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那里寻找回来的路》读后感10篇(2)
没有反省就没有提升,没有比较就没有认同。在异域生活18年时间,既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然而,对于一位艺术家,却足以让他通过对异质文化的反省与比较,领会到本土文化的内涵和真义。就作者本人而言,他漂泊的目的显然不仅是为了出去,同时,也是为了回来。站在这个角度上讲,所谓“出去”,又何尝不是一位艺术家走向回归的必由之路呢?
《去那里寻找回来的路》读后感(六):中国文化新概念:三足鼎立的根本
《法治周末》:你作为上世纪80年代“使馆画家”中的一名,你觉得他们看重你作品的哪些方面?
林墨:我的作品是实验水墨,用宣纸,可以装裱,他们也许觉得有一种东方的东西。但作品用的是他们的手法,所以他们起码能读懂。如果我画传统的花鸟、山水,他们可能就觉得那是工艺品,一定读不懂。
《法治周末》:有评论家提到,西方人评价中国当代艺术含有“艺术对抗政治”的标准,你怎样看?又是怎样评价“使馆画家”时代的意义?
林墨:使馆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西方人也许是用某种文化策略,干扰你的文化自觉。西方人有他的选择,选择一个判断作为一个标准来影响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我们想可能是有这个目的。
但实际上有没有呢,我们不应该去评判。而且我觉得在艺术造诣上,他们没有把中国当代艺术和他们的大师放在一块,就是没有把你当艺术看。就相当于搞了一个奥运会,把你放在残运会上看。
《法治周末》:那么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的当代艺术,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发展阶段和水准?
林墨:中国的当代艺术只能算现代主义的。现代主义艺术,美国上世纪60年代已经玩过了,后来这条路走不下去了,已经触及到哲学的死点。所以就出现了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是美国人做起来的。二战后,美国经济强大了,但文化上弱,所以打出了当代艺术的概念。当时“马歇尔计划”中有两亿美元用来支持文化的,美国捧出了自己的艺术家,让欧洲各派理论家支持,把当代艺术的概念做起来。现在全世界跟着美国在玩,包括传统的老欧洲都被打败了。所以,当代艺术等于在文化上是新教徒把天主教徒给打败了。
所以中国当代艺术是跟着美国人玩。现在中国有钱了,能不能立一个概念出来?如果这样就和美国、欧洲形成三足鼎立,这样文化才能强大。一个民族只有文化强大了才是真正强大了。有钱没有意义,我们现在穷得只剩下钱了。
《法治周末》:你觉得这个概念的基础是什么?
林墨:应该从我们的文化意识里去找,这就要看我们的知识分子和民族智慧。
我们这个民族这一百多年来自信没有了,自信没了连创造力都没有了。我们的古人很厉害,只要提出概念就能创造出来。比如龙、凤凰、貔貅都可以创造出来。但今天我们没有概念,只能拿着西方人的概念描摹、引用,文化的话语权没了。
“主语”创作:我就是传统
《法治周末》:你说你现在的创作是在用“主语”创作,这是怎样一种创作观念?
林墨:我去拜访塔比埃斯时,他的那句“艺术能学吗?”给了我很大的冲击。艺术根本就不可能学的,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反思自己,去内心寻找、追问。
我绘画的特点是直觉写意,是一种情感的直接表达。我的作品表达都尽量用主语来表达,尽量不用“形容词”,这样就会有冲击力,能够改变人们的视觉习惯。
《法治周末》:通过在国外的寻找,你发现了自己的路。你的新书名是《去那里寻找回来的路》,具体怎么讲?
