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 二、编制依据
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工程测量规范》、《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中符合式衬砌监控量测有关要求。
隧道施工必须以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指导施工生产,并纳入工序管理中,监控量测的目的: (1)监控围岩的变形情况,掌握围岩和支护的状态,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日常施工管理。
(2)通过监测数据的连续变化,分析了解支护结构的作用及效果。
(3)将监控量测结果及时反馈于隧道设计、施工、建设管理中,确定施工管理等级。 (4)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对隧道变形发展情况及研究、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5)确定二衬的合理施作时间。
(6)积累资料,供以后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三、作业准备
监控量测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包括:监测项目的确定、人员和仪器设备的组织,以及技术工作的准备。
1、人员配备
工区结合施工图纸及施工特点,成立专业监控量测小组,按照隧道划分,负责全工区隧道监控量测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2、制定监测作业指导书
工区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隧道施工图纸,针对不同隧道的地质状况制定出可行的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并上报监理。 四、监控量测的技术要求
1、监控量测目的
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研究监测工程状况的累计记录,积累量测数据,有助于修正工程设计,并通过观测数据与理论上的工程特性指标进行比较,以便了解设计的合理程度,为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隧道洞内支护结构和周围岩体的变形及应力状态及其稳定情
况密切相关,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岩体的各种破坏形式产生之前通常有大的位移、变形、受力异常等,通过观测结果来验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确定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定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2、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主要内容 ⑴ 监控量测项目;
⑵ 人员组织、元器件及设备; ⑶ 监控量测管理工作流程;
⑷ 监控量测断面、测点布置、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 ⑸ 数据记录格式; ⑹ 数据处理及预测方法; ⑺ 信息反馈及对策等。
监控量测管理工作流程图
3、监控量测项目
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应根据隧道建设规模、围岩的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特殊要求
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注:Ho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4、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注:1、无地表构筑物时取表中上限值;2、Ho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测点布置示意图
BCC1CC1
全断面一般地段 台阶法一般地段
三台阶临时仰拱 CRD法测点和测线示意
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
⑴ 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
⑵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⑶ 选测项目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应考虑围岩代表性、围岩变化、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的变化;
⑷ 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以便数据的相互验证。 5、监控量测频率
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按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注:Ⅰ、B为隧道开挖宽度;
Ⅱ、当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接近或超过报警值时,应加大监测频率;
Ⅲ、当变形曲线趋于平缓时,在有充足的数据判断变化趋于稳定,可以停止相应项目
的监测工作,并经工程师批准。
⑴ 观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及埋设 a、围岩内部变形监测
监测仪器采用多点位移计,每一量测断面布设3个测点,测点布置要尽量靠近锚杆或周边位移量测的测点处,以便于计算分析。每一测点,选择三种不同深度的钻孔,锚头深度分别为1m、3m、5m,连续测几种不同深度围岩内的位移,以确定松弛范围。
b、隧洞衬砌结构的应力应变监测
根据衬砌结构的计算结果,在结构应力集中部位及受拉部位布设钢筋计(含锚杆测力计)、无应力计、应变计等,监测衬砌结构的受力状况,同时以验证设计、施工质量。
c、隧洞围岩压力监测
监测仪器采用土压力盒,土压力盒埋设前根据予计接触压力变化幅度确定压力盒量程,检验传感器的稳定性,压力盒采用直接法埋设在初支与岩体间。接触压力测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隧洞断面的关键部位上(如拱顶、拱腰、拱脚、边墙仰拱等),并对各测点逐一进行编号。压力盒埋设时,要使压力盒的受压面向着围岩,谨慎施作喷混凝土层,避免喷混凝土与压力盒之间产生间隙。保证围岩与压力盒受压面贴紧。
⑵ 各项监控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3周。 6、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及监控量测管理等级
⑴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
⑵ 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要求确定。
位移控制基准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U0为极限相对位移值。
⑶ 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表明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系统;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⑷ 根据围岩回归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 (du2/d2t<0) 时围岩趋于稳定状态;当位移速率保持不变(du2/d2t=0) 时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位移速率不断上升(du2/d2t>0) 时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⑸ 根据量测结果可按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
管理等级
注:U为实测位移值。
⑹ 采用分部分开挖法施工的隧道应每分部分别建立位移控制基准,同时可考虑各分部的相互影响。
⑺ 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做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a、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 b、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 7、监控量测设备
监控量测设备配置表
六、监控量测技术方法 1、洞内、外观察
⑴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⑵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数码成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并与勘查资料进 行对比。
⑶ 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是观察并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变形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
⑷ 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开裂、地表沉陷、 …… 此处隐藏:334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互联网资料]2022年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824机械设计
- [互联网资料]东南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
- [互联网资料]能源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 [互联网资料]初三英语下学期 中考英语 语法填空训练
- [互联网资料]2022内蒙古选调生行测常识备考:新事物
- [互联网资料]自驾必备!在新西兰租什么样的车自驾游
- [互联网资料]佛教素食菜谱44页未完
- [互联网资料]盈利能力分析外文翻译
- [互联网资料]2022年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736马克思
- [互联网资料]优选外贸跟单实习报告总结(精品版)
- [互联网资料]银行新员工培训总结
- [互联网资料]2_year_visa_new_guidance_190316
- [互联网资料]天津市五校宝坻一中静海一中杨村一中芦
- [互联网资料]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数学宁波市
- [互联网资料]Chromatic framework for vision in ba
- [互联网资料]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心愿树》含
- [互联网资料]2022年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820微型计
- [互联网资料]硬盘坏道的表现 __硬盘使用久了
- [互联网资料]江苏省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
- [互联网资料]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试卷全解
- 高级英语第一册所有修辞方法及例子总结
-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城市发展
- 沃尔玛的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 美国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介绍
- PEP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6How do you fee
- 最齐全的中国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名单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八—哈夫曼编译码
-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通知)
- 七年级语文成语运用专项训练
-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课后习题
- 对_钱学森之问_的思考
- Excel_三级联动_下拉菜单
- 办公用品需求计划申请表
- 对外汉语教材必须要知道的发展史
- 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
- 举办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 太阳能路灯项目设计方案
- 2013年八年级上最新人教版新教材Unit3I
- 【历史】 6-4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课
-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二节 探讨加酶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