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2声音3物态变换组卷(3)
盆中的冷水,向鱼上的冰放了一部分热量,而且水也达到的凝固点;故盆中的水一部分会凝固成冰;选项A正确. 故选A.
12.(2017?通辽)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62°C C.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D.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时大
【解答】解:AB、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故AB错误;
C、该物质在第10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故C错误;
D、固态吸收热量5min温度升高48℃﹣20℃=28℃,液态吸收热量5min温度升高62℃﹣48℃=14℃,根据Q=cm△t,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质量不变,温度升高的越多,比热越小,所以物质在固态时比热比较小,故D正确. 故选D.
13.(2017?长沙一模)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凝华现象
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解答】解;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凝固时会向菜窖内放热,使得菜窖
第11页(共16页)
内温度不至于过低而把菜冻坏,故A正确;
B、樟脑丸变小是变成了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故B错误; C、清晨花草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酒精在常温下可以迅速的汽化,汽化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A.
14.(2017?皇姑区一模)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用锅烧水时,当把火灭掉后水仍然沸腾,这是因为水温高于水的沸点 B.小孩高烧时用温水擦身体,这是利用蒸发吸热 C.寒冷的冬天,冰灯展时冰灯变小了,这是汽化现象
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过一会儿外皮上会有一层水珠,这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解答】解:
A、水沸腾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用锅烧水时,当把火灭掉后水仍然沸腾,这是因为锅温高于水的沸点,故A错误;
B、水蒸发(或汽化)时会从身体上吸热,使身体的温度降低,所以小孩高烧时用温水擦身体,这是利用蒸发吸热,故B正确;
C、冰灯展时冰灯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D、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过一会儿外皮上会有一层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球附在雪糕上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5.(2017?船营区校级模拟)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D.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没有了
【解答】解:A、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
第12页(共16页)
合题意;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是冰块发生了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水发生了汽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6.(2016秋?丛台区期末)下列关于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放热
B.夏天,冰冻的饮料瓶冒“冷汗”是液化现象,放热 C.秋天,大雾消散是升华现象,放热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吸热
【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属于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故A错误; B、夏天,冰冻的饮料瓶冒“冷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饮料瓶后,发生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时放热;故B正确;
C、秋天,大雾消散是小水滴汽化后,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汽化吸热;故C错误;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7.(2016秋?石家庄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只有在温度足够高时才能发生 B.同一物质的凝固点比它的熔点温度低 C.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所有气体都能液化 D.霜与雪的形成都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
【解答】解: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故A错误; B、同一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故B错误;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故C正确;
第13页(共16页)
D、霜和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同时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8.(2011?南皮县校级模拟)大年三十晚上,鞭炮声此起彼伏,小明同学关紧门窗,用棉球塞住耳朵,他主要是在 传播过程 和 人耳 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①小明同学关紧门窗,噪声就会被阻断,传播不出去,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③小明同学用棉球塞住耳朵,噪声就会传播不到小明的耳朵了,属于在人耳处减弱了噪声.
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人耳.
三.多选题(共5小题)
19.(2014秋?天门校级期中)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v2>v1)( ) A.钢轨的长为
t
B.钢轨的长为(v2﹣v1)t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 【解答】解: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t2=时间间隔t=t1﹣t2=所以钢管的长度L=
﹣
; ;
;故A正确,B错误;
;
t
第14页(共16页)
声音从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2=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t=t;
20.(2015秋?章丘市校级期末)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下列分析原因错误的是( )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解答】解:敲击大钟后,大钟振动发出声音,但敲击停止后,大钟的振动却没有停止,所以会有“余音未绝”;
由此判断选项A、C、D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CD.
21.(2011秋?临川区校级月考)当声音从空气中发出经过水面传入水中时,一定不变的是( )
A.响度 B.传播速度 C.音色 D.音调 【解答】解: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后进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增大;
(2)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在传播过程中,振动的频率不变,所以音调不会改变;都是同一个物体发出的,所以音色也不变;传播速度变快,振幅变大,响度变大. 故选CD.
22.(2006?烟台)日常生活中,“热”字出现频率很高,但所含的物理意义却不同.下
第15页(共16页)
列现象中,“热”字的含 …… 此处隐藏:203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政务民生]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热点问题(七)
- [政务民生]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释义20
- [政务民生]关于印发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
- [政务民生]1、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技术交底书
- [政务民生]2015年山东省17地市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
- [政务民生]2-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评审流程图
- [政务民生]2018版中国清分机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策
- [政务民生]新课改高中政治探究
- [政务民生]2018-2024年中国新型组合房屋行业投资
- [政务民生]2015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模拟试卷五
- [政务民生]灌砂法及环刀法测压实度(带计算过程)
- [政务民生]运筹学实验2求解非线性规划
- [政务民生]劝学、逍遥游默写(教师卷)
- [政务民生]《运筹学》 - 期末考试 - 试卷A - 答案
- [政务民生]八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6 Hobbies测试
- [政务民生]2019年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100题(含答
- [政务民生]自动化英文文献翻译
- [政务民生]公文格式实施细则
- [政务民生]高一地理上册课堂跟踪练习题6
- [政务民生]会计继续教育习题及答案
- 第三章 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 泛读教程第三册答案
- 魏晋南北朝文学
- 幂的运算复习题
-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策略_以社会
- 钢结构行业产业链及竞争分析研究
- 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增韧聚丙烯的研究
- 中国旅游地理B卷试题及答案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
- 俞氏国际后勤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办法
- GB7258-2017新标准考试题含答案
- 小学生汉字听写比赛活动方案
- 1.3《平抛运动》学案 教科版必修2
- 2011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 考虑水力条件变化的城市给水管网可靠性
- 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 ITT内部培训资料-FI端吸泵的介绍
- 文明守纪,从我做起学生发言稿
- 初中读《聊斋志异》心得体会800字范文