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品社四下教学设计博客(整理7篇)(四年级下册品社知识点人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4
导读: 篇1:品社教学设计 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外国人的生活习俗了解不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的能力较弱。所以本主题活动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

篇1:品社教学设计

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外国人的生活习俗了解不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的能力较弱。所以本主题活动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

3、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的风俗和习惯。

教学设计思路

本主题活动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从以下两点去把握的:一是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习俗的兴致,引导学生从课件、自己搜集的资料中,多角度、多侧面去了解、欣赏、交流外国人的日常习俗。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让学生认识到由于文化背景及地域的差异,世界各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要尊重外国人们的风俗和习惯。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外国人的日常习俗的有关资料,了解外国人的习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日本人身穿和服在樱花盛开的时节,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边畅饮美酒边欣赏樱花的情景。提问:谁知道这是哪国人在欣赏樱花?他们是怎样做的?

学生观察、交流,从饮食、服装方面来谈。

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人们的生活习俗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有关外国人的日常习俗。(板书课题:日常习俗)

(设计意图:创设日本人欣赏樱花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探究问题: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俗。)

二、了解欣赏

1、课件出示:阿拉伯人身着白色长袍行走在沙漠中的情景。

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来了解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

2、让学生通过课本交流、了解美国人的饮食习俗。并由学生谈谈课本上的资料自己是由什么方式搜集到的?(如上网搜集资料、查阅课外书等)

3、课件出示泰国人见面时的情景,学生交流泰国人见面时有哪些礼节?小组内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人的见面礼节?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展示情景,让学生在充分观察、交流中,了解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及泰国人的见面礼节。并让学生通过课本了解美国人的饮食习俗,引领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三、汇报交流

1、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外国人的日常习俗?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学生展示交流:学生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或图片展示给同学们(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礼节)等生活方面,介绍世界其他国家的习俗文化,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补充一些日常习俗,如: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每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以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美国人在拜访朋友的时候,敲门经主人允许进屋后,首先要脱帽,并询问是否方便,当对方回答“无妨”时,方可说明来意……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搜集资料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不同方面的异国习俗资料及教师的补充,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了解外国人的日常习俗。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游戏活动

1、猜一猜

课件播放异国风情录像片断,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判断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习俗?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师生共同评价。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习俗,能进一步了解世界,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

2、演一演

各小组表演节目,包括异国服饰表演、舞蹈、小品等。由评委小组打分,评出表演优胜奖。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知、明确世界各国的风情。)

五、深化认识

1、说一说,本地的哪些生活习俗是从外国“引进”的?(在隆重场合人们要穿西服;现在,人们还经常吃西餐;英国人普遍流行戴婚纱的习俗,最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年轻人在举行结婚典礼、拍摄结婚照时,新娘喜欢穿婚纱礼服……)你觉得外国人的生活习俗有没有意义?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组织分小组进行辩论。引导学生明白,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增强,只要是有积极意义的事物,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学习并接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问题的交流、辩论,引导学生要尊重外国人们的风俗和习惯,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六、谈谈收获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喜欢哪国的日常习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学生畅谈。

(设计意图: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进一步感受异国文化的魅力,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异国风俗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品社教学设计]

篇2:人教版四下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橱。

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 …… 此处隐藏:999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人教版品社四下教学设计博客(整理7篇)(四年级下册品社知识点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xuexi/224892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