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材料1028 - 图文(3)
? 4FeCO3 → 2Fe2O3+3CO2 ↑ 800~1000 ℃ ? MgCO3.CaCO3 → CaO+MgO+CO2 ↑ 730~950 ℃ 碳素、有机物和硫化物的氧化
? 氧化反应和反应温度如下:
? C有机物+O2 →CO2 ↑ 350 ℃以上 ? C碳素+O2 → CO2 ↑ 600 ℃ ? FeS2+O2 → Fe+SO2 ↑ 350-450 ℃ ? 4FeS+7O2 → 2Fe2O3+4SO2 ↑ 500-800 ℃ 石英的晶型转变和少量液相的形成
? 石英在573 ℃的晶型转变(β-石英→ α石英),伴有0.82%的体膨胀。
? 在K2O-Al2O3-SiO2系统中,在920 ℃就会出现少量液相,它的形成可起到黏结颗
粒的作用,使坯体的机械强度增加。
3、玻化成瓷期(950 ℃ -烧成温度)
(1)在1020 ℃前继续氧化分解反应,排除残留结构水 坯体在氧化分解期的氧化反应实际上是不完全的,由于水气及其他气体的急剧排除,在坯体周围有一层气膜,妨碍氧气继续向坯体内部渗透,从而使坯体气孔中的沉碳难以烧尽。800 ℃以前水分排除3/4,1000 ℃以上能排除。 (2)硫酸盐的分解和氧化铁的还原与分解
此阶段的烧成气氛对坯体的化学反应影响极大。在氧化气氛中,硫酸盐与高价铁的分解往往推迟到1300 ℃以后进行。具体情况如下: MgSO4→MgO+SO3↑ 900℃以上
还原焰下 CaSO4→CaO+SO3↑ 1250-1370℃
1080~1100 ℃Na2SO4→Na2O+SO3↑ 1200-1370℃
Fe2O3 →FeO+O2 ↑ 1250-1370℃
Fe2O3+CO →FeO+CO2↑1000~1100℃ 还原焰 (3)形成大量液相和莫来石晶相
长石—石英—高岭土三组分瓷,随着温度的升高,高岭石在925 ℃左右经过放热反应,生成铝硅尖晶石开始转化为莫来石(3Al2O3?2SiO2),非晶态二氧化硅转化为方石英。
长石约在1170 ℃开始分解,析出白榴石并生成液相。在高岭土和长石组成的二组分混合物中,约在1000 ℃莫来石开始形成。 首先是在高岭土的残骸上,由于比较活泼的钾、钠离子的侵入形成少量溶质而促使莫来石的生成。另一方面,由于K2O与Na2O含量降低,长石熔体组成向莫来石区析出方向变化,导致长石熔体中形成细小的针状莫来石。这两种莫来石有明显的区别,由高岭石分解物形成的粒状或鳞片状莫来石成为一次莫来石;由长石熔体形成的针状莫来石称为二次莫来石。
(4)石英溶解、莫来石重结晶和坯体烧结及坯釉中间层形成
在1200 ℃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石英的溶解度迅速增大。石英含量降低,从而熔体的成分不断变化。这种高硅质熔体将细小针状莫来石溶解,高温时粒状和片状莫来石也受到强烈的侵蚀。若铁含量较高,碱性氧化物与则低价铁、石英等将形成更多的低共熔物,使坯体中液相量大为增加。坯体中各成分发生反应,釉中各成分发生反应,坯釉接触面也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形成坯釉中间层。物理变化就是坯体气孔率迅速下降,力学性能提高,具有光泽和半透明感。大量液相对坯体的成瓷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促使晶体发生重结晶。由于细晶溶解度大于粗晶,因而小晶体溶解后就向大晶粒上沉积,导致大晶粒尺寸进一步长大。 另一方面液相起着致密化的作用。由于表面张力的拉紧作用,使它能填充颗粒间隙,促使固体颗粒相互靠拢。最终使莫来石、残余石英与瓷坯中的其他组分彼此合成整体,组成致密的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瓷坯。 4、冷却阶段
冷却初期,即由烧成温度冷却至800 ℃ ,这是冷却过程的重要阶段。 冷却过慢主要变化:黏度不断增大,细晶减少粗晶增多,结构不均匀,导致机械性能下降; 釉层细晶失透;低价铁重新氧化。冷却中期,由800-400 ℃ ,这是冷却的最危险的阶段。 主要变化,由塑性变为固态。残余石英的晶型转变(573 ℃ ),在573℃α-石英转变为β-石英,体积收缩0.82%。必须缓慢。冷却过快:产生较大的结构应力; 内部和表面出现较大的热应力。冷却后期400 ℃ -室温。针对陶和瓷采取不同降温措施。瓷器中不会有方石英出现,冷却时因熔体粘度增大抑制了晶芽的形成,而且高温熔体中硅量并未达到饱和,因此一般陶瓷在冷却阶段不会有方石英新相析出。 陶炻质坯体中,由于液相数量少,可能有以固体状态存在的方石英。冷却时要特别注意。270℃时,α-方石英转变为β-方石英,体积收缩2.8%。物理变化:800开始坯釉中液相有塑性状态转变为固态结构变化产生一定应力。
三、最佳烧成制度的确定 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和压力制度,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是温度及其与时间的关系,以及烧成时的气氛。其中温度制度,气氛制度需要根据不同产品要求而定,而压力制度是保证窑炉按照要求的温度制度与气氛制度进行烧成。 制定烧成制度的依据:
(1)以坯釉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为依据。如氧化铁和氧化钛的含量决定了采用不同的烧成气氛;又如坯釉中氧化分解反应、收缩变化、密度变化以及热重变化等决定采用不同的烧成制度。
(2)以坯件的种类、大小、形状和薄厚为依据。
