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论文大全 >

当代文学批评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14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当代的文学批评已经逐渐的趋于保守,出现了理论缺乏,滞后文学现实等的现象,严格的抑制了文学的发展,当代文学的批评和功能作用正在逐步消减,为了对相关的文学困境进行全面有力的探索,我们从整体上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必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当代的文学批评已经逐渐的趋于保守,出现了理论缺乏,滞后文学现实等的现象,严格的抑制了文学的发展,当代文学的批评和功能作用正在逐步消减,为了对相关的文学困境进行全面有力的探索,我们从整体上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必须对外来文学进行批评与转化,其次,对传统文学进行批评转化,主张多元化,并使用创新的思维建构文学批评体系。本文详细介绍了现阶段文学批评的现状和困境,并对文学批评的转化和出路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文学批评;困境;建构;创新

一、现阶段文学批评的现状和困境

当代文学批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了一次转型,伴随着国家的政策进行了改革与开放,改革的目标是改革现阶段的文学批评僵化模式,开放的目的主要是表现出走向世界的姿态,中国的文学获得的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自从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当代的文学批评进入了失语的境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的文学批评在西方的文学建设中失去了话语权,中国虽然人声鼎沸,当时西方的发达国家无人听懂,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境地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缺乏一套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

为什么出现这类的困境,主要的原因是现阶段对西方文学的滥用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抛弃,当代的文学批评过度的使用了西方理论的相关知识,将西方的理论直接的移植到了中国的理论中,将中国的当代文学批评全部西化,同时,中国的当代文学批评没有跟中国的传统文学批评全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这里,不是批评西方的文学评论理论,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学理论的时候我们需要化为己用,即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理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并有效的运用批评对象的本身,而不生搬硬套,在现阶段全球化的背景下,最重要的是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形成一套优特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其中有两条的具体途径可以使我们寻找当代文学中的批评出路,首先是西为中用,确定本国的文学语境,并有目的的深入到西方的理论体系中,打破西方的相应看法,使用拿开主义的相关方式,立足于现阶段的中国文学评论,将中国的传统文学与西方的思想文化有效的结合起来。其次,我们可以古为今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有效的创新,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沿革进行有效的把握,对精华进行有效的汲取,并古为今用,找到中国的传统批评文化之根,源远流长,在中国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以一种坚持自我,不卑不亢的思想,确立相应的文化体系,既不被当代的全球化潮流淹没,也不能故步自封放弃创新,准确的做出文学的判断与修正,在不脱离和不滞后于当代文学现实的情况下实现文学的发展。

二、中国文学批评的转变与出路

1.对外来文学批评的转化

文化理论的黄金时代已经消失,现阶段的社会变得相对浮躁,一些学者对一些所谓的主义进行大肆的鼓吹,并出现精神分裂等的情况,这种现象需要我们努力克服,我们不能对相关的内容模仿和照搬照用,我们必须走多元化的文学批评方式,并构建较为成熟的文学体系,对中国文学理论内容的精华进行汲取。

我们可以回归到第一种途径,西为中用,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讨论,确定本土的相关文化,并有重点的将西方文化融入进来,全方位,多领域的对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有效的解决中国文化的“失语症”现象,针对当前中国的文学批评在西方话语的霸权面前已经失去了相应的话语权,因此,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一份权力,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内容,打破僵化的思想观念,开拓创新,找到属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之根,有效的实现中国传统文学和西方文学的融合。

2.转化中国的传统文学批评

中国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学基础,在具体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较大量的文学理论资源,例如许多深刻的文学礼品成果,西方的理论思维相对来说偏向于追求思想文化的明确性,相对来说形成了较为严谨的理论体系,中国的理论则往往追求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因此理论体系相对来说看起来较为模糊,但是并不代表落后于西方的理论体系,我们的回归传统不只是进行全盘的恢复,而是兼容并蓄,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是中国的评论体系更加的富有活力。

当代文学批评的困境与出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fanwen/725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