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管理概论期末总结
第一章
理解管理的涵义;领会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明确管理者的分类;掌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一、管理的涵义:
1.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活动。
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目标。
3.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所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它们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5.管理者是实施管理职能的主体。
6.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二、管理的性质: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 2.组织 3.领导 4.控制
四、管理者的分类:1.按照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2.按照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分为:一般管理者、职能管理者
五、管理者的技能要求:1.技术技能 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看看各个层次管理者应该有的技能)
第二章
掌握二重性原理、系统原理、动力原理、弹性原理和人本原理。理解相关的概念、基本内容。
一、二重性原理: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组织技术属性(自然属性),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另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关系、企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经济属性(社会属性)。这就是管理的二重性。
二、系统原理: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运用系统的思维与观点看问题,将管理对象看做一个系统,深入系统分析每一个要素及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我系统的特征及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律,运用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系统进行有效地管理、控制和优化,进而实现系统的总体目标。(系统的特征:集合性,整体性,层次性,有一定的周界,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系统原理强调整体性,一加一大于二。
三、动力原理:管理的动力原理认为,管理必须具有动力,并且管理者必须会正确的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活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管理的基本动力有三种: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四、人本原理:人本原理认为,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人本原理不是把人看成是脱离其他管理对象而孤立存在的人,而是强调作为管理对象的整体系统的人。
1 / 11
第三章
掌握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产生背景及特点,以及科学管理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
一、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为传统管理阶段,是积累管理经验阶段,也有人称之为早期管理或经验管理阶段。
产生背景:1. 18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其特征以蒸汽机取代生物能源。 2.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筹集大量资本,雇佣大量工人。3. 随着人们对自然地认识水平的提高、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工业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企业中人的管理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尤其是生产控制、财务控制等管理职能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特点:1.是积累实践经验的阶段,也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没有摆脱小企业生产的经营方式的影响。
2.管理的依据是个人的经验、习惯、感觉和意志,没有统一的管理方法。
3.员工被认为是经纪人。激励方式“胡萝卜加大棒”。
4.此阶段的管理主要解决的是分工和协作问题。
5.理论上未出现论述管理原理的著作,管理思想不系统、不全面。但这些管理思想对促进生产及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二、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被称为科学管理阶段。
产生背景:1.生产力方面。(1)1870年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2)生产力的变化以及机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使企业生产成本下降。(3)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筹集大量资本,雇佣更多工人。2.生产关系方面。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成立死对头,许多企业成立工会组织,要求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资。经验式的管理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必须采取新的管理方法,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特点:科学管理阶段提出了理想的组织理论体系,以及以提高效率为主的科学管理方法。泰勒等人开创的科学管理方法,第一次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加强了社会公众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生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法约尔、韦伯等人建立的古典组织理论,设想了理想的组织结构框架、提出了保证组织有效运作中的许多重要原则,为后来组织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科学管理阶段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机械模式及经纪人假设是劳资关系不能长久。
三、科学管理阶段代表人物及贡献:
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磨洋工)标准化管理思想“搬运生铁块实验”“铁锹实验”;时间研究;差别计件工资制;例外管理
2 / 11
2.动作研究之父吉尔布雷斯
动作研究:工人干活的合理性(砌砖过程)
动素的概念
3.哈林顿、埃默森
对“科学管理”的推广《十二个效率原则》积极宣传效率观念。
4.亨利˙劳伦斯˙甘特
甘特图
第四章
掌握行为科学的概念、霍桑实验的内容及结论。掌握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行为科学是利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科学。
行为科学基本知识体系: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律学、教育学、精神病学等。
二、霍桑实验内容结论
1.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
3.访谈实验
4.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实验(群体实验)
结论:A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不是引起生产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B工作中职工除了考虑金钱因素外还考虑许多其他因素,如领导的重视,与周围人的关系等。
C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的利益群体
三、激励理论
所谓激励理论,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施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过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强化理论;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第五章
理解计划、目标管理、SWOT分析等概念,掌握计划工作的性质、计划不同的表现形式、按时间跨度分类的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
划、计划工作的程序。
理解计划、目标管理、swort分析等概念
3 / 11
一、计划工作的性质:
首位性目的性普遍性有效性科学性创新性
二、计划不同的表现形式:
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方案预算
三、按时间跨度分类的计划:长期计划(超过5年)中期计划(1年以上5年以下)短期计划(1年以内)
四、战略性计划是由组织高层管理者制定大大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战术性计划一般是由组织中低层管理者制定的、如何将战略性计划付诸实施的计划,也就是关于组织活动如何具体运作的计划。
五、计划工作的程序:
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条件
相关推荐:
- [基础教育]2016-2022年中国钢芯铝绞线市场现状调
- [基础教育]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句式变
- [基础教育]南京继续教育参考答案--深入学习贯彻习
- [基础教育]国旗下讲话稿——珍惜时间好读书
- [基础教育]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
- [基础教育]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音
- [基础教育]乔布斯2019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致辞.d
- [基础教育]2015年加油站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基础教育]2020年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 [基础教育]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2019年大庆市初中
- [基础教育]初三仁爱英语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 [基础教育]SG-A094电气配管安装工程隐蔽验收记录
- [基础教育]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
- [基础教育]青岛版(五制)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16《制
- [基础教育]2018-2019年初中科学初一中考真卷测试
- [基础教育]幼儿园大班期末简短评语精选
- [基础教育]2018云南临沧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这样
- [基础教育]学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案
- [基础教育]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原文
- [基础教育]真空泵的选型及常用计算公式
- 高职田径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
- 青人社厅函〔2016〕576号(附件)工资
- cp101-07砂子检验作业指导书 - secret
- 微观经济学 第八章 博弈论 习题
- 2014高考真题(词语运用)汇编及答案
-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 M
- 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2000-2010年真
- 浙江万里学院英语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
- 最新2018马年事业祝福语-范文word版(2
- 最全模具行业术语英文翻译
-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 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 练习题及答案
- 仿写(学生稿)
-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试卷A
- 第七章作业答案
-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
- 浙江省2001年10月自考正常人体解剖学答
- 2012英语重点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