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交流史教学大纲
东亚文化交流史 教学大纲(全校通识教育课)
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瞿 亮 20124116
一、课程对象及目的
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们讲授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思想交流,按照时间的顺序,以专题的方式讲授自古至今东亚文化交流的重要问题,重大事件。本课程涉及东亚自古而来的历史、宗教、思想、哲学、文学、美学等,相信不仅会适合哲学系、历史系、文学系、日语系等相关专业学生们在所修专业课之外进行知识拓展,而且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而言,也能够激发他们了解我们与紧邻的文化交流历史,让学生们通过本课程,能够了解东亚文化沟通、交流的大致发展历程,并激发学生们对我们所处的东亚世界的文化发展、融通的兴趣,进而期待他们用于之后的文化实践与社会实践之中。
二、开设本课的意义
以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为核心的东亚世界,曾经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一端,与西欧、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佛教世界一同,构架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骨骼和筋脉,并影响至今。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更是以其博大深厚、多元向上的朝气,形成了特有的农耕文化,并将汉字、书籍、儒学、宗教、服饰、审美观等,影响至朝鲜半岛与隔海相望的岛国日本。古代朝鲜、日本也通过汲取来自中国的文化养分,实现了社会、文化的跨越式发展。梳理古代东亚文化的特质以及古代中国文化对近邻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古代中国通过文化向心力对于周边世界的影响,为我国当今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扩大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力,提供借鉴。
自明清易代之后,东亚世界在文化、思想领域逐渐渐行渐远,李朝、日本逐渐形成了新的中国观和东亚认识,并随着西洋入侵与近代日本的军国扩张,加深了这种文化疏离,二战之后,更是随着意识形态对峙的增强以及新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泛滥,东亚成为了最难以实现文化认同的地区之一,分析东亚思想、文化内部渐行渐远的过程,分析阐述其形成的原因,有助于了解造成东亚国家官方及民间鸿沟的障碍,在争取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周边世界的友好发展,共同促进东亚世界的和平、安定与和谐发展,并为实现类似于欧洲联盟的东亚共同体,提供文化方面的借鉴。
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日韩、港台这些东亚国家与地区经济的腾飞,融合了古代东亚价值观的现代大众文化开始勃兴。日本的动漫、流行歌曲、电影及电子游戏,不仅激励了启发了其国民,而且以其东西兼具的多元特质,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为文化软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之一。韩国在实现“汉江奇迹”后,继而开始注重文化建设,而今业已以其电影、
流行音乐、综艺节目、足球,逐渐发展成为影响世界的文化大国。港台地区也在上世纪80、90年代,迎来了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将古代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工业文明相结合,造就了香港电影的繁荣,台湾乐坛的鼎盛,并对中国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梳理、分析战后日韩港台的大众文化与中国大陆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为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借鉴,也对东亚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提供帮助。
三、授课条件
本人硕、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专业为日本思想文化史,自硕士阶段以来,一直着手于日本文化发展的研究,近年来,关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之间的文化交流,并于2007年参加了高丽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东亚三国语言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了日文论文,同年,参加南开大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举办的“近代化过程中东亚三国的相互认识”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申请日本国家交流基金的海外留学项目,赴日学习半载,期间访问了日本的东北大学、京都大学、立命馆大学、东洋文库、立教大学等高校与研究机构,并与韩国首尔大学、中央大学、东亚大学的博士生有过广泛交流,2010年,与博士导师赵德宇合著《近现代日本文化史》,被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人的博士论文选取“日本近世的修史与史学”为题,探索了近代之前,中国与日本的书籍、史学交流,对东亚文化这一领域较为熟悉,相信通过本人的不断学习与努力,能够在学校将这门课程做好,让学生有所启发。
