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建筑文档 >

区域经济学 - 三门峡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9
导读: 区域经济学论文 ——三门峡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三门峡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摘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和客观反映,也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推动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的重要因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

区域经济学论文

——三门峡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三门峡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摘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和客观反映,也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推动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的重要因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三门峡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为主线,围绕“三大战略定位”,扎实推进“四大一高”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结构,经济总量日益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本文依据学过的区域经济学中区域产业结构的相关知识,结合三门峡市地区近几年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谈了三门峡市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问题,及产业结构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三门峡市 产业结构问题 优化升级

一、三门峡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发展现状

区划调整以来,三门峡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既反映了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也体现了三门峡市经济发展自身的一些特点。2012年,三门峡市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20个和5.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始终维持“二三一”型的格局。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同时内部结构逐步得到改善;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工业内部结构得到升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处于缓慢下降之中,但十二五以来,三产增加值占比呈现缓慢回升态势。从长期变动趋势看,三次产业之间的占比关系有了明显改善,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演变。

从贡献率变化情况看,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6.0%演变为2012年的3.0%;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63.8%上升到2012年的79.1%,其中工业贡献率由64.3%提高到74.4%;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30.2%下降到2012年的17.9%。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演变历程: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经过市场经济转型,特别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各种强农惠农等政策的

落实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门峡市特色农业越来越突出。各县(市、区)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果、烟、菌等支柱产业,调大畜牧业和果品业比重,调优种植业结构,农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在全市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和牧业产值的比重分别由1985年74.8%和15.1%,上升到2012年的76.3%和20.9%,林业产值比重则由1985年的10.0%下降到2012年的1.6%。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1995年的3.2倍(可比价),是1985年的6.1倍(可比价)。与此同时其内部结构也得到极大改善。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全市粮食、油料、烟叶、水果、肉类、奶类总产量,2012年分别是1985年的1.64倍、2.60倍、1.37倍、23.04倍、6.44倍、36.47倍,以水果、肉类、奶类增速最快。种植业不断向优质、特色品种调整,畜牧业向规模化和特种良种养殖发展。

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演变历程: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仍是我市工业的主导

2012年三门峡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中工业占比达到93.2%,是二产发展的主要力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采矿业占58.4%,比2005年上升9.0个百分点;制造业占37.5%,比2005年降低0.4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4.1%,比2005年降低8.6个百分点。整个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所占比重在5%以上的分别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占40.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12.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1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9%),四大行业增加值合计达465.3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71.3%,规模工业中采矿和矿产品加工业增加值503.0亿元,所占比重为77.0%,表明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仍是三门峡市工业的主导力量。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历程: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举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第三产业的日益重视,三门峡市第三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以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新兴产业与贸易、房地产、金融等传统产业并举的格局。2012年,三门峡市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增加值191.24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70.8%,比2005年降低0.6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增加值79.10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9.2%,比2005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发展速度快于传统服务业。

2005年与2012年产业活动单位数情况表

单位:个,%

2005年

2012年 14479 510 419

2005

2012

2012年较

行业 年占年占2005年提比

升百分点

合计

10661 294

100.0 100.0 0.0 2.8 1.3

3.5 2.9 28.3 2.7 3.9 2.7 6.5 3.5 1.6 2.2 9.3 8.5 1.6 22.9

0.8 1.6 11.6 -0.5 -0.4 1.6 3.0 -1.0 -0.2 1.0 -5.1 -6.8 -0.5 -5.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41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776 341 452 113 374 480 193 127 1534 1627 220 2989

4096 16.7 389 558 384 946 512 227 312

3.2 4.2 1.1 3.5 4.5 1.8 1.2

1346 14.4 1230 15.3 231

2.1

3319 28.0

从第三产业单位的行业分布情况看,全市第三产业基本单位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以上四大行业单位数分别占总数的28.3%、22.9%、9.3%和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六个行业门类所占比重均有所上升,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比上升最多,达到11.6个百分点;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上升3.0个百分点;其他行业门类占比则均有所下降,其中降幅最大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012年比2005年减少6.8个百分点.新兴行业和传统行

业并举的格局显现。

4、就业结构演变历程:第三产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力军

2012年末,全市从业人员数为136.37万人,比2005年增加14.81万人,其中62.23万人从事第一产业,32.56万人从事第二产业,41.58万人从事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比2005年减少4.64万人,第二产业比2005年增加6.31万人,第三产业比2005年增加11.41万人,从各产业就业人员的绝对数量来看,呈现第一产业绝对数量减少,二、三产业绝对数量大幅提高的状态。2012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比为45.6:23.9:30.5,第一产业比重比2005年下降8.6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比2005年提高2.6个和6.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提升最快,成为扩大就业的主力军。 二、三门峡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三门峡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省及附近地区相比,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目前,三门峡市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其阶段特征为:工业重心由基础工业向深高 …… 此处隐藏:216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区域经济学 - 三门峡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3848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