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建筑文档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4
导读: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学习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先请大家看我写这首诗的题目,一边看,一边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我先写一个字(送),接下来写两个字(元二),然后写一个字(使),最后写两个字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学习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先请大家看我写这首诗的题目,一边看,一边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我先写一个字(送),接下来写两个字(元二),然后写一个字(使),最后写两个字(安西)。 师:好,我为什么这样写呢?看谁刚才认真听了。

生:我觉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先读一个字,然后停顿,再读两个字,然后再读一个字,然后再读两个字。

师: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这样的停顿。(生齐读)

师:从“送”,我们就能猜到这是一首送别诗。上一首诗是送孟浩然,这首诗送的是谁?

师:元二是一个人的名字吗?元二,姓元,是王维的朋友,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人称元二。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叫——

生:元一

师:不叫元一,叫元大。例如学过的古诗《别董大》,董大姓董,排行老大。 二、读诗:

1.师:“使”指名读注释 生1:使,出使。

2.师:安西,都知道,是一个—— 生(齐):地名 师:去过安西的举手 生(齐):没有

师:咱们一起看。(出示地图)长安,当时唐朝的首都,王维和他的好朋友元二都在长安居住,有一天,元二接受皇帝的使命去——

生(齐):安西

师:对,(出示示意图)所以,作为好朋友的王维就从长安开始一路西送。往西走啊走啊,走到现在渭河以北,有一座城叫——

生(齐):渭城

师:所以这首诗也叫《渭城曲》。同学们,唐人相送啊,送到渭城就不能再往西送了。但是,在这样的晚上,这两个朋友都不睡觉,他们在附近的小旅馆住下,然后就通宵达旦地喝酒聊天,边聊天又边喝酒。正因为他们没有睡觉,所以才会看到这渭城下了一场朝雨。所以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渭城——(出示第一句)

生(齐):朝雨浥轻尘。

1

师:请再读。生齐读。

师:送到这里,元二就孤身上路了,继续往西走啊走啊,走到—— 生(齐):阳关

师:这首诗中因为出现了“阳关”这个地名,所以又叫《阳关曲》。看到阳关这两个字,有没有想起一句诗,叫秦时——

生(齐):明月汉时关

师:这个地方从秦朝开始,一直是外来民族侵略我们汉族的必经之地。所以到了汉朝,汉朝的皇帝就在这建起了一道城关,叫——

生(齐):阳关

师:出了阳关,就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所以,诗中这样说——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元二继续往西走啊走啊,走到了安西这个地方。(出示图片,简介安西)

3.师:元二将出使的是一个这样荒凉的地方。王维写下的这样一首送别的诗,题目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又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三遍。(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

指名读。

师:对她的朗读,谁来评一评呢?

师:你读得比较慢,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也就是送别诗要读出感情,速度要读得—— 生:慢。

师:送别诗读得越慢,别离之情就越浓。全班一起按节奏,慢点读。

4.其实,在咱们唐朝许许多多的诗人,他们写诗也好,作诗也罢,都习惯遵循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叫——(师板书:平仄)一起读 (板:平 仄 )

生(齐):平仄

师:平其实是一种声调,叫平声,仄也是一种声调,叫—— 生(齐):仄声

师:现在我们也有声调,它们是第—— 生(齐):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师:还有一种特殊的声调,叫—— 生:轻声

师:现在的一、二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 生(齐):平声

师:现在的三、四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 生(齐):仄声

师:为了好记一点,平声咱们就用一条横线表示,仄声就用一条竖线来表示。遇到平声字,咱们要把

2

字读得长一点,遇到仄声呢?要读短一点。(后补充为:平长仄短)这个规律又叫做平长仄短的规律。一起说——

生(齐):平长仄短的规律

师:“的”要读得轻,平长仄短的规律 生(齐):平长仄短的规律(师领读两遍)

5.看,这首诗老师给它标上了平长仄短的规律。七言诗一般都按二二三的节奏朗读,而这个平长仄短的规律就落在二、四、七字上。

师:先看第一个音节,渭城,看哪个字? 生:看“城”

指名读,师做手势,“城”读的长还要有起伏,摇头晃脑一圈 6.平声会读了,仄声会读吗?看三四两个字,看哪个字? 师:仄声读得要——短 指名读

师:朝雨啊,早上的小雨,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7.师:看着平仄的标记,连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渭城——朝雨浥轻尘—— 8.师范读 师:渭城——,齐

师:渭城——生(齐):朝雨浥轻尘 师生(齐):客舍青青柳色新。

9.师:读着这样的诗句你看到什么样的柳色?

(生:青翠欲滴。柳叶颜色看起来干净,清爽,像新发的嫩叶。)板书:柳

10.师:《诗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杨柳依依。”读到“依依”两个字,就想起成语——依依—— 生:不舍

师:所以咱们中国的古人,每逢写柳树写细雨的时候,都是为了突出“不舍”。(板:不舍) 师带读“不舍”二遍,再读二遍“依依不舍”。

11.师:咱们该怎么读出这一份的不舍呢?来,一起试试。(出示后两句诗) 12.师:这就是阳关的路(出示阳关路的图片)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路?生:很难走的路。

师:有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这条路,课件出示:“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师:假如现在你就是王维,你的好朋友元二就是要踏上这样一条路,作为好朋友的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3

生:一路走好,好好照顾自己。

师:前方的道路如此艰难,朋友,你一路走好!

师:想说的太多,他写下了千古送别名句,一二读——(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面前的老朋友了,也不会有这温馨如家的客舍,有会有这代表依依不舍深情的杨柳,也不会喝到这满是深情厚谊的酒。

(一边说一边擦掉之前的板书:柳、客舍) 所以,劝君——(师引读后二句诗)

师:那么,在阳关告别后,陪伴元二的路上,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 师:(板书:情,在不舍的后面)

师:五年以后,王维就去世了。他再也没有等到元二回来的那一天,再也没有机会和元二一起聊天,一起喝酒。所以,这样一首分别诗,咱们该怎么读呢?

(《阳关三叠》响起,师深情地朗读整首诗,生深情地朗读整首诗。) 三、迁移

1.师:同学们,《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写出了朋友之间依依不舍地离别之情,那么当朋友远去之后,诗人又是怎样的心情呢?接下来,让我们欣赏王维的另外一首送别诗——(出示古诗《山中送别》)。

结合我们刚才总结的学习古诗方法,也可以总结我们平时的学习经验来读一读这首诗,现在开始吧! 2.读诗

3.解诗意:王维在送元二出使安西后,哪两句诗可看出他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师: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听到了朋友的召唤,你明年还会不会回来啊? 生:会。

师:即便是不能回来,但我也相信啊只要友情在,哪怕天涯海角,我们的心也在一起,这就是——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这也是送别诗中的名句。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古诗中还有很多有关送别的诗句,下课以后我们可以搜集这样 …… 此处隐藏:105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68271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