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实用模板 >

普通生物学期末复习[1]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9
导读: 普通生物学 名词解释: 1. 新陈代谢: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即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二

普通生物学

名词解释:

1. 新陈代谢: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即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二相反过程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是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 储存或获得能量的过程。即生物体利用能量将小分子合成为大分子的一系列还原合成过程. 包括自养型、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是生物将自身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即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蛋白质、脂类和糖类)转化为小分子的过程一系列氧化分解过程。呼吸作用是异化作用中重要的过程,包括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 异化作用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储存在ATP(三磷酸腺苷)中。

2.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3. 个体发育: 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即受精卵→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形成后的胚胎

系统发育: 指某一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即单细胞动物→群体原生动物→二胚层动物→三胚层动物

4. 细胞: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由相同功能和相似构造的细胞群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

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综合而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的结构。

5. 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的整个过程。

6.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无丝分裂:是指间期核不经任何有丝分裂时期,直接分裂,形成差不多相等的两个子细胞。

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一个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和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个子细胞的过程。据核的变化,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的过程。

7. 染色质: 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物组成的复杂物质结构,含有大量的DNA和组蛋白,较少量的RNA和非组蛋白蛋白质。

染色体: 染色质的细丝,到有丝分裂时高度地螺旋缠绕—螺旋化,成为染色体。

8. 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仍由同一着丝粒连在一起的两条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形态相同、在减数分裂中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染色体组: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包含的染色体或基因的总和。

9. 单倍体:具有配子染色体的细胞或个体。

二倍体:含有两组染色体的细胞或生物。

多倍体:含有三组以上染色体的细胞或生物。

10. 适应:形态结构和其功能相匹配或对应;结构和功能,与其环境匹配或对应性。不适应环境,生物不能生存。

11. 酶:特殊蛋白质球蛋白,或还有辅助因子

12. 基因: 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存在于染色质(体)的DNA分子链上。

13. 基因工程:狭义的基因工程仅指用体外重组DNA技术去获得新的重组基因;广义的基因工程则指按人们意愿设计,通过改造基因或基因组而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14. 生物体稳态: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15. 生物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16.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17. 免疫:身体对抗病原体所引起疾病的能力。

抗体:浆细胞产生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原:能引起动物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病菌或异物,

过敏反应:某些人或动物个体的过度免疫反应,或变态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广义指所有体液免疫因子参与的免疫反应;狭义指由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广义指经特异性细胞(如细胞毒T淋巴细胞)和非特异性细胞(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的免疫反应;狭义指T细胞介导的免疫。

18. 干细胞:具有强分裂能力的细胞或胚性强的细胞,

19. 反馈:反馈是一个系统进行功能活动产生的效果或产物,反过来影响这一功能活动的本身,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是加强功能活动本身,负反馈是抑制或阻止功能活动本身。

20. 候鸟: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称之为候鸟

迁徙:泛指某种生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和其它动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

21. 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类能识别一定外界信号并产生相应反应的结构。

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过程的结构。

靶细胞:受到信号分子的作用发生反应的细胞。

效应器:传出神经纤维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22. 世代交替:生物生活史中,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和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或过程。

配子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即配子的单倍体植物体

孢子体:(经减数分裂)产生无性生殖细胞即孢子的双倍体植物体

23. 孢子:无性繁殖细胞,不需结合,直接萌发成新个体。有时具有休眠度过不良环境的作用。

配子:有性生殖细胞,两两结合成合子或受精卵,再合子或受 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24. 双受精: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受精过程中在卵和精子融合时,有第二个雄配子与

中央细胞的极核融合形成3n的胚乳核。

25. 遗传信息:生物体内贮存遗传密码的信息系统。

26. 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

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至RNA,再传递至多肽。DNA同RNA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而遗传信息只是单向地从核酸流向蛋白质。

27.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杂种优势:杂交子代在生长、成活、繁殖能力或生产性能等方面均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

28. 营养繁殖:由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凡不涉及性别、没有配子(精子和卵)参与、没有受精过程的生殖都称为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经受精作用进行的生殖。

29. 生长:生物个体长度与重量的增长。

发育:多细胞生物从单细胞受精卵到成体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繁殖:生物延续后代,维持或增加个体数量的过程或现象。

30. 遗传:生物个体或雌雄个体间通过无性或有些生殖,延续生命,传递性状或特征给后代过程

进化:在生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和突变,使亲代和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变异的现象称为进化

31. 物种: 能相互繁殖、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的一群个体,并和其他物种生殖隔离。

变种:具有某些遗传特征的一群植物或动物,不同于同一种内的其他一群个体。

亚种:种内地理分布不同或宿 …… 此处隐藏:1193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普通生物学期末复习[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232550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