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实用模板 >

中西方军事方面的对比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1-15
导读: 中西军事对比 Military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小组成员:杨婕,谭嘉敏,龚小妹 军事(military art):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 各学科的总称。 意义( significance ):军事力量是国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国防与军队,

中西军事对比 Military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小组成员:杨婕,谭嘉敏,龚小妹

军事(military art):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 各学科的总称。

意义( significance ):军事力量是国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国防与军队,而国防与军队的强大,有利于增强国家在国际事务上的 话语权,影响力,有利于树立政治大国,政治强国的形象。至少它是 维护国家利益坚强的后盾。

中西军事理念的对比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军事理念的差异也比较大,主要表现在四 个方面:(一)西方重实力,中国重谋略 (二)西方重会战,中国重巧取

(三)西方重联盟,中国重离间(四)西方军队主外,中国军队重内

(一)西方重实力,中国重谋略西方文化的核心是丛林法则,所谓以人权为核心 的自由,民主文化,实质上是丛林法则的产物。 要吃掉别人而不被别人吃掉就只能壮大自己。因 此西方人认为无论出于什么环境,实力最强的才 是最重要的。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法家文化,法家文化的实质是“ 术”,就是权术,阴谋。中国人高度崇尚智慧,认 为有了智慧就可以无往而不胜,最形象的比喻莫 过于“三寸不烂之舌可抵百万雄兵”。中国古代军队 中都有军师,是灵魂人物,经常被神化。最为我 们熟悉的非诸葛亮莫属。

(二)西方重会战,中国重巧取西方作战,进攻方通常集结重兵集团,形成压倒性优势,以声势浩大的攻势达成战役目的。 防御方要扼制这种攻势,至少要组织相同规模的兵力实施阻击。这样,会战就成为基本的 作战方式。 会战,是大规模的机动作战,主要特征是拼实力、拼消耗,战争持续时间短,对城市设施 破坏小。然而这种方式是由强者决定的,是强者的利器,弱者的灾难。示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通过一次战役全歼法军主力,法国只得宣布投降。苏德战

场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双方投入4000多架飞机、6000多辆坦克、3万多门火炮、 220多万兵力展开战略决战,苏军还准备了200多万兵力、5000多辆坦克的预备队, 最终依靠优势兵力、兵器获得战役胜利。西线的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投入兵力 288万,德军投入140万,战役持续1个月,造成24万人伤亡。这些具有决定性意义 的战役,都是大兵团会战,都是实力强的一方获胜,它所反映的就是西方的基本作 战思想

中国作战的基本目标,是以小的代价获取大的胜利,提倡攻心为 上、攻城为下,坚决反对拼实力、拼消耗的作战方式。因为中国 地盘大,战场回族余地多,基本战法是避其锋芒,击其惰归。如 果对方势头很盛,就主动让出些地盘,

通过空间分散他、消耗他, 再不行,就只能把江山交给他,让他在这块土地上统治几年。而 且中国不是扩张型国家,历史上一直处于守势,基本作战思想是 依托坚固工整防御。

(三)西方重联盟,中国重离间结盟,是西方的传统理念,可能与国家小有关,其中的内涵则 体现着平衡和协作思想。结盟的基本条件是有共同的利益,其中具 有普遍性的利益是维持均势。结盟的直接目的是壮大自己的实力, 以对付强大的威胁。大国需要帮手,小国需要保护,各方一拍即合。 结盟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制衡,防止某国过于强大,而把其他国家 吞并。例如: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大联盟的对决。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最危险的敌人不 在外部,而在自己的周围。亲父子、亲兄弟为了争夺利益就能相 互残杀,其他人就更不敢相信。中国人很现实,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棺材不落泪,虽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却坚信车到山前 必有路,自己可能是个例外。所以,只要屠刀架不到自己脖子上, 就不管脚下的血流有多远。正是这些原因,中国的联盟很难组织 起来,即使勉强建立了也是个累赘。例如:战国时的六国,相互 观望,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

