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实用模板 >

高校古代文学考试复习资料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9
导读: 高校古代文学考试复习资料 目录 第一单元先秦文学 一、《诗经》 二、历史散文 三、诸子散文 四、《楚辞》 《诗经》 一、概说 1.诗集的编纂与传播 作品数量:305篇 时间跨度: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6百年间。 四家诗:汉朝传授的齐诗、鲁诗、韩诗(今文经

高校古代文学考试复习资料

目录

第一单元先秦文学

一、《诗经》

二、历史散文

三、诸子散文

四、《楚辞》

《诗经》

一、概说

1.诗集的编纂与传播

作品数量:305篇

时间跨度: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6百年间。

四家诗:汉朝传授的齐诗、鲁诗、韩诗(今文经学)、毛诗(古文学派)

2.作品的分类和内容

六义:风、雅、颂(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

赋、比、兴(按表现方法的不同分)

风,带有地方色彩的乐调。风诗160篇,采自15个地方,多为东周的民歌。作品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民俗风情,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

雅,周王朝的正声乐章。雅诗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多为京畿官民所作。作品大都产生于西周后期,较多政治讽谕诗。

颂,宗庙祭祀的乐曲。颂诗40篇,有周颂、鲁颂、商颂。作品主要是对统治者歌功颂德。

赋,对事或物直接的叙述、描写。

比,各种形象的比喻。

兴,用在一首或一章的开头,咏眼前的景物以抒心中的情思,类似联想,也兼有比喻义和象征义,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1

二、作品特点

1.《秦风·蒹葭》

怀人诗

重章叠句

2.《卫风·氓》

弃妇诗

叙事艺术:人物性格鲜明

情节安排跌宕

叙述结构完整

三、《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1.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2.奠定了中国抒情文学发达的基础

历史散文(《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一、概说

1.史书的分类

左史记言:《尚书》《国语》

右史记事:《春秋》《左传》《战国策》

记述体例:编年体和国别体

2.历史散文的勃兴

社会剧变,政治现实需要历史借鉴。

文化下移,私人著述活跃。

二、《左传》

1.史学价值

中国第一部私修的编年体史书(原称《左氏春秋》,全称《春秋左氏传》)。

记载详实,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春秋时代的社会面貌。

2

2.文学特性

中国第一部叙事性的长篇著述,表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①叙事周详曲折。

②情节细致生动。

③语言简洁精炼。

3.对后世的影响

为史传文学开拓路子

为散文创作树立典范

为戏剧小说提供养料

诸子散文(《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一、概说

1.诸子散文的勃兴

士阶层的出现,形成各个学派。

社会的剧变,导致百家争鸣。

2.诸子散文的发展

第一阶段春秋至战国初期,简单的语录体——《论语》《老子》第二阶段战国中期,语录体向论说体过渡——《孟子》《庄子》第三阶段战国后期,发展为成熟的论说体——《荀子》《韩非子》二、《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1.内容要点:

●辩论双方的观点

农家:与民并耕而治

孟子:大人劳心,小人劳力。

●孟子从三个方面批判农家的观点

社会分工的必然性

3

国家治理的必要性

事物性质的差异性

2.艺术特点:

①说理严密。讲究类比推理,又层层论证,很有逻辑力量。

②气势充溢。感情激越,又多用排比句式,读之有一种波澜壮阔的美感。

③语言雄肆。雄辨滔滔,辞锋犀利而又酣畅淋漓,行文似一气呵成。

《楚辞》(《九歌·湘夫人》)

一、概说

1.楚辞的产生

物产丰饶、山川迷蒙的地理环境

相信鬼神、重视祭祀的风间习俗

句式较长、声韵悠扬的南方乐歌

2.楚辞的特征

形式介于诗、文之间(不合乐,但押韵而有强烈的节奏感)

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二、屈原主要作品的内容

1.《离骚》,前半部分反复倾诉对现实的忧愤,后半部分通过神游天国,展现作者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最后以死来完成对祖国、对自己人格的忠诚。

2.《天问》,对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神话传说等一连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表现出怀疑传统的大胆精神,探索真理的强烈追求。

3.《九章》,后人辑录的一组作品,片断式地记录一时一地的流放生活和思想感情,风格比较朴实。4.《九歌》,根据楚地民间祭歌改写而成,共11篇,充满楚文化所保留的神话色彩,以神灵的形象表现人的情感。

三、艺术成就及影响

①强烈的感情。

4

②丰富的想象。

③瑰奇的比兴。

④华美的语言。

《诗经》开创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特别是“国风”中的民歌)

《楚辞》开创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是《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

“风骚”共同构成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第二单元:汉代文学

一、乐府民歌

二、古诗十九首

三、《史记》

乐府民歌(《孤儿行》)

一、乐府诗的特点

乐府:朝廷掌管音乐的机构。

乐府诗:乐府采来配曲演唱的歌辞。

乐府民歌:乐府诗中采自民间的歌辞。

《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编的最完备的乐府诗歌总集,汉乐府大都保存在其中“相和歌辞”一类。二、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1.自由多样的形式

2.质朴自然的风格

3.生动的叙事手法

无名氏古诗(《行行重行行》)

一、《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都是东汉末年游宦洛阳的失意文人,作品主要抒写失志伤时、相思离别,并以人生

5

短暂为主旋律,体现了人的觉醒。

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1.抒情伤感,真切动人。

2.托物寄情,委婉含蓄。

3.语言自然,浅近隽永。

《史记》(《李将军列传》)

一、概说

1.《史记》的史学价值——“史家之绝唱”

①体制的创新:“纪传体”的叙述框架(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②识见的高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③实录的精神:“不虚美,不隐恶”

2.《史记》的文学精神——“无韵之《离骚》”

①推崇屈原的人格品质和文学成就

②发愤著书以抒写内心郁结的情怀

③充满批判现实的精神。

二、艺术成就

1.特点

①丰富多采的人物形象。

②生动有致的叙事方式。

③变化自然的语言艺术。

2.影响

①奠定了传记文学的基础。

②沾溉了戏曲小说的创作。

③树立了散文写作的典范。

6

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曹操、陶渊明、谢朓

二、赋:王粲《登楼赋》

三、文:李密《陈情表》

一、建安诗歌

1.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

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开始有质的突破,文学受到普遍重视。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集团,刺激了文学的兴盛。诗歌创作以五言为主,致力于人的表现,美的创造。

2.建安风骨

一种感情表现鲜明爽朗、语言表达质朴有力的审美风格。

3.代表诗人:“三曹”和“七子”。

代表诗人是曹植。其诗前期多表现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后期多表现备遭迫害的人生苦闷,风格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最有风骨的是曹操。其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直率古朴,又气韵沉雄,显示出一个乱世英雄慷慨悲凉的个性特色。 …… 此处隐藏:625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校古代文学考试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232803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