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大全 >

《忆马勒》的读后感10篇(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5
导读: 当然,他们的婚姻生活也有欢乐的部分。阿尔玛在信中提到想要的礼物是巧克力,演出归来的马勒就拖回了整整两皮箱巧克力。阿尔玛对奶酪感起兴趣,马勒立即跑到城中一家大型奶酪店,买了一块砖头大的味道辛辣的黑山奶

  当然,他们的婚姻生活也有欢乐的部分。阿尔玛在信中提到想要的礼物是巧克力,演出归来的马勒就拖回了整整两皮箱巧克力。阿尔玛对奶酪感起兴趣,马勒立即跑到城中一家大型奶酪店,买了一块砖头大的味道辛辣的黑山奶酪,他把包裹吊在自己上衣的扣子上,并立即忘记了这件事,快速跑起来,摇晃的奶酪发出一股浓烈的味道,他跑进阿尔玛的房间,诅咒这气味,随后证实这味道来自他的身上,爽朗地大笑起来,阿尔玛也被引得乐不可支。阿尔玛总是弹奏瓦格纳,马勒就构思出了一首可爱的谐谑曲—《你为美而爱》,并把它放在《女武神》的头几页之间,他每天都在等待阿尔玛去发现它,可阿尔玛恰恰那段时间没有翻开这份乐谱。马勒突然说:“今天我要看一看《女武神》。”他打开乐谱,这首歌露出来。阿尔玛高兴得没边了,她把这首歌至少弹了二十遍。这些小小的快乐的瞬间,因为马勒身为艺术家的天真笨拙,尤其生动。当然,还有阿尔玛陪同院长先生演出时的各种荣耀时刻。可是,相比物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琐碎,相比失去自己的苦闷,短暂的快乐又是多么无力啊,何况,快乐本是很容易被遗忘的。阿尔玛怀着巨大的敬重,从内心中与马勒疏远开来,并等待某一种奇迹的发生。她“发疯地渴望点什么,渴望爱情,渴望生活,渴望一扇窗户,从这种冰冷的雪崩的氛围中解脱出来。”

  是在结婚八年后(1910年),马勒收到一封信,建筑家瓦尔特.格罗庇乌斯给阿尔玛寄来的情书,信封上写着“马勒院长收”。马勒读罢此信,颇受打击,知道阿尔玛另有所爱,并可能失去她,此时,他生命中的爱情真正激发出来,开始对阿尔玛怀有一种新的,强烈的,自觉的柔情。马勒突然感到了他的过失。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不再把阿尔玛作为若存若亡的妻子,而是作为一个女人来爱。1910年9月12日,《第八交响乐》的慕尼黑首次公演,马勒将这一部备受瞩目的杰作题献给了妻子阿尔玛。同期的信笺中,马勒写:“这是我的一种独特和激动的勇气,把标题页上的这个可爱的、甜蜜的名字展示给世人,就像一份火热的自白一样。啊,我多么高兴在所有我的钢琴曲改编的曲子上都题上这个名字!但这有些像中学生的习气了。我要使世人严肃地对待这件事:对他们说来这远比一个恋爱故事有意义得多。”我很高兴看到受病痛折磨、快接近死亡的马勒重新陷入爱情的欢愉,更乐意看到他并没有被这欢愉冲疯了头脑,而保有了一个伟大作曲家的严肃和尊贵。阿尔玛写:“这个陌生丈夫的爱情又使我的自我意识恢复了平衡。”

  只是,这样的日子来得太晚了,也太短暂了。阿尔玛已经意识到,她的生活是完全不会充实的,是出于对马勒的爱护,两个人把这部喜剧一直演到最后。不过,也正因为其短暂,他们最后的相处变得可以忍受,并生发出别样的光芒。1911年5月18日,马勒去世,年仅51岁。他死时,两眼迷乱,手指在被上指挥。他的嘴露出微笑,说了两次:“莫扎特!”眼睛睁得大大的。恐怖的呻吟沉默了,一片寂静,是死亡,一切都结束了。按照马勒的遗嘱,他被葬于格林岑公墓他的爱女玛丽亚旁边,墓碑上仅刻有他的名字---“那些来寻找我的人知道我是谁,其他人不需要知道。”

