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马勒》的读后感10篇
《忆马勒》是一本由[德] 阿尔玛·马勒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忆马勒》读后感(一):无穷八卦和感动
据说这是此书的第一次德中翻译,尽管此前德语版已经出过四十几次。
不管是马勒胡来还是阿尔玛胡来——事实上我觉得阿尔玛并未胡来过,但书的最后一章,还有那些最后的信,都是让人止不住的泪。
也有很多笑点,譬如马勒对尼采的评价——应该烧掉。马勒的那些强迫症也超级好笑。
不知道阿尔玛到底是生对了时代还是生错了时代,世纪末的维也纳,阿尔玛小姐躬逢其盛,然而突出了魅力,浪费了才华。
《忆马勒》读后感(二):写回忆录是每个名媛的必修课
写回忆录是每个名媛的必修课,把回忆录写成畅(长)销书则是超级名媛们的专利。阿尔玛之于马勒,恰如林徽因之于梁思成,这些写自马勒身后并不如烟的往事,发表于第三帝国血雨腥风中的《忆马勒》,几乎每至少十年便有一个新版本问世。书写,是害怕遗忘;发表,是对抗试图抹杀马勒(犹太裔)的三十年代。在将马勒视为精神先知的今天,作为研究马勒作品的学术资料,阿尔玛的记录绝对属于入门必读(李欧梵语);而倘若你自视音乐外行,《忆马勒》也是狂曝猛料的八卦册子。
回忆录是一种必须有“我”存在的文体。生于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阿尔玛之幸,且不说马勒先知只有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学的创始人格罗庇乌斯(阿尔玛的第二任丈夫),画家科柯施卡、克里姆特,音乐家布克哈德、策姆林斯基、戛布里洛维奇、普费茨纳,作家维尔弗(阿尔玛的第三任丈夫)、豪普特曼、施尼茨勒……这些众星拱月般将她围在中央的丈夫们、情人们、爱慕者们、朋友们,他们的艺术共同滋养了这位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的缪斯,加之出身贵族画家,阿尔玛几乎当得起“五百年一开花”的最全面艺术鉴赏者和批评家头衔。自然地,除了作为男主、女主的马勒和“我”,维也纳乃至全人类的群星成天在阿尔玛笔下跑龙套,今天是理查?施特劳斯的悍妻登场,明天又能看到到处都有涂着紫色嘴唇的女人在等候为马勒做雕塑的罗丹——罗丹认为马勒的头像是富兰克林、腓特烈大帝和莫扎特的混合物,以致后来罗丹博物馆的管理员将这具雕塑摆上了“莫扎特”的标签!
生于世纪末的维也纳也是阿尔玛之不幸,倘晚生五六十年,待到全世界妇女运动风起云涌之时,马勒(如同也能晚生三四十年)恐怕也不会好意思再下一纸作曲禁令,阿尔玛或也不会轻易接受这样的痛苦禁锢。然而与罗丹最著名的情人卡蜜儿的命运何其相似,都系出名门,都天赋异禀,却都被自己的至爱断送了艺术创作的前程。这是天注定的吊诡命运,阿尔玛的一生都充满了这样的矛盾,诚如《忆马勒》译者高中甫所言:“在他们近十年的婚姻生活里,阿尔玛大半时间是在荣誉和屈辱、在幸福和痛苦、在心甘情愿和不断挣扎、在追求和放弃、在渴望爱而得不到爱的生活中度过的。”
阿尔玛在婚后充当了马勒的创作助手,马勒某些交响乐和歌曲的提纲每稿间差异,有时在阿尔玛的回忆录中立此存照。在记谱、清稿和讨论的过程中,有时也像孔子门徒般记录着马勒的一些述而不作,譬如马勒理解的指挥:“如果一切还都能听到的话,那速度就是正确的。”阿尔玛用文字当相机,拍下了当时马勒创作小屋的照片:在房间里安放了一架钢琴,在书架上摆着一套歌德和康德的著作,除此就只有巴赫的乐谱了。这使我们可以确信马勒的哲学流派,还有反证,当他看到新婚妻子书架上的尼采时,咬牙切齿地嚷嚷着要把它们烧掉;但又并不厌恶叔本华,当他需要抗议一边踱步一边思考而撞上的门时,他喜欢援引《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有那么多天才的思想就因为一声鞭响而被毁掉了。”
需要提一下的是,马勒在这本书中也充当了共同作者,阿尔玛亲自选编了190多封马勒的情书与家书,有和他的鉴赏家妻子对自己或其他音乐家作品的探讨,更不间断的表达的,是爱——“凡是我知道你的地方,那就是故乡。”写下这句句子的马勒,毫无疑问是诗人。
不必跟着诺曼?勒布莱希特或李欧梵去质疑阿尔玛对马勒某些作品的评论是否过于主观,评论原本就是主观的,理解的对错只有马勒才能判断,如果反对她将《亡儿之歌》等作品同生活直接关联,身为与马勒朝夕相处的妻子,她又为什么不可?她又不写学术论文。也不必学究气地质疑阿尔玛对马勒信件的篡改,如果希望读到更多并据说更正确、注释更详尽的版本,推荐去看04年Cornell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Gustav Mahler: Letters To His Wife 。顺便提下,这部书的编者格朗日,恰是投在阿尔玛门下的马勒研究权威。在《忆马勒》里,我们只要看阿尔玛有趣又感人的文字就好。
《忆马勒》读后感(三):光荣的孤立
lt;忆马勒>这本书, 是有一天在一个旺角二楼书店闲逛时发现的. 买来后因着自己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习性一直都只是断断续续地看, 星期六晚上一口气看完了最后100页. 本来放的是贝多芬第六交响曲, 看到还有50页的时候起身换了伯恩斯坦与纽约爱乐的马勒六, 一口气冲刺完最后50页.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动不亚于我看的第一本音乐家传记(<见证>--肖斯塔科维奇). 前者是描述一个音乐家如何在人人说谎的大环境里守住了自己的良心; 而这一本, 则是马勒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世界的故事. 在这之前, 我对于马勒的印象, 只在于他的第六交响曲不止一次把我弄哭, 看过这本书之后, 我终于知道了这支曲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力量.