本人在就读求学于日本研究院期间,曾经积累了一些与东亚文化交流相关的参考书籍,并收集了关于美学、服饰、佛教等方面的照片、图片,在讲授课程时,可以通过电子课件,更为生动、直观地讲授内容。
四、授课方式
本课程力图以讲稿教授为主,并通过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更为深入浅出的梳理东亚文化交流的过程。主要以历史学的实证主义方法,授课以客观对文化交流的事实进行梳理为主,同时,站在中国研究者的立场,适当地对于其中的文化事件、文化问题,做出批判性的评价。
五、授课内容及结构
整个课程共10个课时,每个课时讲授一个专题,总共十个专题。全课大体按照时间顺序,对东亚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及标志性的文化事件进行梳理、分析,其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讲 总论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认识东亚 一、何谓“东亚”
二、东亚文化交流的过程一览 三、作为东亚文化源流的中华古文明 四、共性与个性
第二讲 从表及里:汉字与汉籍的东亚环流 一、作为思想方式的汉字
二、中国周边世界的汉字、汉文潮流 三、汉籍的书籍之路
四、周边世界对汉文、汉籍的运用与逆输入 第三讲 儒学在东亚世界的变容
一、儒学的兴起并成为东亚的共通价值 二、宋明理学在朝鲜、日本的嬗变 三、“士”在东亚的不同境遇 四、儒教文化圈的虚像与实相 第四讲 佛教在东亚世界的衍化 一、佛教东传与中国的思想变革 二、东亚文化交流中的僧人 三、禅与东亚美学
四、佛教在现代工业文明中的新作用 第五讲 建筑、服饰、戏曲中所见的东亚价值观 一、庙堂与江湖——东亚宫殿、佛堂与亭台楼轩 二、作为政治象征的汉服
三、韩服、和服的美学价值与政治意味 四、从模仿到衍化——中国戏曲在日韩的境遇 第六讲 明清易代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龟裂 一、华夷思想视角下的明清易代 二、李朝的“小中华主义”
三、从中华主义到神国思想的嬗变——近世日本的华夷观变迁始末 四、渐行渐远——清代之后东亚的文化疏离 第七讲 近代化过程中东亚三国的文化抉择与交流 一、西洋扩张下东亚各国的文化抉择 二、中、朝、日三国近代不同境遇的文化思考
三、师生位置的转换——甲午战争在东亚文化交流史上的意义
四、近代日本对于东亚文化的影响 第八讲 日本帝国搅动的“超克”闹剧及其影响 一、从“脱亚入欧”到“东洋先驱”的角色转化
二、亚洲对抗欧美的“近代超克”——军国主义控制下的“大东亚”闹剧 三、扭曲的皇国史观与历史问题 四、“近代超克”的副作用
第九讲 日韩港台大众流行文化与中国的互动 一、民主化之后日本大众文化的勃兴 二、异军突起——韩国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
三、中华文化的新春——改革开放后港台与大陆的文化交流 四、当代中国风与日韩风的互动
第十讲 作为文化共同体的东亚何以再度成为可能
一、战争后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 …… 此处隐藏:223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建筑文档]2018年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
- [建筑文档]2013年福建教师招考小学数学历年真题
- [建筑文档]高中信息技术课flash知识点总结 - 图文
- [建筑文档]电工实训 - 图文
- [建筑文档]最高院公告案例分析100篇(民商篇)
- [建筑文档]南开中学高2017级14-15学年(上)期末
- [建筑文档]五粮液集团战略分析
- [建筑文档]鲁教版(2012秋季版)九年级化学 酸碱
- [建筑文档]超星尔雅2017中国哲学概论自整理题库答
- [建筑文档]关于成为海口金盘饮料公司材料独家供货
- [建筑文档]LNG学习资料第一册 基础知识 - 图文
- [建筑文档]四年级品社下册《好大一个家》复习资料
- [建筑文档]现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建筑文档]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嵇康
- [建筑文档]坚持追求真爱是理智的行为 正方一辩稿
- [建筑文档]湘西州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存在的
- [建筑文档]园林工程试题库及答案
- [建筑文档]计算机长期没有向WSUS报告状态
- [建筑文档]日语最新流行语
- [建筑文档]B62-016 景观进场交底专题会议
- 2018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专题复
-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
- C语言基础题及答案
- 电气控制及PLC习题及答案
- 都昌小学家长学校汇报材料
- GMAT作文模板正确使用方法
- 俄军办坦克大赛:中国99式有望与豹2A6
- 成本会计练习题
- 酒店餐饮业最流行的5S管理方法
- 2014-2015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下)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说课、
- 2013年结构化学自测题 有答案版
-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游览解说词(附
- 窗口文明单位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总结
- 2018满分超星尔雅就业课后练习期末答案
- 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
- 苏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 第4章 曲轴模态分析
- 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的思考
- 武汉CPC导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