。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除了最主要的时间因素以外还有: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如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4、识记者的态度。 ③遗忘的原因:
1、衰退说;2、干扰说;3、压抑说;4、提取失败。 6.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
(1)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加工深度不影响内隐记忆;但对外显记忆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显记忆慢的多。
(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会随着记忆的项目的增多而不容易记住;内隐记忆则不然。
(4)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影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
(5)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而内隐记忆则不同。 附录 名词解释
1.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 【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短暂的时间(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3. 【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的保持量要高,这就是记忆恢复。
4. 【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5. 【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6.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7. 【内隐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外显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
第七章 思维
1.思维的特征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
括。概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3、思维是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是: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3.想象的功能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想象的功能有:
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3、想象还有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
…… 此处隐藏:251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相关推荐:
- [学前教育]MC9S12XS256RMV1 xs128芯片手册4
- [学前教育]安东尼语录经典语录
- [学前教育]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 [学前教育]苏教版2022-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
- [学前教育]装修公司推广 营销
- [学前教育]家政服务合同(完整版)
- [学前教育]湖北省2016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 [学前教育]爱立信无涯学习系统LTE题库1-LTE基础知
- [学前教育]揭秘大众柴油车作弊软件原理
- [学前教育]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 [学前教育]房屋建筑施工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学前教育]国际贸易实务试卷A卷09.6
- [学前教育]校园废品回收活动计划方案书范文格
- [学前教育]电大成本会计试题及答案
- [学前教育]大学物理实验 华南理工出版社 绪论答案
- [学前教育]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 [学前教育]液压冲击的危害、产生原因与防止方法(
- [学前教育]学生工作总结高一学生期中考试总结_020
- [学前教育]人民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大全
- [学前教育]阳光维生素的巨大抗癌潜能阅读题答案.d
- 马云在云锋基金江苏论坛闭幕式的发言
- 试论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
- 语文A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乐园一》教学
- 2021四川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
- [人教A版]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
- 终端网点销售返利协议书
- 江苏省2015年眼科学主治医师青光眼考试
- 2017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十一中学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7Howmuchar
- 以赛促教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机制建设实践
- 平凉市崆峒区2015七年级下生物期末试题
- 琶洲(地块五)A、B塔楼1、2#塔吊基础
- 一级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 2018北京西城区高三二模理科数学试题及
- 炒股密码线技术 - 图文
- 职高学生生涯发展辅导教案
-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8 世界地图引出的
- 最新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 2017高考英语全国2卷精彩试题(有问题
- 普通心理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