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作业本(3)
9.因为十八岁的年龄,对于爱情,会有非常简单的定义,所以,初恋的失败有时就变得不可避免,“不幸”二字凝结了父亲对正做着彩色梦的儿子负责的提醒;当失败成为现实时,父亲要求儿子率性表露自己的悲伤,用“哭”来宣泄所有因为失恋而带来的不良情绪,“不妨”二字凝结了父亲对可能面临失恋打击的儿子深深的理解;初恋不是青春的全部,不能因为失恋而失去青春的健康和理想,“不要”
二字凝结了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0.“水源”就是机遇,“容器”好比是充分的准备。俗语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因此,只有准备充分,成功才会来敲门。“经历与感受”略。
11.作者在生命夏季的遭际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人生的失误,重要的是振作精神,从挫折中重新踏上生命的征程。
12.(1)这段写“我”回忆小时候与姥姥一起生活的温馨画面,“打散姥姥的发髻”,“将小小的脸贴上去”以及姥姥“将手绕过来搂我”的细节,真切地体现了“我”与姥姥的亲密无间,体现姥姥对“我”的细心呵护,这与母亲“轻视我的存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所以“我”才会“一直不大喜欢她”。(2)从行文结构来说,这段描写为下文“我的救兵很快到了”以及“我的形势逐渐好转”的叙述作了铺垫。
13.高考的时候,母亲给姥姥奔丧,“我”感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寂寞、失落。恰恰是高考这样特殊的情境,使“我”真正感受到,母亲的操心与关爱是“我”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从“我”对母亲的理解、关爱可以看出“我”长大了。
14.这段生活经历,让“我”也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深沉、持久以及只求付出不计回报的博大。同时,由写“她有点老了”自然引出第?輧?輮?訛段母亲的自责,并进而引出了女儿回报母爱的问题。这是由“我”母亲作为女儿所引发的问题,当然也是“我”这个女儿所思考的问题。由此,才引出了全文最后几段对“还清她倾注给我的爱”的思考,最终引出“许愿”以点题。
15.对于母亲的付出,最初“我”是不理解的,“我一直不大喜欢她”,“烦”她,甚至“太恨她”。此时,她是“我”的对立面。所以,长时间里,“我”心目中的“妈妈”,其实就是一个“我”无法亲近的外人。而经过高考之后,“我”渐渐理解了母亲,可是却又因读大学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和她“逐渐疏远”,所以,还是一直用“她”来称呼母亲。
板块三 设计未来
1.榷 犄 刹 恪 瞠 斟
2.(1)× (2)× (3)× (4)× (5)× (6)?菁 (7)?菁
3.(1)用于列举的省略。 (2)表示静默或思考。
4.略(提示:马克思具有良好的操行、优异的才能、超强的语言天赋、丰富扎实的文史知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社会科学类的人才。马克思后来选择了能为全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与他在中学时代所获得的教养是分不开的。)
5.略(提示:关键在于理解罗素面对自我的从容淡定,面对世界的真实悲悯,从中感受对生命存在意义的哲学追问的价值。)
6.“精神原则”指自己在职业选择上的理想和追求;“肉体原则”指自己的身体条件。
7.“安静”指解决了自身精神追求和体质条件之间的矛盾的一种状态。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表明了只有
有了强健的体质,才有坚实的基础,从而才能安心干好自己的事业。
8.选择职业时一定要选择力能胜任的职业,只有这样才会有信心干好它,不然就会自愧无能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9.母子二人的穿着和动作都显得相当随意,没有平素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拘束感,表明母子之间很平等,很亲近,相互之间没有隔膜。正因为有这样融洽的氛围,才会出现后来两人越谈越投机,话题“无所不包”直至“午夜以后”的情况。
10.儿子面对生活有着不少的困惑和苦恼,担心母亲不理解,有顾虑,因此一开始用试探的口气问。而对于考大学这个敏感问题的回答,让儿子看到了母亲的真诚与平和,同时,母亲的话也让儿子感受到一个成年人生活经验之丰富,值得信赖,所以,后来就放心地敞开心扉与母亲交流起来了。
11.(1)要无所畏惧而负责地面对一件事(或“认真而尽力地面对一件事”);(2)我们应该关爱别人,也能平静而坦然地接受别人的爱。
12.示例:她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给年轻人提出很有价值的人生建议,在教育子女方面很有办法。能够与子女平等相待,能够理解子女的心思,对待子女的想法与行为相当宽容。
第一专题检测
1.(1)c?nɡ zēnɡ (2)ch?nɡ danɡ (3)ɡěi jǐ (4)shā shà (5)jì jǐ
(6)l?i lai bǐnɡ pínɡ
2.百轲争流—百舸争流 嘻游—嬉游 摇拽—摇曳 人世心酸—人世辛酸 愤力以赴—奋力以赴 皇然若失—惶然若失
