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基础教育 >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课程网站系统分析【文献综述】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0
导读: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课程网站系统分析本《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课程网站建设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集成教学与管理功能的系统,使得学院可以在系统上进行管理,师生得以在系统上实现交流,社会可以在系统上更深入的了解学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课程网站系统分析本《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课程网站建设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集成教学与管理功能的系统,使得学院可以在系统上进行管理,师生得以在系统上实现交流,社会可以在系统上更深入的了解学院的风采,给予这三方相当大的便利的同时还解放了大量人力物力,提升了办课水平。

文献综述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信息化的现状,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第二部分是需求分析的描述,重点从需求分析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描述需求分析的方法和要点;第三个部分是对系统规划与分析的定义和应用,其中着重描述本系统要使用结构化方法的。

1 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分析

1.1 教育信息化的范围

Celeste Fenton(2010)在《Fluency in Distance Learning》一书中提出,远程教育涉及到将远程信息从起点传输到其他的点。其中接收点必须是位于不同或相同的国家,省或市的教室,建筑或家。远程教育所利用的传输机制可以是多媒体,比如视频,音频,电脑,英特网或别的类似的媒介。远程教育还可以归为几个大类,如广播教育,在线学习,电子学习,电子指导和在美国广泛被接受的基于网络的教学;同时,开放式学习与开放式大学也在欧洲非常流行。基于电脑的教学经常被认为是远程教育,但它只是较小的一类,就如同基于电脑的教学也涉及接收从CD和DVD指导但不涉及从其他地点来的远程教学。

张千友(2007)在《精品课程试题库管理系统》中说明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将引导广大高等学校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切实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改善、加强高校信息化条件建设,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网并共享,使全国其他高校在实施同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鉴、使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课程,优势资源的传播,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

1

时东晓(2009)在《信息化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信息化教学是多层次多角度的,除课堂教学的教师外,还有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和课件、网络教学平台和智能教学系统、网络教育教学网站、软件资源库、电子期刊杂志、数字图书资源等。

庞英智(2010)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一文中提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课程整合技术等先进技术,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习体的主动性、积极性, 以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的学与教设计。

1.2 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郑玉清(2010)在《信息化教育与教学设计浅探》一文中提出,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可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堂宝华(2009)在《构建

e-Learning信息化教育模式初探》一文中提出,中国信息化教育市场处于培育阶段,信息化教育在教育中的应用也仅仅处在第一发展阶段,仅仅是把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放到互联网上去,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而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一般认为,信息化教育的第二阶段有两个特点,首先是应用的手段更复杂、更深层、更先进;其次是网络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化。比如现在已经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定制其学习内容,每个学生拿到的教学材料是不一样的。

1.3教育信息化的原则

张丰(2008)在《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一文中指出,精品课程网站作为一个课程教育系统, 必须体现它的学习性和动态性。

何隽(2007)在《浅谈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一文中指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原则应符合以下几点,实现课程的精品化,在网站的设计中必须注重将无形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有形的教学资源中,实现资源的实例化、生动化、和网络化,务必要实现以下原则:(1)内容充实。网站的构建上必须充分考虑教与学的互动性。教学网站应围绕“教学”这一主题尽量使其内容丰富,具备大量的学科素材,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级别学生的需要以及个别化学习的需要。(2)体现教学资源。在介绍学科知识体系、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相关题集和相关链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有重点地突出本学科的特色栏目。(3)模块化。模块化能大大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使整个教学系统能成为一个真正清晰明了的有机系统。模块化便于修改、扩充。(4)

2

平台兼容性。用户只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浏览器就可以访问internet上发布的信息资源。所以跨平台兼容性和标准要求进行开发时,一方面要注意支持标准。另一方面,由于使用帮助和插件技术,也可以绕过标准,编写定制附加程序,以满足学生对网页更广泛的特定需要。(5)实现互动性。网络作为一种优势媒体能够得到迅速普及,在于它的实时性和可交互性。为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网站必须具备较强的交互能力。

1.4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必将涉及许多具体的技术和机器在教育中的应用,它使得一些人往往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讲课,代替教育写板书,就是以电子教材代替印刷教材,就是实现网上学习,实现CAI学习……,并以代替性、省力性、顺利性、效率性作为评价教育信息化的尺度。

教育信息化可以达到以上的效果,但仅以这种观点来认识教育信息化,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必将使教育信息化走向歧途。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应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思想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过程中去,使教育能够不断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并且为不断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而努力。信息时代对人才需求的焦点将集中在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等方面。

傅德荣(2006)在《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一文中提出教育信息化必将涉及许多具体的技术和机器在教育中的应用,它使得一些人往往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教育信息化的目的,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讲课,代替教育写板书,就是以电子教材代替印刷教材,就是实现网上学习,实现CAI学习……,并以代替性、省力性、顺利性、效率性作为评价教育信息化的尺度。

Helen Spencer-Oatey(2007)在《e-Learning initiatives in China: pedagogy, policy and culture》一书中提出,教育信息化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改变现代教育系统的构造,使每个人民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建立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

3

1.5 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黄荣怀(2006)在《创新与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一文中指出,尽管教育信息化已经在各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使用效率,应用效果及投资效益与人们的预期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法远远没有达到日常普遍使用(制度化)的程度,这意味着 …… 此处隐藏:394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课程网站系统分析【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33513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