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论文大全 >

关于道德经的论文【三篇】(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1-20
导读: 十月革命重新塑造了俄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汉学家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改造俄国汉学,致力于建设全新的苏联汉学。1948年,学者杨顺兴完成了《道德经》的俄译本。他在《道德经》的俄译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

   十月革命重新塑造了俄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汉学家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改造俄国汉学,致力于建设全新的苏联汉学。1948年,学者杨顺兴完成了《道德经》的俄译本。他在《道德经》的俄译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典籍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传达给读者。

   (三)20世纪70年代至今,译介视角丰富多元

   随着苏联的解体、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俄两国政治互信逐渐提高,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双方的交流更为深入。俄罗斯民众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此一时期,俄罗斯汉学家从更加丰富多元的视角来译介、审视老子思想。

   1990年,俄国诗人佩列列申(В.Ф.Перелешин)翻译的《道德经》发表在《远东问题》上。卢基扬诺夫(A.E.Лукьянов)撰写的《道之本源:中国古代世界》(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Дао:древнийкитайскиймир)于1992年出版。20_年,马良文(VladimirV.Maliavin)与李英男共同翻译的《大中华文库·老子》(LAOZI)采取归异化结合的翻译策略,让读者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原文的语言特色与哲理内涵。还有一些译者,如萨夫卢辛(Savlusin)、鲍鲁什科(О.Барушк)等则尝试采用诗歌体对《道德经》进行翻译。

   《道德经》在俄语世界的传播历程,是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8世纪初,俄国东正教布道团启动了《道德经》俄译工作。苏联时期的学者则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对《道德经》进行翻译与研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汉学界试图从更加丰富多元的视角来介绍、研析老子思想。《道德经》俄译本数量虽远不及英译本,但对东欧国家影响深远,推动了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等国的《道德经》翻译和研究事业的开展。

   四?《道德经》在德语世界的传播

   《道德经》是德语世界中传播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中国典籍之一。《道德经》在德语世界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18世纪~20世纪初、20世纪上半叶,以及1945年以后三个阶段。

   (一)18世纪~20世纪初:宗教色彩浓厚的《道德经》德译本

   18世纪初,以白晋(JoachimBouvet)和马若瑟(JosephdePrémare)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入华。白晋等人运用《旧约》的索隐式注释方法来研究包括《道德经》在内的中国典籍,《道德经》由此在德语世界现身。

   首個《道德经》德译本《〈道德经〉——美德之路》(Táo-tě-king——DerWegzurTugend)于1870年出版,译者为波莱恩克那教士(ReinholdvonPlaenckner)。同年,史陶斯(VictorvonStrauss)的德译本《老子的道德经》(LAOTSE'STAOTEKING)出版。他认为“道”与《约翰福音》中所说的“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神”十分接近。1910年,由朱利叶斯·葛理渥(JuliusGrill)主笔的译本《最高本质和最善的老子之书〈道德经〉》(Lao-tszesBuchvomhchstenWesenundvomhchstenGut)出版。他希望在《道德经》和《新约》之间,找到老子的哲学思想与耶稣的宗教思想之间的联系。

   18世纪,老子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德国哲学家。最早接触老子学说的是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Leibniz),他通过学习《道德经》中所阐述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思想。康德(ImmanuelKant)认为老子思想和学说堪称“自我意识下的哲学”。黑格尔(G.W.F.Hegel)肯定了《道德经》中的哲学内涵,并赞同老子所说的“三生万物”的观点。?(二)20世纪上半叶,《道德经》深度影响德语文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给德国带来了深痛打击,社会出现剧烈动荡,浓重的悲伤与消极情绪蔓延。人民饱受战争折磨,精神上受到严重摧残。作为战败国,德国损失惨重并且面临价值观与文化危机。一些德国学者希望在东方文化中找寻解决方法。《道德经》中“顺应天道与自然”等思想引起了德国学者的共鸣。据统计,此阶段《道德经》德译本数量多达46本。其中,卫礼贤(RichardWilhelm)翻译的《老子,道德经——老子的“道”与“德”之书》(Laotse,TaoTeKing,DasBuchdesAltenvomSinnundLeben)一直被奉为《道德经》德译本的典范。

   这一时期,老子思想深度地影响到德国文学界。1915年,德布林发表小说《王伦三跃》(DiedreiSpriingedesWang-lun),成为首位以文学方式诠释《道德经》的德国学者。该小说的出版推动了《道德经》在德语文学界的传播进程。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将老子“无为”“国家昏乱,有忠臣”的思想融入《伽利略传》(LebendesGalilei)和《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MutterCourageundihreKinder)中。黑塞(HermannHesse)的作品《在轮下》(UntermRad)(1906)、《荒原狼》(DerSteppenwolf)(1927)也体现着老子的“两极”思想,通篇充满刚与柔、实与虚的张力。

   1933年,希特勒上台,汉学研究在第三帝国时期成为政治的工具。《道德经》德译本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下降。

   (三)1945年至今,返璞归真的《道德经》译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面临更为严重的精神危机。东方的“道”和“禅宗”引发“垮掉的一代”、“披头士一代”和“后现代主义一代”的深切呼应。此时,汉学在德国重新发展与兴盛。汉学杂志、书籍的增加和学术机构的建立,也带动了汉语典籍翻译和研究质量的提升。

   这一时期的译者立足源文本,开始关注“道”的内涵。1961年,施密特(KarlOttoSchmidt)的《老子道德经:走向现实的道路指南》(Lao-TseTao-Teh-King:Weg-WeisungzurWirklichkeit)出版。他赞成采用“零翻译”手法在译本中保留“道”,把释“道”的空间留给读者。君特·德博(GüntherDebon)的《老子道德经》(Lao-TseTao-Te-King)(1981)、扬·菲利普·雷姆茨玛(JanPhilippReemtsma)的《道德经:智慧与美德之道》(Daodejing:DerWegderWeisheitundderTugend)(20_)等译本也丰富了德语世界的老学研究。

   哲学与文学界有关老子思想的著作也日渐多样。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在其著作中多次直接引用老子名言,他的哲学思想与老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振。在《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DieGrundbegriffederMetaphysik)中,其对于“无”的论述与老子思想不谋而合。文学性书籍《老子的思想世界》(LaotsesGedankenwelt)(1957)、《给道德经的信》(BriefanDaodejing)(20_)等的相继出版进一步扩大了老子思想在德语世界的影响。

   总之,18世纪初,《道德经》德译本中包含有大量的神学和宗教因素。20世纪上半叶,《道德经》深度影响了德国文学。1945年以来,德国学者对《道德经》的译介返璞归真,也更加哲学化。

   五?《道德经》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

   与西方其他语种相比,西班牙语世界对《道德经》的翻译起步较晚。1916年,首个《道德经》西语译本在阿根廷出版,这是目前能够考证到的最早的西语译本。《道德经》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可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一)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建立在间接译本基础上的《道德经》传播

   《道德经》在西语世界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受到法国的影响。20世纪的前70年,《道德经》西语译本数量是11本。《道德经》西语翻译都建立在间接译本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其翻译的源语言 …… 此处隐藏:389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关于道德经的论文【三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fanwen/203945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