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马勒》的读后感10篇(2)
1903-1907年的章节(他们在一起10年, 这几乎是一半的时光), 题目都是"光荣的孤立"--这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题目. 阅读的时候我时常惊讶于那时世界与如今的相似, "所有的年轻人都依赖于某一种伟大的时代现象...回答里都藏有那么多的瞬间性的判断", 而马勒则几乎是孤独地与那个喧嚣的世界抗争, “马勒是所有喋喋不休, 所有吵吵嚷嚷, 所有流言蜚语的敌人". 他喜爱苏格拉底"在沉溺于吃喝的伙伴中间独自一人起身真正地开始思索起来", 他鄙视从不自己思考的人, "他读的一切都不是出于自己的观察, 而是从文章中看到的", 他总是说"面对外界事物要经常和骄傲地保持这种镇定". 书的第287页, 他在信里写道, "我们的平庸生活显得多么渺小, 它完全隐匿在否定和批判之中...我追求的是用肯定的, 有创作力的心绪去拯救混沌的日常生活."--这是全书我最喜欢的一个句子, 最打动和鼓舞我的一个句子. 那种感觉就是你知道百年之前有那样一个巨人和你见解相同的感动. 这种感动我不是第一次遇到, 但每次都让我觉得,如同沐浴在春风里.
这样一个一己之力对抗时代的人注定是悲剧的, 他无比喜爱他的维也纳爱乐乐团, 最后却因小人作祟不得已辞去职务, 而到美国带领纽约爱乐; 他作曲的同时又是指挥, 这注定了他要不停地奔波于各地, 与各色人等周旋, 忍受劣质的乐团与官僚主义; 他的女儿早早夭折, 这对他的打击是致命的; 他的音乐总是得不到理解, 只好自嘲地说"如果50年后再上演我的音乐人们大概就会理解了"; 他身份特殊, 自己说"我是三重意义上的无国之人: 在奥地利人中我是波西米亚人, 在德意志人中我是奥地利人, 在整个世界中我是犹太人. 到处被看作闯入者, 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受到欢迎"--这一段我简直太有共鸣... --所以阿尔玛说第六交响曲是马勒对自己的最真实的写照: "这位英雄受到命运的三次打击. 第三次击倒了他, 他像一棵树一样倒下了.", 然而第三次打击是最弱的: ”第一次击打是最强烈的, 第二次弱了些, 第三次, 走向末路的英雄之死的一击是最弱的".
我读的时候经常在想, 他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 却能如此地善良和单纯, 到底是为什么? 当我看到阿尔玛描绘他对瓦格纳, 康德, 歌德, 巴赫的狂热时我想我知道了, "歌德和苹果几乎是他唯一不变的最爱". 他甚至笨拙到在阿尔玛分娩的时候给她读康德, 以为这能减轻她的痛苦. 这清楚地体现出一条历史的继承: 一个个巨人, 相继接力, 影响着后来的人们. 这大约是防止时代腐化最强大的力量. 马勒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 ”在这种高尚的领域中找到命运相同患难与共的伙伴. 因为在时空之外存在着一个由孤独者选定的社会, 他们更精神充沛地彼此生活在一起". 临死前一刻, 马勒的手指还在被子上指挥, 露出微笑, 说了两次: 莫扎特!. 我不足资格接过他们的接力棒, 但我依然感到幸福, 因为我可以读到他们, 可以听到他们, 可以感受到他们, 然后再积蓄力量以面对这个世界.
---
马勒的墓碑上只有他的名字, 这是他自己要求的. "来寻找我的人知道我是谁, 其他人不需要知道."
就为着这句话, 今年我会去维也纳, 看他的作曲小屋们, 以及去墓前放一束鲜花. 不单只是想幼稚地告诉他即使是在碎片化的今天, 依然有人在乎; 更多的是感谢, 感谢他的音乐以及他的为人. 这些都给我以继续前行的力量.
“主要是, 我不能把同时代人的意见当作我的引路之星, 我在生活中如在创作中一样, 坚定地走我自己的路, 既不因失败而气馁, 也不因掌声而改变方向"
Thank you, Gustav Mahler.
