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复习提纲(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5
导读: 4.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

4.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5.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

6.1955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7.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这一事件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的标志。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得益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帮助。

8.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篇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复习提纲

必修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公元前2070

2.西周实行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

戚,以藩屏周”。

3

4

5、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

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7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

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物。太尉掌军事。 8县

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9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其官职职责分工明确,即互

10西汉汉武帝时用布衣为相

11尚书台的权力,成为决策的中枢机构。

1

12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14隋唐时期,还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13

合称

。后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削弱相权。

17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领六部,以枢密院

18.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郡守和丞相分别是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汉武帝监察区

,长官为刺史。

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成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

④唐太宗分全国为

割据局面

⑤北宋初年,宋太祖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

路—州—县三级。⑥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

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1

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

2.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3.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

第二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1840----184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②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③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确立

2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居于出超地位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4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

5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

6.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 3

国待遇”

7.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第二次鸦片战争始于1856年,结束于1860年。其间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11.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

12.到19世纪80年代,俄国共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13.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4.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15.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894年丰岛海战。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中均告失败。

16.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17.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

19.《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0.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性质:反帝爱国运动。(注意:不反封建)

21.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2.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3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激战,史称凇沪会战。营长姚子青牺牲,副团长谢晋元坚守仓库,上海失守。

24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均失败。胜利的战役有: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总体失败

25日军的滔天罪行:①1937年,南京大屠杀,被杀的总计三十万人以上。②1941年,日军在河北制造潘家峪惨案,③日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 …… 此处隐藏:142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复习提纲(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zuowen/95827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