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__实用类文本阅读
1235
专题十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2013.1江西协作体领航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心中的汤用彤先生
汤用彤先生是一个不大计较名位的人。像他这样一个被公认为很有学问、曾经在美国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的学者,在1952年北大院系调整后竟不让他再管教研,而成为分管“基建”的副校长!那时,校园内很多地方都在大兴土木。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常常可以看到他缓慢的脚步和不高的身影。他自己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常说事情总需要人去做,做什么都一样。
他和胡适有一段非同寻常的友谊。当年,他从南京中央大学去北大教书是胡适推荐的。1954年《人民日报》组织批判胡适,对他的打击很大,心理压力也很大。当晚,他回到家里就中风了。这以后,他手不能写,腿也不能走路,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仍然手不释卷,总在看书和思考问题。我尽可能帮他找书,听他口述,然后笔录下来。这样写成的篇章,很多收集在他的《饾饤札记》中。
这段时间,有一件事对我影响至深。汤老先生在口述中,有一次提到《诗经》中的一句诗:“谁生厉阶,至今为梗”。我没有读过,也不知道是哪几个字,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很惊讶,连说,你《诗经》都没通读过一遍吗?连《诗经》中这两句常被引用的话都不知道,还算是中文系毕业生吗?我惭愧万分,只好说我们上大学时,成天搞运动;而且我是搞现代文学的,老师没教过这个课。后来他还是耐心地给我解释,“厉阶”就是“祸端”的意思,“梗”是“灾害”的意思,全诗的意思是哀叹周厉王昏庸暴虐,任用非人,人民痛苦,国家将亡。这件事令我感到非常耻辱,从此我就很发奋,开始背诵《诗经》。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学者,做什么学问都要有中国文化的根基,就是从汤老的教训开始的。
过去早就听说汤老先生在北大开的课,有“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印度哲学史”,还有“欧洲大陆哲学”。大家都说像他这样,能够统观中、印、欧三大文化系统的学者恐怕还少有。和汤老先生告别17年后,我有幸来到了他从前求学过的哈佛大学,我把汤老先生在那里的有关资料找出来看了一遍,才发现他在哈佛研究院不仅研究梵文、佛教、西方哲学,并还对西方理论和东方理论的比较,有特殊的兴趣。汤老先生在美国时,原是在另一所大学念书,是吴宓写信建议他转到哈佛的。他在哈佛很受著名的比较文学家白璧德的影响,他在哈佛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比较文学课。吴宓和汤老先生原是老朋友,在清华大学时就非常要好,还在一起写过一本武侠小说。我对汤先生这样一个貌似“古板”的人也曾有过如此浪漫的情怀很觉惊奇!
汤老先生离开我们已近半个世纪,他的儒家风范,他的宽容温厚始终萦徊于我心中,总使我想起古人所说的“即之也温”的温润的美玉。记得在医院的一个深夜,我们聊天时,他曾对我说,你知道“沉潜”二字的意思吗?沉,就是要有厚重的积淀,真正沉到最底层;潜,就是要深藏不露,安心在不为人知的底层中发展。他好像是在为我解释“沉潜”二字,但我知道他当然是针对我说的。我本来就习惯于什么都从心里涌出,没有深沉的考虑;又比较注意表面,缺乏深藏的潜质;当时我又正处于见不到底的“摘帽右派”的深渊之中,心里不免抑郁。“沉潜”二字正是汤老先生对我观察多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给我开出的一剂良方,也是他最期待于我的。汤老先生的音容笑貌和这两个字一起,深深铭刻在我心上,将永远伴随我,直到生命的终结。(摘自《书摘》杂志2009年第二期乐黛云所作同名文章,有删改)
1235
[注]汤用彤(1893~1964)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汤用彤曾经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曾经在北京大学担任过教研方面的负责人。
B.当年是胡适推荐汤先生去北大教书的,所以《人民日报》组织批判胡适时,也对汤先生进行了批判。
C.汤先生引用《诗经》“谁生厉阶,至今为梗”的诗句,是为了教训本文作者:学中文必须学好《诗经》。
D.当年汤先生在哈佛研究院时,研究的内容对他后来在教学中通观中、印、欧三大文化系统有很大帮助。 E.本文作者在记述汤用彤先生高尚人格与治学精神的同时,也写到了汤先生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
【答案】B、C。
【解析】B项,“也对汤先生进行了批判”不准确。批判胡适对汤先生的情感打击很大。C项,汤先生引用《诗经》有借古喻今的意味,并不知道作者不明白。
本文记述了汤用彤先生具有哪些品质和性格特点?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不计较名位。②重情义。(为人厚道)③勤奋顽强。(有毅力)④学识渊博。(治学严谨)⑤浪漫情怀。⑥儒家风范。⑦宽容温厚。⑧低调谦逊(沉潜)。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汤先生有过哪些不同寻常的经历?这些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经历:①分管基建。②《人民日报》批判胡适。③中风。(继续看书思考,口述文章) 时代特点:①不尊重知识和人才。②搞阶级斗争。(搞运动)③人民痛苦。