《忆马勒》读后感(四):天才之爱 —— 《忆马勒》一瞥
古斯塔夫?马勒(1860 — 1911),奥地利杰出的指挥家及伟大的作曲家。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代表作有交响乐《巨人》、《复活》和《大地之歌》等。
阿尔玛(1879 — 1964),马勒的妻子。马勒去世后,又经历数次惊人的爱情和婚史。
《忆马勒》,阿尔玛.马勒.古斯塔夫著。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阿尔玛回忆与马勒一起近十年的生活,第二部分,是马勒写给阿尔玛的信件。编者特别强调,此部分书信,为阿尔玛亲自选编,其中是否有故意筛选或改动,我们不得而知。
1902年3月9日,42岁已经著名的马勒,与23岁刚刚成长的阿尔玛,经过四个月短暂的恋爱,在维也纳完婚。
马勒是那样一种人,这种人太庞大了,太光耀了,他的爱不敷自己使用,想要从他那里得到平等的爱,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他们恋爱的时间里,马勒写给阿尔玛的信中已经显示出这样的锋芒:“亲爱的伙伴,您是我的,您稍许作些努力,我也能是您的。”其他信笺里,也很容易捕捉到马勒对阿尔玛的爱,是一种恩赐般的爱。马勒对阿尔玛说:“跟我这样的男人结婚,不是容易的。我是完全自由的,必须这样,任何物质上的东西都不能束缚我。”
马勒自知,他的生命带有强大的使命,他为音乐而生,并被音乐填满,他甚至不需要从爱情那里寻找和体验他为之心醉的艺术形象。他在信里写:“在生活中我邂逅被爱这样一种幸福,可怎么去爱,我几乎不再梦想了。”书的结尾处,在阿尔玛选取的最后一封信里,马勒依然视爱情为“没有平静的幸福。”
阿尔玛知晓这一点。我甚至觉得,她初识马勒时就已经知晓了这一点。
阿尔玛邂逅马勒,仅仅22岁,眼界开阔,学识广博,有姣好的容貌,以及令人惊奇的智力和判断力,身边也不乏优秀的追求者,而她竟然在几次晤面之后,就答应了马勒的求婚,她做好了准备:以保护马勒的光芒,为他扫除路上的所有障碍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她被马勒的作品打动的一刻,她起誓,“永远只为了他一个人存在,把一切都献给他。”即使经过漫长的婚姻生活后,有人对她说:“阿尔玛,你是马勒身边的一个抽象物,不是人。”阿尔玛不否认这个说法,同时也确定,尽管如此,她从来没有想到错过与马勒一起生活中的哪怕是一天。“在这个杰出的男人面前,像是一种不熟悉的和谜一般的尊敬的东西却要制服我那种欢快的无忧无虑的心态。”
为此,她获得了另外一种美,成为一个月亮般的妻子。
马勒视精神生活高于一切。他总是说:钱---无足轻重!衣服---无足轻重!旅游---无足轻重!只有精神是唯一的。他宁愿共享贫穷的面包,并在光亮中漫步,也不要迷失于粗鄙。可是,“身心完全健康地过一种真正的精神生活是没有一个人能办到的。”(这句话出自卡夫卡)他们要过的是实实在在的人的生活啊,要偿还婚前巨大的债务;要协调作为社会人的各种关系,还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玛丽亚五岁时因白喉夭折。马勒不去注意这些,也无法忍受任何干扰,只有工作,工作是最高贵的存在。他的本性是闻所未闻的自我中心主义,但不是为了自己,永远是为了工作。他的利己主义完全天真无邪,如果他认识到自己自私的话,那定会大吃一惊。阿尔玛在马勒旁边像被抹去了一样,不具实体。如此,阿尔玛便置于一种尴尬的处境,如果一个女人的情敌是另一个女人,她可以去战斗,并且有获胜的可能。然而,一个女人同艺术争取一个男人,未免就力不从心了,更何况,这个女人本身热爱着艺术,称自己为艺术之子。这样的纠结没有把阿尔玛打倒,可见她是具有强大能量的人。 …… 此处隐藏:162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读后感大全]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孤身一人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忆马勒》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销售就是要搞定人》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90秒内定人脉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经典闲读》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桃花得气美人中》经典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树犹如此经典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谁都逃不掉的世界经济大崩溃》经典读
- [读后感大全]《未来30年,用钱赚钱》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刀尖:刀之阳面》读后感精选10篇
- [读后感大全]红蚀经典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狼蛛》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脂砚斋评点红楼梦(上、下)》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凤影空来(上下)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20个月赚130亿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命运的模型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晴空微澜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最爱花草茶-让你和疲惫、失眠、痘痘、
- [读后感大全]怪诞创富学读后感10篇
- 公司跟单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通用
- 学校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年终工厂普通员工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年度节能减排工作个人总结范文通用
- 红海行动学生观后感优秀八篇精选
- 优秀语文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通用
- 银行理财经理年终工作总结范文通用
- 年终核算员个人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年度依法行政工作
- 区人社局重点工作开展报告及下步工作打
- 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 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开展报告汇
- 共青团员年度个人总结范文通用
- 关于2023年脱贫攻坚“夏季攻势”工作开
- 司法局“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开展报告报
- 党员个人上甘岭观后感范文通用
- 年度团员个人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年终跟单员个人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职业素养个人心得体会优秀八篇精选
- 检测员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