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建筑文档 >

电工实训 - 图文(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5
导读: 1.敷设方法 所有导线从一个端子到另一个端子的走线必须是连续的,中间不得有接头。有接头的地方应加接线盒。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安装与检修,而且必须加盖,盒内导线必须留有足够的长度,以便于拆线和接线。 敷线时

1.敷设方法

所有导线从一个端子到另一个端子的走线必须是连续的,中间不得有接头。有接头的地方应加接线盒。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安装与检修,而且必须加盖,盒内导线必须留有足够的长度,以便于拆线和接线。 敷线时,对明露导线必须做到平直、整齐、走线合理等要求。

2.接线方法

所有导线的连接必须牢固,不得松动。在任何情况下,连接器件必须与连接的导线截面积和材料性质相适应。

导线与端子的接线,一般一个端子只连接一根导线。有些端子不适合连接软导线时,可在导线端头上采用针形、叉形等冷压接线头。如果采用专门设计的端子,可以连接两根或多根导线,但导线的连接方式,必须是工艺上成熟的各种方式。如:夹紧、压接、焊接、绕接等。这些连接工艺应严格按照工序要求进行。

3.导线的标志

(1)导线的颜色标志 保护导线(PE)必须采用黄绿双色;动力电路的中线(N)和中间线(M)必须是浅篮色;交流或直流动力电路应采用黑色;交流控制电路采用红色;直流控制电路采用篮色;用作控制电路联锁的导线,如果是与外边控制电路连接,而且当电源开关断开仍带电时,应采用橘黄色或黄色;与保护导线连接的电路采用白色。

(2)导线的线号标志 导线线号的标志应与原理图和接线图相符合。在每一根连接导线的线头上必须套上标有线号的套管,位置应接近端子处。线号编制方法如下:

①主电路 三相电源按相序自上而下编号为L1、L2、L3;经过电源开关后,在出线端子上按相序依次编号为U11、V11、W11。主电路中各支路的,应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每经过一个电器元件的线桩后,编号要递增,如U11、V11、W11,U12、V12、W12……。单台三相交流电动机(或设备)的三根引出线按相序依次编号为U、V、W(或用U1、V1、W1表示),多台电动机引出线的编号,为了不致引起误解和混淆,可在字母前冠以数字来区别,如1U、1V、1W,2U、2V、2W……。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字母后应尽可能避免采用双数字,如单台电动机的引出线采用U、V、W的线号标志时,三相电源开关后的出线编号可为U1、V1、W1。当电路编号与电动机线端标志相同时,应三相同时跳过一个编号来避免重复。

②控制电路与照明、指示电路 应从上至下、从左至右,逐行用数字来依次编号,每经过一个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编号要依次递增。编号的起始数字,除控制电路必须从阿拉伯数字1开始外,其他辅助电路依次递增100作起始数字,如照明电路编号从101开始;信号电路编号从201开始等。

4.控制箱(板)内部配线方法

一般采用能从正面修改配线的方法,如板前线槽配线或板前明线配线,较少采用板后配线的方法。 采用线槽配线时,线槽装线不要超过容积的70%,以便安装和维修。线槽外部的配线,对装在可拆卸门上的电器接线必须采用互连端子板或连接器,它们必须牢固固定在框架、控制箱或门上。从外部控制、信号电路进入控制箱内的导线,必须通过端子板或连接器件的过渡。

5.控制箱(板)外部配线方法

除有适当保护的电缆外,全部配线必须一律装在导线通道内,使导线有适当的机械保护,防止液体、铁 和灰尘的侵入。

(1)对导线通道的要求 导线通道应留有余量,允许以后增加导线。导线通道必须固定可靠,内部不得有锐边和运动部件。

导线通道采用钢管,壁厚应不小于1毫米,如用其他材料,壁厚必须有等效壁厚为1毫米钢管的强度。若用金属软管时,必须有适当的保护。当利用设备底座作导线通道时,无需再加预防措施,但必须能防止液体、铁 和灰尘的侵入。

(2)通道内导线的要求 移动部件或可调整部件上的导线必须用软线。运动的导线必须支承牢固,使得在接线点上不致产生机械拉力,又不出现急剧的弯曲。

6.通电前检查

控制线路安装好后,在接电前应进行如下项目的检查: (1)各个元件的代号、标记是否与原理图上的一致和齐全。

(2)各种安全保护措施是否可靠。

(3)控制电路是否满足原理图所要求的各种功能。 (4)各个电气元件安装是否正确和牢靠。 (5)各个接线端子是否连接牢固。 (6) 布线是否符合要求、整齐。

(7) 各个按钮、信号灯罩、光标按钮和各种电路绝缘导线的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8) 电动机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9) 保护电路导线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可靠。测试外部保护导线端子与电气设备任何裸露导体零件和外壳之间的电阻应不大于0.1欧姆。

(10)检查电气线路的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要求。其方法是:短接主电路、控制电路和信号电路,用500伏兆欧表测量与保护电路导线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兆欧。当控制电路或信号电路不与主电路连接时,应分别测量主电路与保护电路、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和信号电路、控制电路和信号电路与保护电路之间的绝缘电阻。

三、举例

1、单向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

(1)电气原理图如图4-1(a)(b)所示

(a)单向起动点动控制线路 (b) 单向起动连续运行控制线路 图4-1 电动机单向控制线路 (2)线路的工作原理: 单向起动点动控制线路:

起动时,合上电源开关QS,按下SB→KM线圈得电→KM主触点闭合→电动机M起动连续运转; 停止时,松开SB→KM线圈失电→KM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失电停止运转。 单向起动连续运行控制线路:

起动时,合上电源开关QS,按下SB2→KM线圈得电→KM主触点闭合→电动机M起动连续运转; 停止时,按下SB1→KM线圈失电→KM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失电停止运转。 (3) 控制线路电器元件分布图,如图4-2所示

图4-2 控制线路电器元件分布图

(4)板前明线布线:其原则是: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并紧贴敷设面。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当必须交叉时,该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时,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导线与接线端子或接线桩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不反圈及不露铜过长。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一个电器元件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如果线路简单可以不套编码套管。

2、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

(1)电气原理图如图4-3所示,电气布线示教板如图4-4所示

图4-3 正反转控制电气原理图 图4-4 电气布线示教板 (2)线路的工作原理

3、两台电动机顺序控制线路的安装

(1)电气原理图如图4-5所示。

图4-5 两台电动机顺序控制电气图

(2)线路特点。电动机M2的控制电路先与接触器KM1的线圈并接后再与KM1的自锁触点串接,这样就保证了M1起动后,M2才能起动的顺序控制要求。

(3) 线路工作过程:合上电源开关QS。按下SB2→KM1线圈得电→KM1主触点闭合→电动机M1起动连续运转→再按下SB4→KM2线圈得电→KM2主触点闭合→电动机M2起动连续运转。 按 …… 此处隐藏:147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电工实训 - 图文(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383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