  阿尔玛书写下与马勒十年的生活,原本并没有在生前发表的意图。只是,马勒渐渐要被他的故乡遗忘了,维也纳歌剧院马勒的胸像从原来的位置移掉,以马勒命名的大街改名,为建立马勒纪念碑而筹集的资金也落入一个慈善基金组织,阿尔玛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使命,让马勒重新被世界接受、理解和热爱。“马勒的作品和形象没有褪色。愿记述这位一度出于痛苦和欢乐中的经历者的这些文字问世,为他作证。”

  作为指挥家与作曲家的马勒,除去天赋之外,兼具了专注、沉潜、悲悯、天真等艺术特质。他经常说,只有一种教育,就是通过榜样的教育。榜样给予一切。最后,让我们重温阿尔玛对马勒的致敬之词:“他的死,他的变得越来越美的面庞的样子,我永远不要也不会忘记!他为永恒的善进行的真正的斗争,他那超越任何平庸的高尚,他直到死亡对真理的热爱,这些都成为一种圣洁的生活楷模。”

  至于阿尔玛,她之后生活可谓全然不同,流光溢彩。阿尔玛接下来的丈夫与情人们,都是艺术史与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被称为收集天才并孕育天才的女人。我想,这些足以补偿她与马勒十年中失去自我的生活,或者,可不可以这样想:正是与马勒的婚姻,让年轻的阿尔玛学习并掌握了一种被爱的艺术,一种与天才相处的秘密?

  《忆马勒》读后感(五):说马勒,意迟疑

  曾是马勒夫人的阿尔玛,写了一本书,名叫《忆马勒》。看到此书时,我是犹豫再三方才买下。读完之后,也是踌躇半天,才打算提笔写此文。与马勒一样,这本书让我为难。它与马鞍的音乐,都充满了太多的暧昧。

  马勒并非一个让人能够很快接受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很难入我心。这么多年,只有大地之歌还偶尔听听,其他的几部交响乐甚少赏听。马勒音乐中那种郊寒岛瘦式的悲苦,那种欲说还休般的阴郁,对于死亡那种变态式的迷恋与逃避,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苦苦追索,真是让人消受不起。

  马勒就一直在我心灵之外徘徊,虽然买了几张他的CD,也很少听。开车时听RTHK4台,里面传来的马勒之音,也如风过耳,心无涟漪。

  是马勒的号角打动了我。前几年的一场音乐会,演奏的是他的第五交响曲。一上来的小号呜咽,如同死亡的召唤,也许更像对生命的向往。随后小号与圆号的声声哀鸣,进一步强化着这种情绪,在无限的绝望之中,透出几分雄壮,仿佛于生死之间的挣扎。在一片沉寂之中,小号的声音如同压抑的熔岩;在管弦齐鸣中,号角之声显得是那么的孤独。我开始有些理解马勒了,觉得窥见了马勒内心的一角。然而,马勒作为一个整体,却仍让我感到茫然。

  马勒似乎是个矛盾体。他的音乐总体很阴冷,但却又有一种温暖;他有着阳光般的纯真,却又乌云般的阴影;他的音乐充满悲苦,却又不失甜美;在激越的号角声中,也有着弦乐的柔情。这正是他让人着迷之处,也是让我迷惑的地方。从那声号角之后,我开始经常听他的音乐,看有关他的资料,慢慢地打量着这位作曲家。

  马勒无疑是音乐史上诸多作曲家之中,人文气息最为浓厚的一个。他的作品,一直都在以音乐作人生思考。他的思考既有自己人生的体验,来源于心灵深处;又站在了哲学的高度,审视着生命的意义。他先是以指挥家名世,最后以作曲家奠定了自己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他的人生应该来说,还是相当顺利的。年少即得盛名,一生衣食无忧,死时誉满天下。职业生涯除偶尔波折,在世界上都算是很成功,作品也是在生前即大热。比起大多数的作曲家,他非常的幸运。 …… 此处隐藏:121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忆马勒》的读后感10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fanwen/788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