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3)
制作用。
第三节 真菌
真菌(fungus):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和典型 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不分根、茎、叶的真
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细胞高度分化,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真菌:圆形或椭圆形
多细胞真菌:结构:菌丝(hypha)和孢子(spore)
二、真菌的繁殖与培养 1.真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繁殖体:菌丝;孢子
2.真菌的培养: 温度:22-28 ℃; 培养基:sarbouraud培养基;pH:4.0-6.0 菌落:酵母型菌落;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 三、 变异性与抵抗力
变异性------形态,致病性。 抵抗力:
温度---60 ℃ 1h杀灭真菌
化学消毒剂---1%-3%石炭酸,2.5%碘酊等。 对干燥、阳光、紫外线耐受性较强。 对抗生素不敏感。
敏感药物: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 ;克霉素等。
(周亚滨)
第三章 感 染
感染(infection):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生活时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的
过程。
*病原菌(pathogen): 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
*非病原菌(non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致病的细菌。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 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 *致病性(pathogenicity):病原微生物能引起感染的能力。 *毒力(virulence):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
在规定时间内,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所需要的最小细
菌数或毒素量。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
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1.黏附与定植------表面结构
荚膜: 具有抗吞噬和阻挠杀菌物质的作用。
粘附素:使细菌粘附在敏感细胞的表面,利于细菌的定植、繁殖。与
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如菌毛; 脂磷壁酸等。
2.侵入――― 侵袭素:使细菌能够侵入敏感细胞内。 3.繁殖与扩散
侵袭性酶: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协助细菌抗吞噬。
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胶原酶等。 局部扩散:表层扩散;深层扩散 全身扩散:细菌入血
(二) 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细菌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细胞外
?毒性强 细胞毒 ?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选择作用 神经毒 ?蛋白质;不耐热 肠 毒
?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 ?分子结构为A-B模式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
2.内毒素(endotoxin)
? 菌体破裂后才释放出来。 ?毒性弱。
?脂多糖,耐热,100? 1h不被破坏。
?抗原性弱,抗体无中和作用;不能用甲醛脱毒为类毒素。 ?对组织无选择性,引起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 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 Shwartzman与DIC 二、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一)、细菌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病人;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 条件致病菌;
隐伏状态存在于体内的致病菌。 (二)、传播方式与途径
?呼吸道传播:肺结核;百日咳;军团病
?消化道传播:菌痢;伤寒;霍乱;食物中毒。 ?皮肤传播:气性坏疽;化脓性感染。 ?性传播:淋病;梅毒;钩体病。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鼠疫;恙虫病。 ? 血液传播:梅毒;伤寒。
?多途径感染:有些致病菌的传播可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等多种途径。 结核分支杆菌;炭疽芽孢杆菌。 三.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一)、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当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
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又称亚临床感染。
隐性感染后,机体常可获得足够的特异性免疫力,能够抗御相同致病菌的再次感染。 (二)、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当宿主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
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 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
1).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是数日至数周。病愈
后,致病菌从宿主消失。
如:脑膜炎球菌;霍乱球菌;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等。
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月至数年。
如:结核分支杆菌;麻风杆菌。
2. 按感染部位不同分为:局部感染;全身感染。
1)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 ):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
殖引起病变。如疖 、痈等。
2)全身感染(systemic infection ):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
身播散引起全身性症状。
全身性细菌感染: ?毒血症 (toxemia):细菌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经血液到达易感的组织和
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革兰氏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
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或病灶内大量革兰氏阴性菌死亡、释放出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菌血症(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进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
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
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⑤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
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第二节 病毒性感染
一、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病毒致病性:指某一病毒感染特定宿主并引起疾病。
病毒毒力:反映病毒引起、产生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强弱。
1.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fect):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完毕,在很短的时间内,
一次释放出大量子代病毒, 细胞被裂解死亡;
相关推荐:
- [建筑文档]2018年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
- [建筑文档]2013年福建教师招考小学数学历年真题
- [建筑文档]高中信息技术课flash知识点总结 - 图文
- [建筑文档]电工实训 - 图文
- [建筑文档]最高院公告案例分析100篇(民商篇)
- [建筑文档]南开中学高2017级14-15学年(上)期末
- [建筑文档]五粮液集团战略分析
- [建筑文档]鲁教版(2012秋季版)九年级化学 酸碱
- [建筑文档]超星尔雅2017中国哲学概论自整理题库答
- [建筑文档]关于成为海口金盘饮料公司材料独家供货
- [建筑文档]LNG学习资料第一册 基础知识 - 图文
- [建筑文档]四年级品社下册《好大一个家》复习资料
- [建筑文档]现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建筑文档]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嵇康
- [建筑文档]坚持追求真爱是理智的行为 正方一辩稿
- [建筑文档]湘西州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存在的
- [建筑文档]园林工程试题库及答案
- [建筑文档]计算机长期没有向WSUS报告状态
- [建筑文档]日语最新流行语
- [建筑文档]B62-016 景观进场交底专题会议
- 2018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专题复
-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
- C语言基础题及答案
- 电气控制及PLC习题及答案
- 都昌小学家长学校汇报材料
- GMAT作文模板正确使用方法
- 俄军办坦克大赛:中国99式有望与豹2A6
- 成本会计练习题
- 酒店餐饮业最流行的5S管理方法
- 2014-2015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下)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说课、
- 2013年结构化学自测题 有答案版
-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游览解说词(附
- 窗口文明单位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总结
- 2018满分超星尔雅就业课后练习期末答案
- 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
- 苏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 第4章 曲轴模态分析
- 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的思考
- 武汉CPC导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