读了这篇文章,你从汤用彤先生为作者提示的“沉潜”二字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要点】做人要谦虚低调,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从容平和,做学问要打好基础,注意积淀,等等。(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对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二.【2013.1江西协作体领航预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向往太空
钱均夫懂得,教育孩子,帮其学,莫如立其志。要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并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宝书。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最忌讳与自然界的隔离。因此,钱均夫特别注意培养儿子对大自然的感情,增强他对自然界的兴趣。在钱学森的少年时代,几乎每年的春秋季节,父亲都要带他到京郊的农村或风景优美的香山、西山去远足,让幼小的儿子懂得餐桌上的饭菜是农民怎样辛苦耕种培养收获得来的,让儿子充分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每当远足时,父亲都要告诉他,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大自然有一种不能分离的缘分。在父亲的引导启发下,钱学森自幼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同田野、山水建立了深厚感情。父亲带钱学森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香山,所以,钱学森对香山有着特殊的感情。香山那特有的地形地貌,那蓊郁的草木,清澈的泉水,绚丽的山花,晚霞般的红叶,以及众多的寺庙、古建筑,都使他留连忘返。
有时候,父子俩躺在树林里,观察树木为争夺阳光而挺拔向上的情景;有时候,他们登上香山的最高处,欣
1235
赏云海彩霞,讨论雨雪雷电的形成。
一天,父子俩游香山,在野餐之后,他们躺在草地上,仰视蓝天。这时,一只在高空盘旋的苍鹰,闯入了儿子的视野。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时远时近的苍鹰,许久许久。直到那只苍鹰飞进了白云里,飞得无影无踪。钱学森揉了揉眼睛对父亲说,他想变成一只大鸟,到蓝天上去遨游。
此刻,钱均夫知道儿子那颗美丽的童心已经随着那只苍鹰飞向了高空,便不失时机地给儿子讲述了庄周的一则寓言。他说:“我国古代有个叫庄周的人,他就曾经渴望遨游太空。他写过一篇寓言《逍遥游》说北海之中有一条鱼,名字叫鲲。它是一条十分巨大的鱼,它的脊背有几千里。有一天,它变化成一只大鸟, …… 此处隐藏:2135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实用模板]第八章: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
- [实用模板]2021年北京上半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生物
- [实用模板]SAP GUI 7.10客户端安装配置文档
- [实用模板]2001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试
- [实用模板]36机场工作实用英语词汇总结
- [实用模板](一)社会保险稽核通知书
- [实用模板]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材料
- [实用模板]濉溪县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方
- [实用模板]长沙房地产市场周报(1.30-2.3)
- [实用模板]六年级数学上册典中点 - 图文
- [实用模板]C程序设计(红皮书)习题官方参考答案
- [实用模板]中国证监会第一届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
- [实用模板]桥梁工程复习题
- [实用模板]2011学而思数学及答案
- [实用模板]初中病句修改专项练习
- [实用模板]监理学习知识1 - 图文
- [实用模板]小机灵杯四年级试题
- [实用模板]国贸专业毕业论文模板
- [实用模板]教育学概论考试练习题-判断题4
- [实用模板]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译林
- 00Nkmhe_市场营销学工商管理_电子商务_
-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
- 诚信教育实施方案
- 吉大小天鹅食品安全检测箱方案(高中低
- 房地产销售培训资料
-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lesson_1_练习题
- 证券公司内部培训资料
- 小学英语时间介词专项练习
- 新世纪英语专业综合教程(第二版)第1册U
- 【新课标】浙教版最新2018年八年级数学
- 工程建设管理纲要
- 外研版 必修一Module 4 A Social Surve
- Adobe认证考试 AE复习资料
- 基于H.264AVC与AVS标准的帧内预测技术
-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
- ABB变频器培训课件
- (完整版)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 深思洛克(SenseLock) 深思IV,深思4,深
- 弟子规全文带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