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论文大全 >

国际商务谈判话语研究回顾及新进展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4
导读: 提要:国外商务谈判话语研究多为交叉性研究,研究方法丰富、多样,研究对象主要为以英语为通用语的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对其他语言的研究起步晚,关注较少。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国际上有关中国商务谈判话语的特点研究越来越多,相关文

  提要:国外商务谈判话语研究多为交叉性研究,研究方法丰富、多样,研究对象主要为以英语为通用语的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对其他语言的研究起步晚,关注较少。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国际上有关中国商务谈判话语的特点研究越来越多,相关文章的发表在一定程度上佐证国际学术界对汉语商务谈判话语研究的期待。综观现有成果,商务谈判话语研究体现出以真实语料为研究对象、以大规模语料库为研究基础、以与企业共建合作项目的方式开展多维度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商务谈判话语;话语互动;研究进展


  作者:谢群,展悦(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1引言


  美国著名的谈判专家荷伯·科恩曾经说过,“现实世界是一张巨大的谈判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谈判者”(孙兆臣易吉林2003:3-4)。大到国家之间的领土纠纷、民族矛盾,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讨价还价,无不体现着协商性活动的作用。在谈判活动中,谈判双方不能仅仅以追求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是更多地通过交换观点而进行协商,共同寻找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者通常从话语的角度研究商务谈判,关注其话语使用维度与社会维度,揭示商务谈判与话语之间的构成与依存关系。他们认为,商务谈判是一种社会行为方式,是“相互关联的话语行为的序列”(vanDijk1997:3)。我们认为商务谈判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双方话语的平等性。商务谈判活动因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因此受其他社会性因素,如权力和地位等的制约相对较小。因此,在话语的使用与选择上表现出较强的平等性。第二,目的驱动为基础,谈判就是目的协商的过程。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根本属性。商务谈判活动则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是在目的驱动下产生的话语互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双方围绕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互动。实质上,整个谈判的过程就是目的的协商过程(谢群2014:68)。在极端的情况下,一方会完全接受一方的目的,或是一方完全拒绝另一方的目的。更多的情况下,都是双方各自目的的中和与妥协。因此,我们认为,商务谈判就是目的协商的过程,不同结果的商务谈判构成一个目的协商的连续统。综上所述,商务谈判是围绕经济目的展开的话语互动过程。目的是谈判的动因与基础,话语是谈判的存在形式与手段。在一定的环境中,二者相互作用,在谈判双方的选择与使用下构成整个谈判活动。


  2商务谈判话语概述


  “商务话语指人们在商务活动中为完成自身工作而开展的口头和书面交际,被视为商务语境中的社会行为。”(Bargiela-Chiappinietal.2007:1)现有研究中语言维度的商务话语研究主要以会话分析、语用学和言语行为理论等为框架。商务领域的学者则多立足自身背景,从谈判学、和谐管理(rapportmanagement)和文化学等角度切入,剖析言语策略在商务活动中的角色与作用。


  作为商务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谈判话语是商务谈判活动中双方的口头互动(严明等2017:79)。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商务话语研究主要以教学为中心,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实证主义倾向在商务交际研究中起主要影响作用,语言被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参数。因此,商务谈判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直到1986年,Lampi有关商务谈判研究的专著问世,从此商务谈判研究才走上以语言为基础的道路并蓬勃发展起来。


  商务谈判作为一种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的社会实践而成为一种话语。这种以职业背景和机构语境为主要依托的言语互动通常被称为机构话语(institutionaldiscourse)。学界通常认为,机构话语不同于日常话语,通常发生在特定的机构场所或背景下,受到各个机构自身规则的影响和限制,如法庭审判、侦查讯问、医患对话和新闻访谈等。而日常话语多发生在非正式的情景下,不受机构场所与成员身份的限制,如朋友之间的交谈和家人之间的闲聊等。也有学者将机构话语称为“实用性会话”(pragmaticconversation),将日常话语称为“随意性会话”(casualconversation)(Eggins,Slade1997:20)。


  商务谈判具有典型的目的性,是以经济目的为唯一导向的交际活动。同时,商务谈判发生的语境通常为经贸洽谈会和经济合作会议等大规模的商务往来会议,具有明确的机构性。因此,从基本特征上判断,商务谈判属于机构话语。但是,正是因为经济利益是商务活动的唯一驱动力,所以商务谈判中身份与权利的作用力较小,这一点又使商务谈判与法庭互动和侦查讯问等其他机构话语有较大的不同。根据后期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familyresemblance)理论,概念的外延并非像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存在着泾渭分明的界限。相反,它们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本文认为,机构话语范畴内各话语类型之间的关系呈家族相似性。我们“看不到所有这些活动有什么共同之处,但你会看到相似之处、亲缘关系,看到一整系列这样的东西”(维特根斯坦2005:37)。在此基础上,由于机构话语与日常话语范畴边缘的模糊性,商务谈判话语就处于机构话语与日常话语之间的模糊地带,其既具有机构话语的基本特点,又具有日常话语的去权力化的特征。本文认为,商务谈判话语属于非典型性的机构话语,兼有日常话语的特征。


  3国外研究历程


  与其他很多话语类型的研究相似,商务话语研究在国外的起步较早。由于受到英语国际化的影响,现有的商务话语研究大多以英语为研究对象,成果也较为丰富。1935年美国率先成立商务交际协会,并创办会刊——《商务交际季刊》(BusinessCommunicationQuarterly),是商务交际研究中的权威刊物。在发展过程中,“商务话语研究受到话语分析、会话分析、互动语用学、民族志学、体裁理论和组织交际学等多方面的影响”(Bargiela-Chiappinietal.2007:4)。受到语言学理论发展的影响,商务话语研究也经历过从以教学为目的到以话语本身特点为目的的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话语类型的进一步细化,商务谈判话语也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3.120世纪的商务话语研究


  3.1190年代以前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商务话语研究主要以教学为中心,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实证主义倾向在商务交际研究中起主要影响作用,语言被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参数。因此,商务谈判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鲜有对讨价还价中的交际研究(Putnam,Jones1982)和洽谈中的语言使用策略研究(Donohue,Diez1985)。直到1986年,Lampi有关商务谈判研究的开创性专著问世,从此谈判研究才走上以语言为基础的道路并蓬勃发展起来。Lampi(1986)是商务谈判话语研究的先驱之作,对英国商务谈判进行多层面的微观话语分析,构建以语言为中心的商务和国际关系研究。她以实现策略的话语特点为研究重点,聚焦于谈判中的行为、语步、对应和阶段等。 …… 此处隐藏:124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国际商务谈判话语研究回顾及新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fanwen/721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