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_第六课_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考向概览考点概览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 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 (1)中华文化 及包容性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 大精深 现类、意义类、措施类选择题为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主。材料题主要立足文化发展, ③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 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 的贡献 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 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思 维 点 拔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 择题中,主要是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断; 在主观题中,主要是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 深,而中华文化的特征还包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发展时 期 文化思 想 殷商 时期 春秋 战国
秦促进统 一的民 族文化 发展
汉独 尊 儒 术
隋唐古代中 华文化 高度发 展
宋元明产生 宋明 理学
明清近代西 方文化 传入
天命神 诸子蜂 权“敬 起、百 德保民” 家争鸣 思想
在中华 文化发 展史上 的影响 作用
对早期 中华文 化产生 深刻影 响
形成古 代中华 文化思 想的雏 形
具有划 时代意 义
儒家思 想成为 正统思 想
进入气 度恢弘 的全盛 时代
宋明理 学对后 期封建 社会影 响较大
中国传 统文化 面临冲 击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①表现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 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明。而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 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 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②见证 汉字和史学典籍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作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 用 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 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 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意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 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 义 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 富的史料积累起来。(原因:中华 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 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 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 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 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期
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 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
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 点 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①为什么——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 过程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 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②怎么办——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A.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 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B.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 家园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 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 性,又体现时代性。 C.创新角度(见教材P55)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①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 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②见证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 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 作 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 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 特的作用。 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 用 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 特 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 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点 特。 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 地 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 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 位 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①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 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 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 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误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 共同创造的,因此各地区 文化都是相同的
注意:中华文化是
中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 同创造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 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 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 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 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 自的特色。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①民族文化的作用和体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 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②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 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 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义有各自的民族 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 傲。各儿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 中华文化。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 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 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 别 提 示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关系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 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 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 征,强调中华文化内 涵丰富、形式多样、 范围广阔
区 侧重 侧重于从纵向和动态,即从 别 点不 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 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 同 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 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表现 表现为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 具体表现在文化的独 不同 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 特性、区域性和民族 性三个方面 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联 (1)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2)中华文化特 系 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地位:中华文化之所以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 容性。 (2)包容性的含义: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 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 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 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 化中的积极成分。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包容性的意义:中华文 …… 此处隐藏:184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互联网资料]2022年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824机械设计
- [互联网资料]东南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
- [互联网资料]能源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 [互联网资料]初三英语下学期 中考英语 语法填空训练
- [互联网资料]2022内蒙古选调生行测常识备考:新事物
- [互联网资料]自驾必备!在新西兰租什么样的车自驾游
- [互联网资料]佛教素食菜谱44页未完
- [互联网资料]盈利能力分析外文翻译
- [互联网资料]2022年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736马克思
- [互联网资料]优选外贸跟单实习报告总结(精品版)
- [互联网资料]银行新员工培训总结
- [互联网资料]2_year_visa_new_guidance_190316
- [互联网资料]天津市五校宝坻一中静海一中杨村一中芦
- [互联网资料]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数学宁波市
- [互联网资料]Chromatic framework for vision in ba
- [互联网资料]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心愿树》含
- [互联网资料]2022年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820微型计
- [互联网资料]硬盘坏道的表现 __硬盘使用久了
- [互联网资料]江苏省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
- [互联网资料]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试卷全解
- 高级英语第一册所有修辞方法及例子总结
-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城市发展
- 沃尔玛的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 美国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介绍
- PEP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6How do you fee
- 最齐全的中国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名单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八—哈夫曼编译码
-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通知)
- 七年级语文成语运用专项训练
-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课后习题
- 对_钱学森之问_的思考
- Excel_三级联动_下拉菜单
- 办公用品需求计划申请表
- 对外汉语教材必须要知道的发展史
- 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
- 举办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 太阳能路灯项目设计方案
- 2013年八年级上最新人教版新教材Unit3I
- 【历史】 6-4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课
-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二节 探讨加酶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