(3)以窑炉的结构、类型、燃料种类以及装窑方式和装窑疏密为依据。 (4)以相似产品的成功烧成经验为依据。
(一)、温度制度及控制
温度制度包括升温速度、烧成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速度等参数。 1、各阶段的升温速度
(1)坯体水分蒸发期(室温~300 ℃ )
这阶段实际是干燥的延续,升温速度主要取决于坯体的含水率、致密度、厚度和窑内实际温度以及装坯量。入窑水分1%的坯件能较快升温。当坯件入窑水分较高,坯件厚度及装窑密度大时,应采取慢速升温。特别对于含结合粘土多的致密坯体,水份排除困难,在温差大时更应慢速升温
(2)氧化分解与晶型转化期(300~950 ℃ )
升温速度主要根据窑内温差以及坯料组成、细度,坯体的厚度、大小和装窑密度等因素来确定。排除结晶水的温度范围(400~600 ℃ )内,坯体无收缩,且保持较大的气孔率,结晶水和分解气体的排除可自由进行,有机物中的碳素也能顺利氧化。 较多高岭石粘土的坯体不能升温太快。 隧道窑控制在80~150 ℃ 。
(3)玻化成瓷期(950 ℃ ~烧成温度)
这一阶段初始,坯体开始收缩,釉层开始熔化,除要严格控制升温速度外,还应根据坯釉性能和含铁、钛的多少,确定是否需要转换气氛。一个氧化保温过程。
氧化保温结束后,坯体中液相量逐渐增加,发生急剧收缩。坯体各部分收缩不一致或收缩过大,都会引起变形或开裂,因而升温速度应慢而均匀。 2、烧成温度(止火温度)与 保温时间的确定 确定烧成温度应考虑坯料的化学组成与细度、坯料烧结温度范围、升温速度和保温时间等因素。
气孔率和烧成收缩率与温度的关系 1—线收缩曲线 2—显气孔率曲线
坯体随着温度升高,950 ℃以后显气孔率急剧降低,收缩增大并趋向致密。这一开始剧烈变化的温度称为开始烧结温度。
当气孔率接近零时,坯体致密度达到最大,这种状态成为“烧结”。相应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温度继续升高,坯体发生软化变形甚至发泡膨胀,这种现象称为“过烧”。 通常把烧结开始过烧软化的温度区间称为“烧结温度范围”。 2、烧成温度(止火温度)与 保温时间的确定
在此范围内烧成制品的体积密度及收缩率都没有显著变化。对于烧结范 …… 此处隐藏:255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建筑文档]2018年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
- [建筑文档]2013年福建教师招考小学数学历年真题
- [建筑文档]高中信息技术课flash知识点总结 - 图文
- [建筑文档]电工实训 - 图文
- [建筑文档]最高院公告案例分析100篇(民商篇)
- [建筑文档]南开中学高2017级14-15学年(上)期末
- [建筑文档]五粮液集团战略分析
- [建筑文档]鲁教版(2012秋季版)九年级化学 酸碱
- [建筑文档]超星尔雅2017中国哲学概论自整理题库答
- [建筑文档]关于成为海口金盘饮料公司材料独家供货
- [建筑文档]LNG学习资料第一册 基础知识 - 图文
- [建筑文档]四年级品社下册《好大一个家》复习资料
- [建筑文档]现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建筑文档]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嵇康
- [建筑文档]坚持追求真爱是理智的行为 正方一辩稿
- [建筑文档]湘西州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存在的
- [建筑文档]园林工程试题库及答案
- [建筑文档]计算机长期没有向WSUS报告状态
- [建筑文档]日语最新流行语
- [建筑文档]B62-016 景观进场交底专题会议
- 2018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专题复
-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
- C语言基础题及答案
- 电气控制及PLC习题及答案
- 都昌小学家长学校汇报材料
- GMAT作文模板正确使用方法
- 俄军办坦克大赛:中国99式有望与豹2A6
- 成本会计练习题
- 酒店餐饮业最流行的5S管理方法
- 2014-2015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下)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说课、
- 2013年结构化学自测题 有答案版
-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游览解说词(附
- 窗口文明单位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总结
- 2018满分超星尔雅就业课后练习期末答案
- 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
- 苏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 第4章 曲轴模态分析
- 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的思考
- 武汉CPC导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