(四)西方军队主外,中国军队重内西方实行多党制,不同的政党轮流执政,军队就不能属于政党,而只能 属于国家。国家元首是军队最高指挥官,但动用军队需要国会批准,且 没有战役指挥权,有战役指挥权的将军没有国会或总统的命令无法调动 军队。军队将领基本上不与政府打交道,更不在政府任职,军人一般不 参与政事。由于体制上对军队控制很严,军队左右国内政治的情况很难 发生,因此职能单纯,便于集中精力研究对外战争。

中国是集权主义国家,在集权体制下,军队是政权的支柱,是最高统 治者实施统治的主要工具,深度参与国家政治,是左右国家政局的核 心力量,由于军队职能的重心在国内政治,军队就只能把主要精力放 在这个重心上,而没有足够的兴趣研究对外战争。

中西方近代军事对比15世纪时,中国与西方在火器技术与火器普及程度上大体相当,双方处于 同一起跑线上。但是中国火器发展缓 慢,西方发展迅速,在15世纪末至16 世纪初这一时期,西方开始了以火器 取代冷兵器的近代军事革命。

16世纪时,西方火器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取得了 进展,西方军事水平逐渐高于中国,但是西方在

此时并没有完成军事革命,所以西方对中国的优势是量优而不是质优。中国明朝此时亦步亦趋地 跟在西方人后面,当西方人的枪炮取得进展时, 明朝就仿

制一批,仿制出来后就封存入库,不敢 大规模使用。大约在16世纪后期戚继光时,中 国也开始了近代军事革命,但一开始进展缓慢。

17世纪是中国大乱的时期,西方也经历了三十年

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近代俄国兴起等重大事件,就是在此时,西方完成了近代军革命,将 火器作为了军队的主要作战兵器。此时西方并没

有完全放弃冷兵器,但是冷兵器在此时只能作为火器的附属而存在,比如刺刀就是在此时出现的, 它如果不配属在步枪上则基本上无用武之地。中 国此时明清交替,对火器的使用大为提高,除了 购买西方火器外,还通过仿制、合作、自主研制 生成了一批国产火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火器技 术水平,同时军队的火器普及率也有所提高。此

时中国的近代军事革命前进了一大步,大体相当于西方16世纪水平。

18世纪时,中西双方在火器方面都没有什么重大突破。 西方此时发展的重点是军队的编制和训练,作为专业化 的火器部队炮兵大量产生,并逐渐取得了独立兵种的地 位,形成了近代步、骑、炮三大兵种的格局,同时海军 火器装备程度更高,出现了战列舰等舰种和纵队战斗等 适应火器特点的战术。可以说,18世纪时,西方火器在

技术上没有大的发展,但是在火器应用的软环境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进一步巩固了军事革命的成果。中国此时 由于清朝的统一,国内战争大幅度减少,对火器的需求 不如清初,因此在火器技术上也没有大的进展,但是在 应用程度上则有很大的提高。

19世纪中期的两次鸦片战争,是中西方军队装备、

训练、指挥的大较量,中国一败涂地。清军虽然仍装备有不少冷兵器,但在作战中实际使用不多, 对冷兵器的使用技巧和战术基本已生疏,而全新 的火器装备及配套软环境还未形成,新式战斗力 的形成有待时日。然清朝入关以来,其军事水平 不断上升,这是事实,虽然上升的并不快,但清 朝军事水平也决没有世人想象的那么低。与此同

时,西方在这一时期又有了新的进步,逐渐进入了机械化战争的阶段,普法战争中普鲁士人使用 火车机动,铁甲战舰取代风帆战舰,机枪也在这

一时期出现。

总的说来,中国的军事水平从明朝

中期开始落后于西方,而且这种差距不断扩大,到19世纪中期达到了 最大。

2015/12/30

http://www.77cn.com.cn/ …… 此处隐藏:184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中西方军事方面的对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232807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