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文范文三篇(4)
当下大部分国内环境史研究视域下的“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研究中给大家留下的一般印象和普遍结论是破坏,但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始终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人类没有湮没在环境的废墟之中,这也表明人类自觉地调适自身的环境利用模式,自然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处于持续不断的波动性变迁过程中。农业生产导致自然环境始终处于波动的变迁过程,并形成了新的环境景观格局。农业生产的一个必要环节与技术便是清除地表上的一切植被,或是进行农业生产时清除农作物以外的其他植被(以杂草为主),史前海南岛上植被覆盖率约计90%,随着人对当地自然环境开发利用的加剧,原生植被逐渐减少,代之以景观单一的农田为主,且导致当地环境出现严重荒漠化与沙化,至1921年时,当地已是“荒山”“荒坡”与“荒地”等恶化自然景观俱存,且此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性影响极为深远(张著第184~192页)。因此,生态系统向单一农业化方向变迁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环境退化等现象开始频繁出现。相比于生物多样性减少而言,环境退化的危害更甚,环境退化意味着环境状况的下降已经十分显著,生态系统中能够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基本上被消耗殆尽,而且很难再度恢复;此后,环境会进入一种低能量的水平状态,越来越无力支持能生产生命的复杂生态系统,从而导致那些依赖于特定生态系统的物種陷入危机,甚至在该地区局部灭绝。因为人类也属于所生存地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随着各项人类行为的环境基础被不断削弱,人类也会出现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危机。[3]302
农业发展必然导致定居,在以农业为主的环境中,自然景观多是以种类单一的农作物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景观就是单一的农作物,农民围绕所耕农田而在此聚居并进行各种建设,如耕地周遭的村落及农田内部的水利设施等,这些景观都是长期存在于农业生态系统之内,是配合农业生产与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历史时期海南中西部地区也因“砍山栏式耕作”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但人们逐渐意识到“阶梯式农田”能够有效保持水土(张著第226~231页)。“砍山栏式耕作”与“阶梯式农田”的不同选择体现的即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近代以来,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不是一方强势压倒另一方的对立关系。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在世界整生的生态大道规约下,自然人化最终与人的自然化对生者耦合,实现人与自然的整生化发展。”[10]因此,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联的内在关系,既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行为方式,也因人类社会的各项行为活动而导致环境发生变迁。张著建基于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辩证思考,对历史时期海南地区环境及人类社会状况与阶段变迁特征作了较为精细且又中肯的评价。
三、当下环境问题治理与人类生存的现实关怀
环境问题是“人与自然之间、自然与自然之间”双重双向的影响过程。对于环境变化与自然和人口因素之间关系的探究,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环境、适应环境、保护环境、改善与治理环境。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影响和改造历史的重要因素,但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改造或改变一些自然条件以更好地适应人类生存所需。但这也只能是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在一定空间及程度内进行,而大多数时候是受制于气候等自然因素的限制而难以长期进行的,人类的各项活动应主动地适应自然,而不是要求自然主动地适应人类。[11]这是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须臾不能偏离的客观前提。就当下海南环境问题及治理而言,张著通过爬梳历史时期海南地区环境变迁情况概括指出:当地环境恶化集中出现在民国以来,且日本侵略期间的掠夺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当开发政策,加剧了当地环境问题及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性影响(张著第209~222页)。?海南地区环境问题的出现也受到历史上非合理的农业开垦及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深切影响。根据刘燕华等人的研究:“如其他各项条件都相同或类似的时候,农耕业的发展较之非农耕业的土地侵蚀强度至少要高出1~3倍,而且还将随着地形地势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一般而言,坡度强则侵蚀更严重。与此同时,农业耕地面积的扩大也将加剧水资源的短缺,进而导致地区植被的景观变化。”[12]农业生产范围每前进一步,均会侵夺天然植被,但海南地区较优渥的自然条件导致当地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强,非合理的土地垦种造成的环境破坏并不十分显著。而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环境代价则是巨大的,放眼全世界可以发现三百多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改造自然为基本特征,工业文明发展史也是人类社会破坏自然的历史。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的普遍出现及对人类的恶劣影响,导致人们开始关注保护环境及环境问题治理,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生存发展与自然环境优劣休戚相关,且人类文明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文明能够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与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预示着地球已经没有能力支撑工业文明继续以原有的自然环境开发利用模式继续向前发展了。在此时代背景下,呼吁人类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或是更加进步的文明形态来协调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即“生态文明”。
在我国,最早提出并使用“生态文明”一词的是著名生态学家叶谦吉先生(1987年)。他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人类的时候,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能够维持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13]中国政府较早发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指示始于20_年,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提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体系。”[14]可见,“生态文明”以其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洞悉及环境问题治理与人类生存发展延续的重要指导意义,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及对人类社会恶劣影响的持续加剧,海南省也积极开展环境问题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早在1999年就颁布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并通过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0年7月海南省人大通过),20_年对该“纲要”进行了修编,随之又通过了《海南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环境保护法规。经过20余年的努力,截至20_年,海南省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1.9%,所建设13988个文明生态村也占到自然村总数(23310个)的60%,环境问题得到了较有成效的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张著第196~236页)。
当前海南环境问题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并非预示着当地生态环境就十分和谐,海南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要处理好人口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汪冰等就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论述道:“依照文化进化论与结构理论的分析框架来看,生态文明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解释上,都未脱离追求和谐共生的主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认识到: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与前提,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旨向。”[15]虽不能说自然环境决定着人类社会,但是对人类文明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制约作 …… 此处隐藏:260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论文大全]工商管理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论文(共3
- [论文大全]关于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案例(共2篇)
- [论文大全]工商管理对企业财务发展的作用
- [论文大全]工商管理学科的即兴案例教学法
- [论文大全]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及实践改革探析
- [论文大全]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及模式研
- [论文大全]高职高专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
- [论文大全]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性论文(共3篇)
- [论文大全]双向互利:网络直播与电视节目结合带来
- [论文大全]试论创业教育基础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
- [论文大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 [论文大全]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非专业能力”的
- [论文大全]国际商务谈判话语研究回顾及新进展
- [论文大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探讨
- [论文大全]国外工商管理教材浅析
- [论文大全]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资本获取 —
- [论文大全]专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研
- [论文大全]论小企业财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 [论文大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
- [论文大全]浅析工商企业会计规范化
- 燃气锅炉经济分析论文(五篇)
- 大学生的自荐信500字 大学生的自荐信论
- 2024年茶叶营销策划书论文 茶叶营销策
- 最新高一捡拾幸福议论文800字(四篇)
- 2024年项目培训方案论文(五篇)
- 最新友情议论文500字(五篇)
- 最新大学生职场礼仪文献 大学生职场礼
- 论文承诺书的签名(12篇)
- 鱼的科学小论文四年级(五篇)
- 2024年建筑工程毕业论文8000(七篇)
- 2024年高中议论文写作技巧(七篇)
- 最新乐观议论文素材(五篇)
- 最新家电营销策划方案论文(5篇)
- 高中议论文500字有作者 高中议论文500
- 最新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论
- 2024年菊花的论文题目(三篇)
- 最新议论文作文800字带题目(三篇)
- 谈诚信作文600初三议论文(3篇)
- 最新论文研究设计(5篇)
- 企业网站建设方案论文(三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