3.(1)符合语境。“势不两立”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存在,用在这里,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我”在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中面临的艰难和痛苦。 (2)符合语境。“赤子之心”比喻纯洁无瑕的心。成长必定会带来烦恼,这是人在成熟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驿站。作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俗世中始终做最真的自己,并在保持纯真的同时享受精神的快乐。
4.(1)略(提示:外在于身的“物”是很多很多的,内在于心的“物”却很少很少,只有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给自己的生存意义一种圆满的回答。当然这种回答是建立在痛苦和艰难的抉择之后的。这里的比喻十分妥帖地表现了“多”与“少”的矛盾。) (2)略(提示:“船票”、“风暴”等喻体丰富了句子的内涵。作者明白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创作后,就明白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既然作者存在的意义如此,那就开始生命的航程吧,在有着狂风骤雨的生活里用笔奋力画出一条有价值的生命航道,为社会奉献出尽可能多的宝贵的精神产品。)
5.(1)渲染了作者对岁月转瞬即逝的意外,既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欣慰,又有一份“流年似水”的迷惘。 (2)问号、叹号的连用,强化了标点符号的情感功能。因为作者情愿放弃一切,但惟独不能放下创作的笔,没有了笔,也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生命存在的意义。问号与叹号同时表达了“笔”
就是作者生存的精神支点的信念。 (3)破折号在文意上起递进的作用,在情感的表达上强化了作者由于错失机遇“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的懊恼和痛心。
6.示例:十八岁的青春让我想起冲破云霞、光芒耀眼的朝阳;十八岁的青春使我想起妙曼婀娜、吹拂于高原塞北的春风;十八岁的青春叫我想起翠色葱茏、将诗意恣肆挥洒的佳木:整个世界填满了十八岁青春的凌云壮志和冲天梦想。
7.示例:理想是灯 引你走到黎明
8.略
9.①句正确,不用修改。②句中“最显眼的你的书架的位置”语序不当,应调整为“你的书架的最显眼的位置”。③句中“展现”用词不当,应改为“融合”。
10.略(提示:扣住“青春万岁”的主题,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力求口语化。)
11.万类霜天竞自由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12.(1)寒秋,独立在橘子洲头,面对北去的湘江 (2)一是为了押韵,二是为了突出青年毛泽东面对险恶形势的飒爽雄姿。
13.表现了词人宽广的胸怀和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
14.不能。“击”、“遏”蕴涵着一种力量,表现了词人和同学们为了改造中国而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斗志豪情。
15.略
16.写的是离别的场景。“蜜甜”和“忧愁”并不矛盾。“蜜甜”说的是诗人与日本女郎之间的情谊深厚,让诗人觉得蜜 …… 此处隐藏:386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高中作文]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 [高中作文]高一军训小结800字5篇
- [高中作文]高一新生简单自我介绍范文
- [高中作文]滁州中学高一博客圈
- [高中作文]高一励志主题班会
- [高中作文]如何开快递公司,聚和源快运揽财技高一
- [高中作文]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目录表
- [高中作文]高一信息技术会考复习选择题
- [高中作文]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复习提纲
- [高中作文]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大全
- [高中作文]高一地理会考题
- [高中作文]高一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 [高中作文]高一英语必修一词组归纳
- [高中作文]高一数学综合知识点
- [高中作文]高一必修一化学方程式集合
- [高中作文]高一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 [高中作文]高一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 [高中作文]高一英语单词竞赛
- [高中作文]高一物理向心力的实例分析
- [高中作文]高一学生学情分析
- 合作成就共赢作文800字高中(共15篇)
- 故乡的夏天作文800字高中(汇总6篇)
- 高中日记700字:人为什么需要承诺
- 高中日记700字:留住记忆
- 如果不是那场雨作文800字高中(严选23篇
- 关于作文800字高中生(共42篇)
- 发现身边的美高三作文600字(赏析5篇)
- 我最熟悉的那个人600字作文高中(赏析26
- 致夕阳作文600字高中(大全19篇)
- 写事的作文600字优秀高中(通用32篇)
- 高中军训心得体会范文500字【三篇】
- 高中面对挫折作文400字
- 高中作文大全500字【三篇】
- 高中生优秀作文500字范文【三篇】
- 高中作文500字【五篇】
- 高中作文900字:话说冬至
- 高中生评语200字
- 我们的学校高中说明文1300字
- 秦穆公真愚人也高中生作文
- 高中说明文200字:再苦也要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