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的点地梅》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集锦18篇)(烂漫的漫
篇1:《烂漫的点地梅》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点地梅的生长习性以及青藏铁路的有关资料、CAI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青藏高原恶劣环境和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青藏高原》,导入新课。
2.你们也搜集了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那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所知道的青藏高原是怎样的?
3.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却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点地梅。(出示课件一大片点地梅的图,)这,就是点地梅。它主要分布在北极高寒地区和西藏海拔4200米以上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青藏高原,走进这一丛丛--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4.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那谁能说一说“烂漫”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物的文章,课文仅仅是写点地梅这种花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哪些段写了点地梅?哪些段写了筑路兵呢?
3.文章中的哪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点地梅和筑路兵的感情?
4.读了这句话,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精读课文,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1.默读课文1到13段,想想点地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一)精读1-13段,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1.重点体会“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1)齐读。
(2)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3)这个“扎”字有三个读音,你觉得在这里应该怎么读?为什么?既然是钻进去,为什么作者不用“钻”而用“扎”呢?
(4)联系一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点地梅要把根扎得很深?要紧紧地贴着地皮生长,还要一团团的拥抱着土地呢?
(5)把我们体会到的顽强不屈的点地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读。
(6)生齐读。师引读。
2.体会“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1)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想象一下,当他见到这草袋下的幼苗,除了惊讶还会有怎样的心情?
(3)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出点地梅的顽强!
(二)精读第15自然段,体会点地梅的美丽。
1.(课件出示第15自然段)生齐读15自然段。
2.?师范读。体会儿化音的妙处。
3.生练习读。
4.?抽读。
5.齐读。
6.引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三)总结学法
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学习了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这一部分?
四、精读课文,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同学们,请大家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来学习15自然段。听要求:首先快速默读课文第15段,然后同桌交流:这一段主要写了几件事?哪件事最让你们感动?为什么?
1.第一件事:“一个战友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豪言壮语:.....”
(1)指导生读第一件事的句子。
(2)生齐读。
2.第二件事:“一位战友的妈妈去世了......”
还有哪件事让你感动?为什么?
3.第三件事:“一名年轻战友的妻子,在老家分娩时......”
(1)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理解“心急如焚”。
(3)这位战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
(4)此时此刻,“心急如焚”的他又在做些什么呢?.
(5)从这心急如焚的等待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6)谁来读一读这种心急如焚的感受?抽生读。
(7)引读“我送你一束美丽的点地梅。”
(8)理解战士送点地梅给妻子的深刻含义。
(9)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来体会体会。
(播放天路视频)
(10)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点什么?请拿起笔,写下来吧!
五、回归整体,深化主题。
(一)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引读:“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生读)
2.回到课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3.这篇文章主要是歌颂赞美高原筑路兵的可亲可敬,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用《烂漫的点地梅》作为题目?而且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点地梅,这是为什么呢?
(二)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当中有没有类似的文章?以后我们还会在学习中接触更多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几篇,同学们下去以后可以找来读一读。
(三)回扣课题,总结全文
1.理解课题中“烂漫”的深刻含义
2.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9??烂漫的点地梅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烂漫的点地梅》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2:烂漫的点地梅 教案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
重庆市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参赛教师阅读部分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9课
烂漫的点地梅
重庆市江津区向阳小学 余继宏
教师简介:余继宏,女,生于1981年3月,现任教于重庆市江津区向阳小学校,小学一级教师师范校毕业以后,担任过中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学校团委书记撰写教学论文二十余篇,分别获国家级、市级、区级奖励执教《马》一课参加江津区利用远程教育进行学科赛课获江津区一等奖同年,执教《纸船》一课参加重庆市第二届利用远程教育进行学科赛课获重庆市一等奖,参加江津区“我为十一五作贡献”演讲比赛获江津区二等奖,参加江津区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同年12月,参加重庆市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全能一等奖,参加江津区第四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江津区一等奖去年底,在江津区小学语文教师优质课选拔赛中获特等奖多样的从教经历,使她的课堂教学充满灵动,语言富有亲和力,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语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抓住了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内在品质的相通之处,借点地梅具有的顽强生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赞扬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艰苦奋战、勇于献身的精神由于借用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已经初步具备联系上下文、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但理解作者赞美点地梅就是赞美高原筑路兵这种写作手法,仍是他们学习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段来感悟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 …… 此处隐藏:4277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教学设计]英语新闻听力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应用研
- [教学设计]师生交往教学设计(推荐18篇)(师生交
- [教学设计]简单的组合教案(精选19篇)(简单的组
- [教学设计]人教版品社四下教学设计博客(整理7篇
- [教学设计]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集锦13篇)(数
- [教学设计]《观察物体》教学设计(通用13篇)(观
- [教学设计]幼儿园教师节活动教案(整理15篇)(幼
- [教学设计]幼儿园大班科学鲸鱼教案(共18篇)(幼
- [教学设计]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不独自游泳》(共
- [教学设计]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共15篇)(最后的
- [教学设计]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水草和小鱼》含反
- [教学设计]山行教学反思不足之处(推荐16篇)(山
- [教学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反思随笔(精选20篇)(数
- [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推荐15篇)(综
- [教学设计]初三化学教学计划模板(锦集16篇)(初
- [教学设计]语文雷雨教学反思(推荐15篇)(《雷雨
- [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通
- [教学设计]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计划(精选12
- [教学设计]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简短(合集20篇
- [教学设计]幼儿园春季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共17篇)
- 学校应聘教师面试注意事项(合集3篇)(
-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个人工作计划(推荐
- 大学写生思想评语(共14篇)(大学生校
- 阳光下的小脚印作文(整理24篇)(阳光
- 疯女人作文1500字(精选17篇)(疯女人
- 成就学生的作家梦小学作文指导(通用15
- 珍惜每一分钟初二作文(精选27篇)(珍
- 教师批改作文眉批评语(精选29篇)(小
- 从此我不再被挫折打败作文(推荐13篇)
- 路旁的小树作文400字(整理29篇)(路边
- 三年级下册《妙不可言的位置》教学反思
- 幼儿园中班《表情变变变》教案(锦集13
- 难忘的背影的初二作文(锦集22篇)(关
- 因为书而引起的**作文450字(精选5篇)
- 综合教研组的工作总结格式(集锦20篇)
- 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以及计划(共13
- 彩虹 教学设计(精选15篇)(彩虹教学设
- 化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共14篇)(
- 三年级班主任个人的工作总结(共18篇)
- 对推行126高效课堂策略的九年级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