林墨:巴西一个作家写一个牧羊人寻宝的故事,我看了很有感触。牧羊人在一座破庙里梦见远处有宝藏就去寻找,他去了之后被强盗逮住了。强盗就带他去挖宝藏,结果没有,就问他为什么相信这里有宝藏,牧羊人说是自己做的梦。强盗哈哈大笑说,自己昨天晚上也做了一个梦,在西班牙的一座寺庙里有宝藏。这个牧羊人一下明白了宝藏的地点,他来到自己的地方挖出了宝藏。
从这个故事我得到了启示。我认为我们的宝藏、我们的文化在自己家里,到别人家里去是找不到的,去那里是为了回来。
《法治周末》:所以你现在要回到自己的传统里,也回乡“寻根”。那么,你如何在你的艺术中处理传统?
林墨:传统,我是规避掉的。我认为传统是流在血液里的。我的基因就是传统,没有必要去画一个传统的符号才叫传统。我就是传统,传统就是真正血液里的东西。
《法治周末》:那你怎么归类自己的创作和作品?
林墨:我是不可以归类到西方的艺术逻辑中的。彭峰教授写了一本书叫“中式表现”,我唱了反调。因为表现是西方的,“中式表现”等于把自己的东西装到别人的逻辑里去。所以“中式表现”表现出一种不自信,它还是别人框架下的。这样是不对的。
他把我归类到中国的表现主义,但我不认为我是表现,我觉得这样的词不该用。我不喜欢别人给我归类,我的作品可以说是书写性的、写出来的。就像书法一样,没有一笔是滞后的,也没有一笔是败笔。少一点都不是那个东西,这就是东方的,而不是西方逻辑下的。
《法治周末》:你现在跳出这个逻辑了吗?
林墨:我当然要跳出,一定要跳出这个逻辑。我回来的目的就是这个,这是我的责任。我回国的责任,是为我们的视觉艺术起到一点点作用。
在西方文化面前,陈丹青是败下阵来的代表
《法治周末》:杨炼在古堡里和你谈话时,曾说道:“在海外的中国艺术家……传统和现代、焦虑、自问、反乡愁、做文化上的逆子,这样的身份何谓你我,远离中国和西方,都是在创作里构建个人的身份符号。”在海外,艺术家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你是如何应对和看待的?
林墨:当面对一个强大的文化时,中国的诗人也好、艺术家也好肯定会存在身份认同和焦虑的问题。
其实我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那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强盛,文化上是多元的。我拿出来东西就代表我是从另外一个民族过来的,我就有一个身份。而一个西方白人不管是哪个地方的,就变成弱势了。
我一直在做实验水墨,所以这种身份认同就很清晰。西班牙人把我当作少数民族画家,看作是整个文化多元的一部分。如果我跟西方人一样,和他们画的一样就没有意义,人家就不认同我了。
…… 此处隐藏:84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相关推荐:
- [读后感大全]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孤身一人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忆马勒》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销售就是要搞定人》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90秒内定人脉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经典闲读》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桃花得气美人中》经典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树犹如此经典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谁都逃不掉的世界经济大崩溃》经典读
- [读后感大全]《未来30年,用钱赚钱》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刀尖:刀之阳面》读后感精选10篇
- [读后感大全]红蚀经典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狼蛛》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脂砚斋评点红楼梦(上、下)》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凤影空来(上下)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20个月赚130亿的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命运的模型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晴空微澜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大全]最爱花草茶-让你和疲惫、失眠、痘痘、
- [读后感大全]怪诞创富学读后感10篇
- 公司跟单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通用
- 学校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年终工厂普通员工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年度节能减排工作个人总结范文通用
- 红海行动学生观后感优秀八篇精选
- 优秀语文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通用
- 银行理财经理年终工作总结范文通用
- 年终核算员个人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年度依法行政工作
- 区人社局重点工作开展报告及下步工作打
- 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 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开展报告汇
- 共青团员年度个人总结范文通用
- 关于2023年脱贫攻坚“夏季攻势”工作开
- 司法局“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开展报告报
- 党员个人上甘岭观后感范文通用
- 年度团员个人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年终跟单员个人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
- 职业素养个人心得体会优秀八篇精选
- 检测员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优秀八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