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建筑文档 >

2015年考研中古史讲义(增加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3
导读: 1、各种原始人和旧石器时代的分类 2、各种文化与新石器时代 3、传说时代 第三部分:具体知识点(在通史中归纳总结) 1、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直立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古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新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

1、各种原始人和旧石器时代的分类 2、各种文化与新石器时代 3、传说时代

第三部分:具体知识点(在通史中归纳总结) 1、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直立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古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新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北京人、丁村人、山顶洞人的文化特征。 2、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及其文化特征;新石器时代及其文化特征;北粟南稻及其起源;早期的原始聚落;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的文化特征;文明曙光的出现。

10

3、传说时代

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禅让制;传说的历史学意义。

第四部分:思考题

名词解释:远古时代、北京人、山顶洞人、氏族公社、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半坡遗址、丁村人(●)、禅让制

层累地造就古史说:1923年“古史辨”派创始人顾颉刚先生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中提出了“层累地造就古史”说,引起史学界的激烈争论。他认为古史传说中的帝王都是从神演化成人,古史中所讲的古史是由不同时期的神话一层一层的积累起来的,神话传说发生时代的先后次序和古书上所载的古史系统排列的先后恰恰相反,“层累地造就古史”为考辨古史传说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是中国伪辨史上划时代的发展。

二重证据法:中国近代史学方法术语。最初由王国维提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遗文相互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我国之旧籍相互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即将出于不同观察和来源的史料相互验证(主要包括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文献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以考证历史真相的办法。

氏族公社:它是继原始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氏族公社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始于氏族公社的产

11

生,终于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大体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会的主要阶段。 禅让制:尧舜时期,按照军事民主制传统,部落联盟最高军事首领必须通过一定的民主形式,有众多的部落首领共同推举,得到氏族成员的承认才能确立,这就是我国古代一度相当盛行的民主选举首领的禅让制。禅让制的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氏族成员平等、首领由部落大会选举的民主制度,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落时代晚期部落首领的权力正逐步加强。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

第一部分:已考内容、重点、难点及预测 1、已考内容:无

2、重点、难点:甲骨文、金文及西周的几种制度。 3、预测:本章内容主要适合名解,西周可以出简答,一般不会出史料。关注西周的几种制度。 第二部分:学习目标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西周的经济制度

3、夏遗址、商甲骨文、周青铜器铭文 第三部分:具体知识点

1、夏朝

文献记载中的夏朝;考古探索中的夏文化;王权世袭制

12

的确立;二里头文化;“九州”;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2、商朝

商的起源与建国;盘庚迁殷;武丁中兴;“百辟”;“五服”;青铜冶铸;甲骨文。

3、西周

周的起源与建国;周公制礼作乐;封邦建国;宗法制度;厉王弭谤;国人暴动;宣王中兴;平王东迁;井田制。 第四部分:思考题 1、名解

①、二里头文化 ②、少康中兴 ③、盘庚迁殷 ④、井田制、国野制 ⑤、国人暴动 ⑥、有亡荒阅

二里头文化:1959年,徐旭生先生在河南偃师县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引起了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此后在豫西和晋西南地区发现了数十处遗址,经过重点发掘的有偃师二里头、夏县东霞冯等遗址。在这些相同类型的文化遗址中,偃师二里头最具典型和代表性,因此把这些文化遗存称之为二里头文化。 宗法制度:西周以嫡庶来划分宗族系统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地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周王、诸侯、卿大夫都以此类推。宗法制只适用于同性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之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连接起来

13

的。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贵族之间的亲疏、等级、分封与世袭的关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有亡荒阅:周灭商以前的法律之一。周文王为了达到灭商的目的,针对商朝收容逃亡奴隶的做法,制定了关于搜捕逃亡奴隶和惩治藏匿逃亡奴隶者的法律,即“有亡荒阅”,法律规定:凡有奴隶逃亡,搜捕后交还原主,任何人不得擅自收留藏匿。这项法律确认了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得到其他小国奴隶主的拥护和支持,对于孤立商纣王起到了积极作用。

盘庚迁殷:商朝自仲丁至阳甲,多次发生王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政局动荡混乱,商朝逐渐衰落,盘庚当政后,为了扭转衰败局面,巩固商朝的统治,于公元前1300年,不顾旧贵族的反对,毅然将都城由奄(今山东曲阜)迁到了殷(今河南小屯)。此后商都一直在殷,历史上称商又为殷商。盘庚迁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商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商代历史的一个巨大转折点。

国人暴动: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周厉王下令将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不准平民樵采渔猎,并禁止国人谈论国事,国人在高压政策下,只能道路以目。公元前841年,国人忍无可忍,举行暴动,攻入皇宫。参加这次暴动的以聚居在镐京的国人

14

为主,故称“国人暴动”,国人暴动波及整个京畿,沉重打击了周王室,西周统治从此一蹶不振。

工商食官:商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控制,工商业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官府作坊和指定的范围内进行,其产品和经营主要是为贵州服务。百工和官贾为官府效力,其衣食住行由官府提供,“工商食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但是由官府控制工商业,极大地限制了民间个体工商业的自由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野制:西周实行国野制,它产生与周初的武力征。“国”即统治宗族聚居的城郭和郊区,是周王室在分封诸侯或征服异族过程中建立的,国中贵族执掌国政,由士农工商组成的国人有一定的参政议政权利,战时成为主要军事力量。“野”即郊区以外的广大地区,居民多为灭姓亡氏的被征服者,处于被统治地位。国野之别是宗族组织对宗族以外居民的歧视和统治,战国以后,国、野之称除标志地域不同与城乡区别外,已无政治意义。

夏商周断代工程:这是一个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研项目。该工程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2000年11月获得了阶段性成果,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初步确定夏朝起始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

15

…… 此处隐藏:108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15年考研中古史讲义(增加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6827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