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建筑文档 >

专题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学案设计 doc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6
导读: 沧源民中 中考复习历史专题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学案设计 2014.3.12 供第七周 使用 专题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考点分析 考点 考点解读 1 “一五”计划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

沧源民中 中考复习历史专题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学案设计 2014.3.12 供第七周 使用

专题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考点分析 考点 考点解读 1 “一五”计划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三大改造 3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 “文化大革命” 知道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2、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本专题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大、分值较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运用能力。题型多样,有选择题,也有材料分析题、综合题等。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考查的重点是“一五”计划、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内容,其中“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是高频考点。复习时首先要识记这些内容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一时期挫折与成就交织的特点,能够辩证地认识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发展。 二、问题与例题

问题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意义是什么?

小问题1: 一五计划的时间、依据、基本任务、成就是什么? 时间: 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 基本任务: 成就:

小问题2:“一五”计划有哪些特征,其影响是什么? 特征: 影响:

小问题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内容、性质是什么? 1.制定会议: 2.内容: 3.性质:

例题1:[2012·安徽]对表1解读正确的是( )

表1: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产量 1952 1957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163.42 195.05 1.30 1.64 煤(亿吨) 0.66 1.31 钢(百万吨) 1.35 5.35 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1

沧源民中 中考复习历史专题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学案设计 2014.3.12 供第七周 使用

C.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变式训练:[2012·滨州]到1957年,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煤产量达到1.31亿吨。工业产值比重,由l949年的30%提高到56.5%。文中的这五年,中国实施了( )

A.社会主义改造 B.第一个五年什划 C.土地改革 D.“大跃进”运动

例题2:[2012·荆州] 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A.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例题3:[2012·盐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确定了国旗与国歌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问题二: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小问题1:农业、手工业改造原因、形式、目的、性质是什么?三大改造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1)原因: (2)形式: (3)目的:

(4)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首先采取 ,再创举性地实行 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5)性质:社会主义改造。

小问题2: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其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结果: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

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 的基本制度,进入 。[来源科Z。X 不足:

小问题3:对待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采取的态度和农业、手工业为什么不一样?

例题3:[2012·武汉]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占国民收入的92.9﹪。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由于( )。

A.执行了一五计划 B.实施了三大改造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例题3:[2012·恩施自治州]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社 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问题三: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取得了哪些成就,涌现了哪些模范人物? 小问题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是什么? 1.时间: 2.背景: 3.内容:[

4.意义:成为 的良好开端。

小问题2: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探索中出现了哪些失误?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2

沧源民中 中考复习历史专题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学案设计 2014.3.12 供第七周 使用

1.八届二次会议: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二次会议通过“ ”总路线。 2.“大跃进” 运动 (1)主要表现: (2)特征: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 “一大二公”。

小问题3.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探索中出现了失误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哪些影响?

小问题4: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我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例题5:[2012·滨州]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八大”成为良好的开端。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良好开端的是( )

A.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定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B.决定实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D.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例题6:[2012·烟台]右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运动的开展?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例题7:[2012·湖南邵阳] “向 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的题词中的空格处应为( ) A.雷锋 B.欧阳海 C.罗盛教 D.齐白石

例题8:[2012·成都]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图3这幅夸张的宣传画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问题四:十年的动乱,中国发生了些什么?

小问题1: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在课题中,文化大革命是加了引号的,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问题2:领导者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小问题3:十年的动乱,中国发生了些什么? 小问题4:广大干部遭到迫害的表现?

小问题5: 面对林彪江青等人的污蔑和打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小问题6:林彪反革命集团为什么发动反革命政变? 林彪身为党中央副主席,又被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为什么还要抢班夺权呢? 其结局怎样? 小问题7:四人帮是怎样被粉碎的?

例题8: …… 此处隐藏:318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专题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学案设计 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68268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