马勒出身在一个"可怕的小市民和狭隘之家", 几乎时刻都在为他不讲理的妹妹们操劳, 却难得地有一种异常单纯的本质. 他不讨好权贵, 让一个大公爵喜爱的女舞蹈家退休, "我的剧团里不需要一位大公爵夫人"; 他尊重每一个人, "他对其他人的卓越才能和成功感到幸福", 为了支持一个新的作曲家不顾群众的嘘声在演出结束后起立鼓掌直到最后, 却只说"我们不理解他的音乐, 但他是年轻的, 也许他是对的.", 他时常为与斯特劳斯的友谊而挣扎--他佩服他的才华, 却不喜爱施特劳斯唯利是图的个性; 他尊重前辈, 为了不违背瓦格纳的遗嘱, 坚定地不指挥<帕西戈尔>; 他又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 对阿尔玛说"我把这个十六分音符送给你了, 即使是一个八分音符, 或者是一个四分音符, 是全音符, 即使是我自己, 也都送给你!"(读到这里我笑出声来, 这真是作曲家的浪漫)以及"我每一个节拍都在想你!", 虽然他禁锢阿尔玛不作曲10年, 但在最后他们的婚姻第一次出现危机的时候, 他发了疯似地挽救: 他把整个第八交响曲献给阿尔玛(他一向不把自己的作品题献给别人), 在最后的生命岁月里他写给阿尔玛的信里都是大段大段的诗歌, 以及孩子似的恐惧, "但是, 阿尔姆希, 你必须要一再地告诉我--因为明天, 我知道, 我就不再相信了! 因为这是一种'没有平静的幸福'". 这最后的书信, 读来十分令人感动---"只要我能爱, 那我就去爱". …… 此处隐藏:146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读后感大全]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孤身一人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忆马勒》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销售就是要搞定人》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90秒内定人脉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经典闲读》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桃花得气美人中》经典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树犹如此经典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谁都逃不掉的世界经济大崩溃》经典读
- [读后感大全]《未来30年,用钱赚钱》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刀尖:刀之阳面》读后感精选10篇
- [读后感大全]红蚀经典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狼蛛》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脂砚斋评点红楼梦(上、下)》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凤影空来(上下)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20个月赚130亿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命运的模型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晴空微澜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最爱花草茶-让你和疲惫、失眠、痘痘、
- [读后感大全]怪诞创富学读后感10篇
- 公司跟单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通用
- 学校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年终工厂普通员工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年度节能减排工作个人总结范文通用
- 红海行动学生观后感优秀八篇精选
- 优秀语文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通用
- 银行理财经理年终工作总结范文通用
- 年终核算员个人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年度依法行政工作
- 区人社局重点工作开展报告及下步工作打
- 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 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开展报告汇
- 共青团员年度个人总结范文通用
- 关于2023年脱贫攻坚“夏季攻势”工作开
- 司法局“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开展报告报
- 党员个人上甘岭观后感范文通用
- 年度团员个人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年终跟单员个人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职业素养个人心得体会优秀八篇精选
- 检测员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