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政务民生 >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讲稿(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9
导读: 16 2. 白口铸铁的结晶过程 1)共晶白口铸铁 ( 4.3 %C) 图 2.23 .共晶白口铁的结晶过程示意图 这里的关键是Tc (1148℃ )发生共晶转变。 ??( A 2.11 + Fe3 C)--- L d ( 莱氏体) L4.3 ?最后室温组织为 Ld. 包括 P

16

2. 白口铸铁的结晶过程

1)共晶白口铸铁 ( 4.3 %C)

图 2.23 .共晶白口铁的结晶过程示意图

这里的关键是Tc (1148℃ )发生共晶转变。

??( A 2.11 + Fe3 C)--- L d ( 莱氏体) L4.3 ?最后室温组织为 Ld. 包括 P + Fe3 C+Fe3CⅡ

2)亚共晶白口铸铁 ( 2.11 <%c < 4.3=

见 李 P49 F4.17

图2-24. 亚共晶白口铸铁结晶过程示意图

Tc 室温组织为 P + Ld+Fe3CⅡ 3) 过共晶白口铸铁

室温组织为 Ld+Fe3CⅠ

见 吕 P49. F. 2.-33. 见 吕 P50 F.2.34.

图 2.25 亚共晶白口铸铁显微组织 图 2.26. 过共晶白口铸铁显微组织

综上分析可知,铁碳合金在室温下比由 F +Fe3C两个相组成,随含碳量由零增加到 6.69%,F相对量由100%减少到零。Fe3C由0增加到100%。其组织变化顺序为: F→F +P→P→P+Fe3CⅡ →P+Fe3CⅡ +Ld → Ld → Ld +Fe3CⅠ→Fe3CⅠ (下面进一步讨论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的影响。)

三。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 对组织的影响

见 吕 P50 F . 2. 35.

图 2.27 .铁碳合金中含碳量与相和组织组成物的关系

3、 对性能的影响

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强化相Fe3C的相对量增加,钢的硬度升高, 塑性,韧性下降。

强度在含碳量是 1.0%出现最大值。当钢中含碳量升高到1.0%以后,

组织中Fe3CⅡ呈网状分布,珠光体团的界面脆化,而表现出钢的强度迅速下降。 图2,28.含碳量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白口铸铁中由于存在大量的莱氏体和Fe3C而表现出硬而脆的性能特点。 思考题:

1. 为什么铸造合金常选用共晶成分合金?为什么进行塑性加工的合金常选用单相固溶体成分的合金? 2. 何谓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它们的结构、组织形态、性能等各有何特点? 3. 分析含而是分别为0.45%、1.0%、3%、4.7%的铁碳合金从流言蜚语缓冷至室温时的结晶过程, 4. 根据Fe-FeC相图,计算:

16

17

(2) 室温下,含碳0.45%的钢中珠光体和铁素体各多少; (3) 室温下,含碳1.0%的钢中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各占多少; (4) 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的最大百分含量。

5. 某工厂仓库积压了许多碳钢(退火状态),由于钢材混杂,不街道钢的化学成分,现找出其中一根,经金相分析后,

发现其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其中铁素体占80%,问此钢才的含碳量大约是多少?

3.4.钢的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是通过适当方式进行加热、

保温、冷却, 以改善材料内部结构和 见 吕 P75. F 4. 1. 改善性能的工艺方法。通常用热处理 工艺曲线表示。

热处理根据其目的要求和工艺方法可分为三大类:

普通热处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图 4. 1. 热处理工艺曲线 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和表面化学热处理 其它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超细化热处理 真空热处理等。

一、钢在加热时的相变

1.钢的临界转变温度

加热时完全转变成奥氏体的临界温度 钢 平衡状态 实际状态 亚共析钢 A3 Ac3 共析钢 A1 Ac1

过共析钢 Acm Accm 图2.37.碳钢在加热和冷却的

临界转变温度

2.奥氏体形成的过程

见 吕 P53 F 2.38. 图 2.29. 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示意图

3.影响奥氏体形成和晶粒长大的因素

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提高加热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原子的扩散,能促进奥氏体形核和晶粒长大。 2)原始组织

加热前的原始组织越细,晶界越多,越有利于奥氏体形核,因而促进奥氏体形成和晶粒长大。 3) 合金元素

大多数合金元素在钢中阻碍Fe .C原子扩散,会减慢奥氏体形成和晶粒长大。

二.钢中过冷奥氏体的冷却转变 冷却方式

等温冷却 在A1以下指定温度完成转变

连续冷却 从高温连续冷却到室温。 见 吕 P55 F.2.41

17

18

图. 2. 30. 奥氏体的两种冷却方式

1.

珠光体转变

发生在A1~550℃,过冷奥氏体转变成铁素体+珠光体的片状混合物(即珠光体型组织)

转变温度 A1~650 ℃ 650℃~600℃ 600~550℃

转变产物 珠光体 索氏体(Sorbity, S) 托氏体(Troostity, T)

转变温度降低,F与Fe3C片间距?变小,强度增大。

бs=б0+κ〃??12

2. 贝氏体转变

发生在550℃~Ms温度,Fe原子无法扩散,只有碳原子扩散 贝氏体(Bainite, B): 过饱和铁素体(含碳>0.02%)与碳化物组成的两相混合物。 根据转变温度不同有两种形态。

1).上贝氏体 在550—350℃ 转变,形态为羽毛状,性能:韧性低。 2).下贝氏体 在350℃—Ms转变,形态为竹叶状,

性能:强度和韧性高—强韧化组织。

见 吕 P60 F 2 、51

图 2. 30. 贝氏体显微组织

3. 马氏体相变

1) 定义

过冷奥氏体低于Ms(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发生的原子无扩散转变。

马氏体(Martensite, M) 碳在 ? -Fe 中的过程和固溶体,体心正方结构(见图 2.31)

2) 马氏体的形态和性能

① 低碳马氏体 含碳<0.25%,其形态为板条状,也称板条状马氏体。

性能:由于马氏体中过饱和度小,仍保持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板条状马氏体也是一种强韧化组织。

(2) 高碳马氏体 含碳量>1.0%,其形态为凸透镜片状,也称片状马氏体。

性能:由于高度过饱和,使其表现出高硬度,高脆性,低塑韧性。

介绍马氏体的显微组织

4. 过冷奥氏体的冷却转变曲线

三、 退火与正火

退火(Annealing)是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通常随火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Normalizing)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 1) 目的:

18

19

先看齿轮加工的例子:

毛坯锻造——正火(退火)——机加工——热处理——精加工——…… ① 消除应力(来自锻造、铸造、焊接和其它加工的应力),以减少零件变形开裂倾向; ② 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续热处理作准备。

③ 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退火可降低硬度,正火可适当提高硬度); 对正火还可以消除二次网状渗碳体,有利于后续的球化退火。

2)正火与退火的选择 ① 考虑切削性能

刀具的最佳切削范围为 180 — 220 HBS …… 此处隐藏:274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讲稿(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4693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