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建筑文档 >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1
导读: ◆病毒感染非容许细胞或半容许细胞,复制较慢或仅表达部分基因,不引起细 胞死亡。 ◆病毒侵入免疫细胞,使其功能受损。 ◆受遗传因素影响,与MHC II分子有关。 第三节 真菌性感染 浅表真菌感染---有致病性强的外源

◆病毒感染非容许细胞或半容许细胞,复制较慢或仅表达部分基因,不引起细

胞死亡。

◆病毒侵入免疫细胞,使其功能受损。 ◆受遗传因素影响,与MHC II分子有关。

第三节 真菌性感染

浅表真菌感染---有致病性强的外源性真菌引起。

嗜角质性。如:皮肤丝状菌;癣菌。

真菌机会性感染---由寄生于宿主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引起。 如:白色念珠菌。

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致病性外源性真菌引起。 如:新型隐球菌。

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真菌中毒和引起肿瘤。 如:黄曲霉毒素;

真菌性超敏反应---某些真菌的菌丝、孢子和代谢产物可引起各种类型的超敏反应。 如:青霉菌。

(周亚滨)

第 四 章 抗 感 染 免 疫

第一节 抗感染免疫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又称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 组成:屏障结构 吞噬细胞、 正常体液和组织的免疫成分等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又称为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组成: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一、 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一)屏障结构:

1.皮肤与粘膜的机械阻挡作用 : ①阻挡和排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② 可分泌多种杀菌物质 ③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血脑屏障:

阻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3.胎盘屏障:

防止母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在妊娠3个月内,胎盘屏障尚未发育完善,病原微生物有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二)吞噬作用

小吞噬细胞,主要指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

大吞噬细胞,即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各种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 1.吞噬和杀菌过程 步骤:

⑴ 趋化: 吞噬细胞定向聚集到局部炎症部位 ⑵ 接触: 即病原体附着到吞噬细胞表面 ⑶ 吞入:

形成吞噬体(phagosome),―――吞噬(phagocytosis)。 吞饮(吞入病毒等较小物体的方式)。 ⑷ 杀灭与消化:

形成吞噬溶酶体(phagolysome),

杀菌作用:主要借助于溶酶体内的依氧和非依氧两大杀菌系统。 依氧杀菌系统:需要分子氧的参与

通过氧化酶的作用,使分子氧活化成为多种活性氧中介物(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 ROI),直接作用于微生物.

通过髓过氧化物(myeloperoxidase,MPO)和 卤化物的协同而杀灭微生物。 非依氧杀菌系统:

不需要分子氧的参与,主要由酸性环境、溶菌酶和杀菌性蛋白构成。

消化-- 杀死的病原体进一步由蛋白酶、核酸酶、酯酶等降解、消化, 最后不能消化的残渣

排至吞噬细胞外 。

? 未激活的巨噬细胞杀菌效力较弱 。

? 活化的巨噬细胞(需要T细胞介导应答中释放的淋巴因子, 其中以IFN-γ最为重要)杀菌效力明显增强, 能有效杀伤、清除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 2.吞噬作用的后果 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和消化,未消化的残渣被排出胞外,此即完全吞噬。 不完全吞噬:某些胞内寄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在免疫力低下的机体中,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称为不完全吞噬。 不完全吞噬造成细菌的扩散。

组织损伤: 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释放的多种水解酶也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组织损伤。

(三)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 NK):

NK细胞无需抗原预先刺激,不受MHC限制,就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细胞,在早期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监视中起重要作用。 (四)体液因素

1.补体(complement) : 参看免疫学相关章节 2.溶菌酶(lysozyme):

为一种碱性蛋白,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清、唾液、泪液、乳汁和粘膜分泌液中。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胞壁肽聚糖,使之裂解而溶菌。革兰阴性菌对溶酶菌不敏感,但在特异性抗体参与下,溶酶菌也可破坏革兰阴性菌。

3.防御素 ( defensin )

为一类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 , 主要存在与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中。

防御菌主要作用于胞外菌,其杀菌机制主要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菌溶解死亡。

二、特异性免疫效应机制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免疫学讲解

第二节 抗菌免疫

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胞外菌(extracellular bacteria)指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细菌。 人类的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 等。 抗胞外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是:杀灭细菌,中和毒素 非特异性免疫有一定防卫能力,

抗体补体的调理作用以及抗体的中和毒素作用在抗胞外菌感染中起主导作用。

胞外菌的消除,主要依靠体液免疫系统特异性抗体的作用。抗体与补体协同,作用可得到加强。

抗体对胞外菌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阻止细菌粘附: 粘膜免疫系统分泌的 sIgA 发挥重要的作用。

(2)调理吞噬作用 : 吞噬细胞表面具有抗体IgG的Fc受体和补体C3b受体 ,通过调理作用

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杀菌能力。

(3) 激活补体溶菌: IgM、IgG抗体与抗原的复合物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4) 中和细菌外毒素:以外毒素为主要毒力因子的细菌(如破伤风杆菌),抗毒素起主要保护作用。

抗毒素只能与游离的外毒素结合才有中和作用。因此应尽可能早期、足量 使用抗毒素。

二 、 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少数致病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intracelllular bacteria)。 对人类致病的兼性胞内菌有: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鲁菌、肺炎军团菌和李斯特菌等。

专性胞内菌(obligate intracelllular bacteria)只能在细胞内生存, 如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抗胞内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是杀灭细胞内细菌,因而特异性细胞免疫是主要的防御机制。 在致病过程中,胞外菌也有存在于细胞外的阶段,故特异性抗体也有辅助抗菌作用。 1.吞噬细胞 :

胞内菌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中介物(ROI)、活性氮中介物(RNI)的能力增强,尤其是大量一氧化氮(NO)的产生,使之能有效杀伤多种胞内菌 2. 细胞免疫 :

因为特异性抗体不能进入胞内发挥作用,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CD4+ Th1细胞是胞内寄生菌感染的重要免疫因素 。

近有研究表明,CTL在抗某些胞内感染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

第三节 抗病毒免疫

一、非特异免疫

干扰素和NK细胞起主要作用。

(一)干扰素(Interferon, IFN)

概念: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诱生剂:病毒 、 细菌内毒素 、人工合成的双链RNA 等 1. 种类与性质:

种类:人IFN(Hu -IFN)、 鼠IFN (Mu -IFN) 分型: IFNα , IFNβ , IFNγ 2. 抗病毒活性:

IFN不能 …… 此处隐藏:264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68261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