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5
导读: 篇一: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 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2、 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有王位世袭制、等级森

篇一: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

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2、 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有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3、 启以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兄终弟及(盘庚传位给弟弟),父子相传(纣王继承了其父的王位)两种形式。

4、 夏商时期,已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臵相、卿士,掌管政务。地方封候、伯,他们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供,并奉命征伐。

5、 分封制:西周时,武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其中分封土地是分封制的核心内容),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其建立诸侯国,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6、 分封的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分封制层层分封,形成了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7、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但是,分封的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到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落,分封受到破坏,导致出现春秋战国分裂混战的局面。

8、 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

9、 宗法制的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0、商朝的制度沿袭了夏朝的制度而有所损益,周朝的制度又沿袭了商朝的制度略有变化。

二、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发展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从秦到清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

相关问题:

1、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同:都是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在一定时期内有积极作用,并影响后世。

异:

篇二: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

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

2、西周的分封:

○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

○5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

替代

(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

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4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

朝,定都咸阳。

统一条件:1.主要原因:商鞅变法

2.客观原因:人民渴望统一

3.主观原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

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利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位至

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逾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4、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5、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中央】设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利: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

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地方】实行郡县制

影响: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6、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

所用,而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汉朝】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宋代】二府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朝】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

【汉朝】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出现内阁。)

宰相废除影响:积极:有利于加强 …… 此处隐藏:339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zuowen/95829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